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街坊: 相信你在近段日子收到的老沈的雞,發現包裝已經悄悄換了模樣??赡苣銜f,以前的包裝也挺好的,為啥要換呢? 不少街坊知道,在養雞的這條路上,老沈已經走了好幾年,踩過坑、迷茫過……直到今年,老沈才找到了咱的根。 這是一個信任感稀缺的時代,老沈知道,人做好了,才能把雞養好。如何“做好人、養好雞”?其實老祖宗都告訴咱了。 萬物共存,眾生平等。每一種動物都有它存在的意義、有它自己的生活方式。 工業化的大規模養雞,為了更快速地長肉出欄,雞種雜交了,一輩子只能窩在小小的方寸之地按照人的意志生長,40天,咱吃上了,但雞味沒了。 這不是老沈想要的。老沈的雞首先得保護咱們的中華雞種,小妃、袍哥、小烏都是咱第一批保護起來的中華原種土雞,同時讓它們回歸自然,按照它喜歡的生活方式肆意成長,長得舒心,味道自然就好。 土地是最公平的,你對它好,它就對你好。 老沈的雞一定得在沒有污染的土地里成長。那是一個有山有水的好地方,雞們每天做的事就是低頭覓食。 喝著山泉水、吃著小蟲子、啄著玉米稻谷草籽,盡情地汲取來自土地的天然養分,而留下來的便便又成為土地的滋養…… 如此循環,是最接近老祖宗留給咱們的古法養雞。 老沈的雞也離不開農人的陪伴。 農人一輩子只會做一件事,就是用過去老祖宗的方式跟土地對話、相處。 除草種樹養雞,就從沒想過要用速成的辦法,“長在自然自然長”,他們對老祖宗的教誨篤信不疑,雖艱辛但仍樂在其中。 農人做事,用身也用心,每一只老沈的雞,都是農人捧到街坊手里的一份真情意。 以上這些就是老祖宗留給咱的——從前的生活智慧。老沈想通了,根找到了,心里就有了底。一切歸零,重新出發,那就讓咱從一個小小的包裝開始吧。 未來的路還很長,老沈希望一路上都有街坊們的相伴。街坊們如果對于老沈的雞有什么想法,找老沈一起聊聊,老沈謝謝各位啦。 老沈的手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