一段聲音背后藏著一個世界,一份份故事也能匯聚成星河,歡迎來到“翼周電臺”,一鍵點亮你的周末時光。 本期故事: 我們常說現(xiàn)在的學生課業(yè)負擔很重,那作為老師到底是怎么看的呢?今天,從教八年的劉老師,為我們分享了她的所見所感…… ”
01 一天下班后,我坐公交車回家。 剛上車,一穿著校服的男孩就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低著頭,手里拿著夾了好幾張試卷的作業(yè)板,眼睛幾乎都快貼到作業(yè)本上了,在那里正奮筆疾書,一副認真專注的模樣。 大巴司機開得很猛,公交車搖搖晃晃,男孩身體也隨著晃動的大巴車在那里晃動,可男孩子的頭幾乎沒有離開過試卷,拱著個背沉迷學習,那一幕的專注,讓我既欣賞,又難過。 公交車上的人都各自在忙各自的, 出于教師的職業(yè)病,我一直默默地關注著這個男孩,還是忍不住提醒了他,車里太晃了,到家再寫作業(yè)吧。 小男孩終于抬起了頭,看了我一眼說:“怕到家寫不完。” “提高效率喔。”我笑著提醒他。 “我效率夠高的了,每天晚上我 10 點就寫完了,我有同學寫到 11 點、12 點都不一定能寫完的。”說完,他接著寫作業(yè)了。 “你們的作業(yè)很多嗎?要寫到那么晚?”我很好奇,竟然要寫到那么晚。 “不多吧,但每一科加起來就多了。”小男孩應了我一聲,似乎有點不耐煩我在耽誤他寫作業(yè)的時間了。 “你們有多少科的作業(yè)?”我繼續(xù)問。 “7 科吧。”說完,小男孩又繼續(xù)寫手里的作業(yè)了。 看著他寫作業(yè)的模樣,我又忍不住提醒了他把背挺直,不然頸椎以后很麻煩。好不容易男孩把背挺直了寫作業(yè),結果沒過多久,隨著大巴司機的搖搖晃晃,孩子的背又蜷成了一團。看著這個男孩,我想究竟是作業(yè)重要還是把背挺直了生活更重要? 02 我班里一位高中女孩也說過類似的話,“每一科的作業(yè)量都不多,可加起來,真的就多了”,看到這個寫作業(yè)的男孩,我想起了這句話。 究竟是什么給予了 "作業(yè)" 如此大的能力?魔力?威力? 究竟是完成了作業(yè)本身重要,還是挺直了背注意安全,好好生活更重要? 如南都的一位記者朋友所言,這真的是一個“ 難以回答的問題”。 一位長期做心理咨詢的咨詢師朋友留言到:作業(yè)重要,比生命更重要。 如她所言,“作業(yè)的本職任務是讓孩子掌握知識、鞏固課堂所學并內(nèi)化為自身的素養(yǎng),是誰又黑化了作業(yè)呢?” 作為一名高中的英語老師兼班主任,每天接觸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學生,我們大概可以獲知最真實的關于學生自己可以用來寫作業(yè)的時間。 若每一科作業(yè)完成的時間是半個小時,像語、數(shù)、外三門滿分 150 分的大科估計可能都要 40 分鐘,為了計算方便全部都按半小時計算,九科加起來,就要 270 分鐘才能完成作業(yè)。 我們再來算一筆時間賬,4 個半小時的作業(yè)量,有的孩子就會先自己寫個 20 分鐘的作業(yè),再去吃飯,這里省下了 20 分鐘寫作業(yè)的時間。中午,時間排的滿的孩子,午睡前是可以再寫會作業(yè)的,上午就有了 40 分鐘用來寫作業(yè)了。其中,這不能有任性的時候,不能有不想寫作業(yè)的不良情緒來干擾的時候。 在下午放學后,到晚自習之前,除去吃飯、運動等時間還有 30 分鐘可以留下來寫作業(yè)。晚自習中間刨開這些種種瑣事、雜事 20 分鐘,自己寫作業(yè)的純粹的時光是 2 個小時 30 分鐘。 第二天,周而復始,開始繼續(xù)這樣的生活,高一高二的堅持 5 天,高三的堅持 6 天,高三的學習強度則更高。只要有學生的地方,就會有老師的存在。當每次說老師們高強度辛苦的時候,其實孩子們也是高強度,也辛苦。 這都還是比較自覺、自律的孩子們完成作業(yè)的現(xiàn)狀研究,那對于不自覺的、有時候沒有按照那些時間來嚴格執(zhí)行的孩子們來看,完成作業(yè)的狀況又會怎樣呢?要么是拖,要么是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了? 個中滋味,只有學生自己知道,還有管理學生作業(yè)的老師們也清楚了。 因為他們是人,是人皆有喜怒哀樂的時候;是人,皆有情緒不太好而無法全身心、全部精力用來專心致志寫作業(yè)的時候。 03 想想,中國的學生苦嗎? 有家長說,我們把孩子送到學校來就是來吃苦受教育的,孩子就應該在該吃苦的年齡吃苦,才能享受未來的福。 也有人說,我們讀書的時候不也是這樣過來的嗎?那時候還更辛苦些。 還有的人說,“孩子你不在該吃苦的時候吃苦,以后的人生會更苦”。 如果此刻恰好是你在過著這樣的高中生活,連續(xù)吃這樣的苦,你會是怎樣的心情?你還是會有這樣的說辭嗎? 你真的還愿意回來重讀高中的生活嗎? 我問過已經(jīng)高中畢業(yè)上了大學的孩子們,他們說“打死他們都不愿意回來重讀高三了。” 雖然有時候會很想念逝去的高中生活,雖然有時候也會覺得大學里苦,但終究是苦不過高中的。 我也問過我現(xiàn)在班級的學生,我說學生的苦,誰懂?他們笑了,嘆了一口氣,說:“我們自己懂。” 可是,盲目的讓孩子吃這樣重復性的苦,每天為此熬到深夜,價值真的大嗎? 現(xiàn)在的孩子真的是忙碌著各種學校里的學習和作業(yè),周末還有補習班里的各種補習和興趣愛好班,請問他們真正能靜下來思考的時間又有多少呢? 為什么老師課堂上講過好多次的知識點,他們還是會錯呢?是疲于完成無止境的作業(yè)而沒有時間去好好消化、去認真思考、去深度理解吧?! 我跟一美國外教探討課堂上他所帶的中國學生時,他問到讓孩子去思考如何以后當一個會掙錢的老板時,所有的答案都是千篇一律的"好好學習",再問到然后呢,他們的統(tǒng)一回答又是 “考個好大學”,再接著往下問具體行動步驟應該如何的時候,孩子們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了。孩子們整天疲于奔命的為了完成作業(yè)而完成作業(yè),剩下的一點空余時間,又有多少人會真正地思考自己今后的路,還有自己究竟在做什么呢? 04 有一天,我讓我們的孩子拋開所有的功利性的東西,寫寫班會課他們到底想聽什么內(nèi)容時,大部分孩子都不知道,都在等著老師我去給予他們答案,只有十來個學生交上來一些零碎的思考,我知道他們是多么地習慣性接受老師、家長們的給予,他們已經(jīng)不會思考了,因為真的忙得沒有時間去思考了。 但慶幸,還是有些學生會思考的。 我知道這種疲于奔命的背后,有些孩子們自己也是會厭倦和困惑的。 “活著的意義。”“活著是為了什么?”孩子忙碌過后也會咀嚼著這種學習生活的滋味偶爾思考一下活著的意義。 活著的意義是為了學習嗎? 為了完成各科永無止境的書面刷題作業(yè)嗎? 還是為了更好的未知生活嗎? 觀察一下我們周圍的成人,上有老下有的小的群體中,精力主要還是放在孩子身上,最主要都是放在孩子的學習身上。孩子的學習,牽動了多少家長的喜怒哀樂、家庭幸福呢?作為班主任的角度來講 ,真的是非常多。 05 最近,朋友圈里刷屏的大部分都是未來親家門在相互甩鍋的信息,很多未來的親家讓未來女婿趕緊把孩子接走,原因是輔導孩子作業(yè)腦殼疼,很多家長表示深有同感。 你看看身為父母的都在為孩子的作業(yè)叫苦連天,父母都那么情緒化,那孩子呢?孩子的苦,誰又懂呢? 一不小心,這苦可能又要讓咱老師們背黑鍋了,萬惡的老師,都是老師的問題,老師太可惡了,竟然布置那么多作業(yè),孩子累,家長跟著累。 曾看過一家長發(fā)圈感慨:每天早上 6 點多起床要給你做早餐,7 點半之前要送你到學校,下午 5 點半之后又得接去學校接你,這苦日子何時是個頭啊。家長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苦,可孩子的苦呢,尤其是認真學習的孩子們,他們的苦,誰懂? 在教育一線崗位上十年,深知一線教師們的辛苦,也見過成千上萬的學生,還有數(shù)不清的家長朋友們。在當今中國教育無法有大的改變現(xiàn)狀下,苦,早已是常態(tài),但當社會、學校、家長三方都能彼此看見和多些理解的時候,我相信,中國學生們一定是苦中有甜,苦中有樂,苦中有收獲。 尤其是,當家長們能深深地看見孩子,這苦,也就沒那么苦了。 因為苦味過后,孩子會感受到被父母懂得和看見的精神食糧。 馬上就是期末考試,希望我們的家長朋友們都能夠淡定,無論孩子的成績?nèi)绾危寄軌虻ǖ孛鎸栴}、幫助孩子提升內(nèi)在的力量讓他自己去解決問題,全然地相信正在奮進和努力中的孩子們。 作者 劉米竹,深圳市寶安中學高中部英語教師,廣東省中小學骨干教師研修班成員。有著 8 年班主任經(jīng)歷的劉老師,一直本著尊重學生、理解學生以及真誠的愛,用心教書、耐心育人。
作 者:米三多 責任編輯:魏曉萌 排版:魏曉萌 圖文校對:班 晶 審 核:賈丹彤 音頻來源:崔老師 音頻后期:李蓉、趙敏,音頻版權歸翼課網(wǎng)新媒體編輯部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