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幾乎是每個女性都經歷過的,痛經疼起來真的很受罪,有的甚至腰都直不起來,再由于現在衣服穿著的比較暴露,痛經更是常見病了大多數人痛經了直接吃藥或者熱敷。其實,中醫(yī)認為痛經的原因就是經絡不暢導致氣血瘀滯。“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所以當痛經的時候不妨揉揉這4個穴位。 痛經 1、水道穴:傳輸胃經的地部經水。主治小腹脹滿,小便不利,痛經,不孕,疝氣。 水道穴很好理解,就是水液運行的通道,像水渠一樣,順流而下,將人體的垃圾帶出去。所以,水道也指治水的大道,一切和水液有關的問題,如痛經、小便不通、三焦熱結等都可以找水道穴來解決。這個穴位對于很多女性來說是一個福音,很多女性,尤其是年輕的姑娘,每個月特殊的幾天來臨之前,小腹經常會痛不可徹。這個大多就是因為行經的道路不通暢,寒凝氣滯,堵塞了道路,經血要沖破阻滯,必然會引起沖撞,疼痛也就在所難免了。 水道穴位置 水道穴位于肚臍旁2寸做一條豎線,臍下3寸做一條橫線,兩線的交點即是水道穴。它和關元穴在同一水平面,也就是關元旁開2寸。痛經問題建議大家常按水道穴,疏通水道,讓陳舊血液能夠順利地排出體外,每次按摩15-30分鐘。如果嫌按摩麻煩的話,可以弄一個熱水袋,在每個月月經前幾天,晚上睡覺之前在水道穴熱敷10-30分鐘,同時輔以手掌的輕微刺激,效果非常好。 痛經 2、地機穴。主治腹痛,痛經,月經不調,腹脹,食欲不振、泄瀉,水腫,小便不利,痢疾,遺精等。 地機穴 地機穴屬于足太陰脾經的腧穴,位于小腿內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陰陵泉下3寸便是該穴。由于地機穴是脾經之經氣最盛的位置,具有較強的行氣活血和鎮(zhèn)痛的作用,所以當氣滯血瘀出現痛經時按壓地機穴效果非常不錯。 3、太沖穴。對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帶下,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青盲、口喎等頭面五官病證,等婦科病證很好治療功效。 太沖穴 屬于足厥陰肝經的腧穴,位于第一和第二腳趾之間,趾蹼緣后方的赤白肉際處。太沖穴屬于肝經,而肝藏血,若肝氣滯就會出現血液不能很好的循環(huán),容易出現氣滯血瘀產生疼痛。(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 4、水泉穴。對月經不調,痛經,小便不利都有很好的調理功效。 是屬于足少陰腎經的腧穴,位于內側踝關節(jié)后下方,太溪穴下一寸凹陷處便是該穴。水泉穴是腎氣所聚集之處。而月經和腎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痛經時找到這三個穴位進行按壓都會有明顯的痛感。 以上4個穴位,每個穴位要按揉5分鐘。一般15分鐘后就會感到有一股暖流從雙下肢緩慢升起流到小腹內,一般情況不超過半小時痛經就會明顯減輕或消失。當然這只是暫時緩解,要想痛經不在復發(fā),平時自己就要多敲打敲打脾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