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內斂保守的中國人來說,性生活一直被認為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事情,即便在最親密的情侶和夫妻之間,也很難對彼此毫無保留地交流在性生活中的體驗和感受。
所以一旦當夫妻在性生活上出現問題時,人們往往都是選擇“治標”而非“治本”,諸如增長、延時、提高、變大等等,卻往往將彼此之間最真實的感受忽略。
因此,一個新興行業——性治療師的出現,就像是一個生活與愛的檢查師。他們的工作準則是:只有當你懂得從生活中去發現性方面存在的問題,才能真正去解決問題。
顯然,對于絕大多數國人來說,“性治療師”還是一個較為陌生的概念,甚至對其的了解,可能為零。
很多人聽到這個職業,首先可能會產品這樣的聯想:
“性治療師會和患者發生關系嗎?”?
“性治療師是不是就是性工作者?”
事實上,在西方一些發達國家,注冊執業的性治療師,就像心理醫生一樣平常,并沒有什么稀奇的。
而當前在中國國內,性不僅是夫妻話題、家庭話題,也是社會話題,更是敏感話題。有一個始終無法回避的現實是,國人要從“談性色變”轉變到“科學看性”,依舊有一條漫長的路要走。
而性治療師,可能是這條漫長的路上的一盞指路明燈。
01
被稱為華人世界第一性治療師的臺灣醫師童嵩珍,在剛邁入這個敏感的行業時,曾被父親嚴厲地斥責道:“花這么多錢讓你去讀書,你學什么不好,學人家房間里的事,多丟人。”?
就連前夫也因為無法接受她這個職業而選擇離婚了。在那之后,類似這樣質疑的聲音和尖銳的眼光也未曾間斷過,一直在她的職業生涯中持續發酵。
童嵩珍
很多人在初次看到童嵩珍的名片時,會很好奇地先低下頭,然后對她說:“哇塞好酷耶!你這個職業也太特別了吧!”
而且,100個人里有101個人,接下來都一定會繼續問:
“你們真會和病人做愛嗎?”
如果你在網上搜索“性治療師”,你會發現結果很可(誘)怕(惑),基本上都是一些穿著性感誘人的女性自稱自己是性治療師,跟路邊的什么包小姐卡片上的沒什么區別。
有時,童嵩珍在參加一些論壇的時候,會有人偷偷地跟過來找她合照,然后回去就冠上“童嵩珍弟子”的頭銜,在暗地里做些無良生意。
這些抹黑行業的行為,都容易使得性治療師被冠上莫須有的污名。
那么所謂的性治療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職業?而性治療師具體又是在做些什么呢?
目前國內真正的性治療師很少,但需求其實很大。
而且,性治療師也可能是被誤解最多最嚴重的一個職業。
多數人對于性治療師的認知大概就是幫忙病人解決性功能障礙問題,但這也許只能算答對一半,因為性功能不僅是“身體上”的問題,還有“心理上”的障礙,甚至有時候完全就是心理障礙導致的。
性,是一個“心”和一個“生”的組字,有關性的“心理”問題,一直都是擺在“生理”問題之前的,只是生理問題會讓我們明顯地察覺自己已經出現了某些狀況,但心理問題卻是很巧妙地隱含在生理里頭。
說白了,性的問題很復雜,并不是單純的是“那一根香腸”或者“那一塊木耳”的問題,是綜合了人體身心各項功能所引起的。
而性治療,就是協助病患,解決性上所發生的各種心理和生理問題,而性治療師,則是協助處理這些問題的指導者。
沒錯,性治療師真的是很講科學的職業。
而普通大眾,很容易將性治療師的職業屬性被電影《性福療程》所誤導,認為性治療師是要和病人做愛的,但這個觀念是錯的。其實,在國外還有另一種更細分的職業,稱之為“性替代者”,而和病人做愛的是“性替代者”并非“性治療師”。
當然,性替代者必須是在性治療師的醫囑之下才可以和病人進行身體接觸。只不過,在國內,性的相關職業受到各種大環境影響,一直處于灰色地帶,由此,有關性的治療操作與性治療師,就特別容易被人誤解,甚至污名化。
02
《臺灣男性學醫學會》早些年曾經發表過一份關于伴侶之間的性生活調查,其中顯示:約有60%的人對目前的性生活感到明顯的不滿。
從2006年在臺灣成立性福園工作室開始,童嵩珍一共接觸了將近上萬個有性功能障礙的病人。如今隨著無性婚姻的家庭逐漸增加,表面上來門診求助的理由可能是“沒辦法啪啪啪”或者是“不想啪啪啪”,但若是深入研究起來,原因則是五花八門、千奇百怪,讓人哭笑不得。
有男的跑過來說,他老婆每次啪啪啪的時候都拿著秒表計算他的持久度,搞得他一想到啪啪啪就變得很煩躁.....
有丈夫無奈地跑來抱怨結婚8年都沒有性生活,說他老婆患了一種病,一種無法進行性生活的病.....
還有那種一進門就急著問啪啪啪技巧的中年女性,原來是她老公出軌了,她不甘心離婚,想把老公從小三那邊奪回來....
面對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童嵩珍發現很多病人的問題她沒法從根本上解決。當病人涉及到性行為障礙時,單純的性教育已經無法克服。
于是,她想到了去國外深造學習。隨著,在美國課程的深入學習,她漸漸明白了國外為什么能用自然的態度去接受性:重要的并不是用什么方法,而是在性行為中伴侶雙方的真實感覺。
她所學習到的道理,說得簡單一點就是:性愛性愛,性與愛,本應是密不可分的事。
可是,因為現實中的種種原因,有愛無性或者有性無愛,成為了很多人的常態,這就是性問題的根源——男女相處真正的重點,并不在兩腿之間。
03
在將近5年的時間里,她整理和治療過幾千多例性障礙的病例。她發現,性伴侶之間“談情說愛”的重要性,并不止是存在于情感雞湯當中,“愛情”的重要性,同樣能夠被醫學所證明。
因為人與人之間始終都有感情的羈絆,性治療師不能夠把性治療完全醫療化,還要增加更多的人文關懷。
都說性是壓死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許多人認為性關系是導致伴侶之間不和諧最主要的因素,但是從童嵩珍多年從業的專業角度看,在一般的夫妻關系之下,其實早已經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了,而性只不過是最明顯被看見的一個事實罷了。
相對于西方人的性問題,可能多數靠吃點藥就能解決,而中國人的性問題,她深刻明白到:心病還需心醫。
有時我看到,我們滿街都是治療性問題的醫療廣告,仿佛中國男人個個都是陽痿一樣,但事實上,與其說中國人普遍有“性的問題”,還不如說,中國人普遍有“愛的問題”。
如今,童嵩珍和她的團隊雖然漸漸得到更多人的理解,但也依然飽受各種聲音的質疑,不過這也反而讓她更加堅定了:“這是一件幫助人的事情啊!我最重要的角色就是替性治療師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