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很多以弱勝強的逆轉戰例都是依靠奇謀秒策。這種做法不僅不是什么正道,也不需要謀劃者像諸葛亮那樣羽扇綸巾。但這種因為被賦予了以弱勝強的精神,總是被人津津樂道。發生在公元9年的條頓森林堡戰役,就是這樣的典型。 羅馬霸權下的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是古羅馬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對手 早在公元前1世紀,日耳曼人就與羅馬爆發過沖突。著名的條頓人和辛布里人,在意大利讓羅馬人認識到自己的驍勇善戰。到了凱撒征服高盧的時代,日耳曼人正依靠強大的武力,逐漸支配著曾經盛行武士文化的高盧人。羅馬人也首次渡過萊茵河去征討他們。但凱撒的征服并不持久,隨后爆發的內戰使得羅馬無力再對萊茵河以北采取行動。 公元前27年,羅馬結束了多年的內戰,奧古斯都將共和國改組為帝國。趁著國勢強盛,羅馬人在公元前14年開始渡過萊茵河,再次征服日耳曼人。但因為降而復叛的事情屢屢發生,戰爭一直拖到公元前9年才稍微平定。大量的日耳曼貴族子弟被招入羅馬軍隊服役,學習如何成為一個純正的羅馬人。在他們當中,就有切魯西部族的阿米尼烏斯和弗拉烏斯兄弟。兩人在羅馬軍中表現良好,一度擔任輔助騎兵的大隊長。 這尊雕像被認為是青年時代阿米尼烏斯 公元6年,伊利里庫姆地區爆發叛亂,奧古斯都讓養子提比略前去鎮壓。之前擔任敘利亞總督的瓦盧斯被調任至日耳曼行省。這位殘暴的總督一上任,便用征服者的姿態對待已經臣服的日耳曼人。不僅勒索財物,還傲慢的向各部落下達命令,如同奴隸主對待奴隸一樣自在。 結果,瓦盧斯的行為不但沒有馴服日耳曼人,反而使從貴族到群眾的全體日耳曼人都燃起了反抗羅馬的怒火。但因為強大的羅馬軍隊,駐守在萊茵河以北的各大城鎮中。這些敢怒不敢言的日耳曼人,就只能在私底下謀劃著未來的大新聞。 條頓森林堡戰役前 羅馬勢力已經占據了半個日耳曼地區 引君入甕 決心重回日耳曼人陣營的阿米尼烏斯 瓦盧斯的所作所為,被在日耳曼地區服役的阿米尼烏斯看在眼里。雖然他的兄弟弗拉烏斯已經完全被羅馬同化,但他卻保有著驅逐羅馬勢力的憧憬。于是,他聯合叔父音吉奧美路斯和諸多有日耳曼部族,決心共同反抗羅馬。 由于伊利里庫姆地區的叛亂聲勢浩大,且距離意大利本土很近,提比略便準備帶15個軍團前往鎮壓。擁有8個軍團的萊茵河地區,也派出了相當多的駐軍前往支援。此時,瓦盧斯手上的兵力開始變得非常有限。 羅馬人所走的崎嶇路線 最終害死了自己 面對如此良機,阿米尼烏斯通過分析認為,完全可以尋找機會殲滅羅馬人在萊茵河的武裝力量。但羅馬人正面作戰的能力很強,如果是守勢則更加難以撼動。日耳曼人如果連取勝都是問題,又談何殲滅對方?幸好阿米尼烏斯對羅馬軍隊是知根知底,策劃一系列非常具有針對性的計謀。 由于日耳曼人的假意順從,讓瓦盧斯開始確信日耳曼人已經沒有了反抗意圖。于是他決定進行一次武裝游行,以便彰顯自己的支配地位。參加游行的力量,包括了3個步兵軍團、3個輔助騎兵中隊、6個輔助步兵大隊和大批的家眷。一行人離開了萊茵河附近的基地,來到切魯西人接近威悉河的領地。因為不覺得有任何危險,瓦盧斯答應日耳曼人的請求,把士兵分散去駐守城鎮,執行抓捕強盜和護送商旅車隊的任務。 瓦盧斯的松懈讓很多有識之士非常擔心。尤其是得到風聲的日耳曼人塞蓋司特斯,更是直接警告瓦盧斯,有一場針對他的陰謀正在爆發。但因為幕后黑手阿米尼烏斯等他在服役時同瓦盧斯出生入死,獲得了他的信賴。所以瓦盧斯仍然我行我素,還指責那些告發阿米尼烏斯的人。 性格暴虐的瓦盧斯 對自己的判斷力深信不疑 如有神助的伏擊 整場戰役都將充斥著日耳曼人對羅馬士兵的伏擊 瓦盧斯的一意孤行,讓阿米尼烏斯放心的執行自己的計劃。他們故意安排距離較遠的日耳曼部族起兵反抗,吸引羅馬軍隊去鎮壓。然后在那些假意順從的城鎮和部落,找機會對瓦盧斯進行突然襲擊。但因為瓦盧斯本人的小心謹慎,這個計劃很快就泡湯了。 于是,反抗者們便謊稱去找援軍,請求讓不再跟隨羅馬軍隊行動。得到批準后,阿米尼烏斯等人就火速趕去與事先安排好的部隊匯合。同時,那些被要求駐扎在城鎮中的羅馬分隊,開始遭到襲擊,在孤立無援中被迅速殲滅。日耳曼人則成功的聚集起大量人馬,開始追蹤瓦盧斯主力的行蹤。 條頓堡就位于今天德國南部的薩克森地區 最終,雙方在森林的崎嶇小道上遭遇。條頓堡戰役便在位于今天德國薩克森州境內的一座小山附近展開。 由于地勢崎嶇、溝壑縱橫,還有高大的樹木密布其中,地形對大規模行軍非常不利。羅馬人攜帶的大量輜重和家屬,也嚴重拖累了軍團的部署和反應。在遭到敵人的正式襲擊之前,沿途不斷砍伐修路的重體力活,就已經耗干了他們的精力。更為致命的是,破碎的地形迫使羅馬人只能分散行軍,存在著被各個擊破的風險。 今天的條頓堡舊戰場 仍然經常籠罩在濕氣當中 就在此時,狂風暴雨突然降臨,迫使羅馬人的隊伍更加分散。大雨還讓樹根旁的地面變得光滑,走起來十分不便。日耳曼人開始從各處的灌木叢中冒出,形成眾多局部包圍。由于本地人更熟悉這里的地形,因此惡劣的天氣并沒有阻礙伏擊戰的進攻。 一開始,日耳曼人在遠處不斷的向羅馬軍傾瀉投射火力。等到缺乏防備的敵人大量受傷,再發動沖鋒和肉搏。羅馬人這邊已是一片混亂,大量的士兵同車輛和非作戰人員混在一起,無法有效的進行抵抗。結果,自然是拉長的隊伍在各處遭到了日耳曼人優勢兵力的圍攻,損失非常慘重。 ![]() 肉搏戰開始前 羅馬人已經遭到了大量投射武器的殺傷 為了擺脫不利局面,羅馬人迅速整頓。他們向北行進抵達在樹木茂密的維恩山頂,并修筑了帶有土墻和壕溝的營地進行抵抗。日耳曼人不擅攻堅,讓羅馬人獲得了修整的機會。他們燒毀了大部分輜重,以求輕裝簡行突破森林。 第二天,羅馬軍吸取教訓,以更好的秩序行軍。在成功抵達了北德平原后,羅馬軍團的正面交戰優勢體現,暫時避免了之前那樣的巨大損失。但為了向西趕回萊茵河岸,軍團只能又一次踏入了不利于他們的森林大眾。在狹小的環境下,他們難以有效的形成陣線,騎兵與步兵的協同作戰經也叫受到各種妨礙。羅馬人就這樣一邊艱難抵抗著日耳曼人的攻擊,一邊緩慢撤退。 ![]() 人員與輜重的混雜 讓羅馬軍團陷入不利局面 最后的抵抗 ![]() 羅馬人在撤退中也不斷遭受伏擊 羅馬人的苦難行軍,持續到了第四天黎明,迎接他們的卻是新一輪狂風暴雨。就和上次一樣,身著沉重裝備又不熟悉地形的他們,在泥地沼澤里無法立足。更可悲的是,暴雨讓軍隊中的弓箭因受潮而難以使用。地形和氣候的問題,甚至讓羅馬人無法投擲手里的標槍。 但這些阻礙在日耳曼人那里是不存在的。熟悉地形的他們,可以輕裝簡行的選擇最佳攻擊路線。此消彼長之間,羅馬人的傷亡數字迅速上漲,幸存的士兵已經所剩無幾。一些騎兵也在瓦拉·努美尼烏斯的帶領下,拋下步兵向萊茵河逃去。與羅馬人的窘迫形成鮮明對比,日耳曼人在越戰越勇之余還得到了更多的援軍。 ![]() 巨大的壓力讓部分羅馬騎兵選擇搶先開溜 眼見沒有逃生的希望,瓦盧斯和他的大多數軍官為了不被俘虜而選擇自殺,僅有塞利昂烏斯選擇投降。當統帥和軍官們不是自殺就是投降的消息傳開后,士兵也普遍感到了絕望。他們不再做徒勞的抵抗,一些人選擇模仿他們的長官自殺,其余的人則任憑敵人殺戮。就連那些選擇逃跑的騎兵們也沒能成功突圍。 日耳曼人的勝利,讓瓦盧斯的軍隊幾乎被全殲。只有小部分的士兵帶著家眷一起扎下營寨,躲過這場屠殺。但日耳曼人并不打算放過他們,很快便展開追擊。經過一番短促而激烈的攻堅戰,羅馬人的營寨只剩最后一個還未被攻陷。所幸由于日耳曼人不擅長攻城,所以這個防守嚴密的要塞暫時得以幸免。駐守在簡易工事背后的大量弓箭手,還給進攻的日耳曼人帶來了慘重的損失。 ![]() 今人為了紀念此戰 在舊址上重建了羅馬簡易工事 此時,羅馬人的援軍也開始朝著日耳曼地區進發。得到消息的阿米尼烏斯等人便決定不再采取強攻。他們退卻到較遠的位置,埋伏在道路旁邊,希望要塞因為補給耗盡而失守。剩余的羅馬人只能趁著下一個雨夜來臨,拋下家眷們偷偷溜走,并成功的穿過了前兩個哨所。但他們的出逃還是被所有人察覺。 原來是留在要塞里的家眷,因為害怕而呼喚他們回來,驚動了埋伏在附近的日耳曼人。所幸因為日耳曼人忙于劫掠而沒有及時追擊逃跑的敵人,才讓羅馬人得以繼續逃命。他們在趕到了第三個哨所后,立刻吹響號角,發布雙倍行軍的信號。這一行為讓阿米尼烏斯以為是羅馬援軍已經趕到,便放棄了追擊。即將抵達的首批援軍,也因為號角而加速趕來,救出了這批幸存者。 但其余沒有來得及離開森林的羅馬人就沒有這么幸運了。除了被當場殺死外,還有大批俘虜被日耳曼人在戰后的活人祭祀中處死。羅馬軍團也就此遭遇了帝國建立以來的最大敗仗。 ![]() 除了小隊幸存者 3個軍團的大部分人都死在了森林里 尾聲 ![]() 一名陣亡百夫長的墓碑 當瓦盧斯全軍覆沒的消息傳到羅馬城,年邁的奧古斯都也悲憤的扯碎衣服,大聲痛斥:瓦盧斯!還我軍團! 這樣的表現并非沒有原因。因為當時的萊茵河的防線空虛,日耳曼人的軍隊則是大敵當前。提比略的大軍,已經遠水救不了近火。而由于羅馬軍隊采取嚴格的訓練制度,所以短期很難內募集足夠的合格部隊。奧古斯都只能在羅馬下令宵禁,防止城中發生動亂。接著把那些衛隊里的日耳曼人都解除武裝后驅逐,避免他們因為同胞的成功而持非分之想。最后,開始各處征兵,利用沒收財產等方式迅速征集了足夠的兵員送往前線。 ![]() 在條頓堡遺址出土的羅馬面具 最終讓奧古斯都安心下來的,是提比略及時的帶著軍隊趕赴了萊茵河。當地也在援軍到來之前,就已經組織了防御。獲得大勝的日耳曼人,因此沒有機會渡河反攻。 但條頓森林堡戰役的失敗,還是讓羅馬帝國修改了自己的北方戰略。奧古斯都叫停了對萊茵河對岸的征服活動,僅僅滿足于守住既得成果。他的繼任者提比略,也在任上延續了這種防御策略。羅馬人除了加強殖民城市的防御,還特意扶持了一批愿意同帝國交好的部落做緩沖。 ![]() 條頓堡戰役后 羅馬開始在萊茵河以北執行戰略防御 至于在日耳曼森林中被消滅的3個軍團,也再沒有被帝國重建。雖然軍隊的缺額被很快補齊,但第17/18/19軍團的番號,被作為不祥的征兆而永久雪藏。(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