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很多人的觀念里,都有“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思想。對孩子的教育也是這樣,“看什么看,走吧”,“別多管閑事”這樣的話經常掛在嘴邊。就算追問起來,也是忙于搪塞或滿嘴贊歌,從來不敢說一個“不”字,更別提上前去說 “不能這樣”或“不要這樣”了。大家在怕什么呢?怕瑣事纏身,怕別人生氣,怕遷怒自己。老師每日在學校里告訴孩子:過馬路注意安全,要遵守交通規則,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可孩子走在大街上呢?還是會有很多人去闖過去。孩子剛想說 :“叔叔,不要闖紅燈。”家長馬上就會制止:“別吱聲!”更何況還會有家長帶著孩子一起闖過去。那么,你為什么不讓你的孩子說“不”呢?老師每日在學校里告訴孩子:要見義勇為,敢于和黑惡勢力作斗爭。可在看到有小偷偷東西,孩子剛想說:“阿姨,有人偷東西。”家長馬上就會呵斥:“別吵吵!”那么,不讓孩子說,你為什么沒有對小偷說“不”呢?老師每日在學校里告訴孩子:要遵守公共秩序。可家長在禁煙場所吸煙,孩子剛說一句:“公共場所禁止吸煙。”家長馬上就會翻臉:“滾一邊去!”那么,你又為什么禁止孩子,對你自己說“不”呢?老師每日在學校里告訴孩子: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可在高速公路、在景區、在海灘,隨處可見垃圾丟棄,孩子剛說一句:“要保護環境,不要亂丟垃圾。”家長馬上就會反駁:“又不是咱丟的,嚷嚷什么!”那么,你為什么沒有教給孩子說“不”呢?老師每日在學校里告訴孩子:要愛護和平。可在電視上看到戰爭、血留成河,孩子剛說一句:“要愛護和平,不要打仗。”家長馬上就會不耐煩:“小孩子,懂什么!”那么,你為什么沒有給孩子解釋這個“不”呢?我們學校里從來不缺讓孩子說“不”的教育,可到了家長那里,全都變成了讓孩子對自己說“不”的道理。這,又是為什么呢?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唯一能陪伴孩子終身的老師,卻向孩子傳遞著和學校相悖的認知。這,又是為什么呢?我們常常教導孩子要正直、勤勞、勇敢、有愛心,卻沒有在一言一行中堅持做下去。那么,在孩子的心里,會產生怎樣的變化呢?他定會認為社會虛假,人心險惡。從此,稚嫩的心里密布陰霾,在他的人生里,天不是那么藍了,水不是那么清了,花不會那么香了,小動物們也不會對他說話了。這世間的一切,都是灰蒙蒙的。我們不可否認,一個孩子的成長,與學校、社會都脫不開關系,那么最重要的一環——家庭教育,就能脫開關系嗎?當孩子在學校所學的知識與社會現象發生沖突,我們可否幫孩子一把,因勢利導,教會孩子大聲地說“不”呢?而不是只看見別人,不反觀自己,把責任推給學校,推給社會,甚至是推給,孩子自己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