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問華子,血管中的斑塊是什么,是不是每個人的血管都會生出斑塊呢,有什么預防的好辦法?華子說,并不是每個人的血管中都會有斑塊,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管中出現斑塊的概率會越來越大。血管斑塊與心肌梗死、腦梗死等疾病密切相關,但只要掌握預防方法,就可以極大的延緩斑塊出現。而且,即使血管出現了斑塊,只要及時干預治療,也可以很好的預防相關疾病的發(fā)生。 一、為什么會出現血管斑塊血管中的斑塊,主要與血管內膜損傷有關。損傷人體的血管內膜的危險因素有高血壓、吸煙、高血糖、外傷、高血脂、年齡等。當人體血管內膜損傷之后,血液中的脂質(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就會由損傷處進入到血管內膜之中,這一過程與LDL-C的濃度有關。有研究證實,當血中LDL-C濃度降到2.0mmol/L時,其進入血管內膜的進程就會停止,當血中LDL-C降到1.8mmol/L時,血管內膜中的LDL-C就會逆轉回血液之中。 進入血管內膜中的LDL-C如果沒能及時逆轉,其就會被氧化、形成炎性刺激,人體就會調動巨噬細胞進入血管內膜,對LDL-C進行吞噬。吞噬過多LDL-C的巨噬細胞會轉化為泡沫細胞沉積在血管內膜之中,許多的泡沫細胞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淡黃色米粥樣的硬化斑塊。在泡沫細胞形成后,硬化過程就不能逆轉了。 二、血管斑塊的危害血管中的斑塊會對血管產生持續(xù)的刺激,引起血管平滑肌增生和纖維化,血管彈性降低,就變得又“硬”又“脆”。此時如果血壓驟升,血管就容易發(fā)生破裂出血。這種出血發(fā)生在頭部時,就形成了腦出血。 如果誘發(fā)病因不消除,斑塊還會持續(xù)生長,導致血管的管腔變狹窄,血流減少,引起一系列的缺血、缺氧的癥狀。比如說冠心病,就是指心臟的冠狀動脈發(fā)生了粥樣硬化,硬化斑塊使冠狀動脈變狹窄,影響了心臟血液供應,引起胸悶、胸痛等心絞痛的癥狀。 更危險的是,斑塊本身并不穩(wěn)定,其還可能發(fā)生破潰、脫落,形成栓子隨著血液流動,堵塞小動脈。如果發(fā)生在心臟,就是心肌梗死;發(fā)生在大腦,就是腦梗死;也可能發(fā)生在四肢,造成肢端缺血壞死。 三,如何預防血管斑塊血管斑塊對人體傷害很大,而且一旦形成后就幾乎不能逆轉,卻是可以預防的。預防斑塊的產生,就是積極消除各種損傷血管內膜的危險因素。其中最大的危險因素為高血壓,過高的血壓容易損傷血管內膜,頸動脈有一“Y”形的分支處,此處承受壓力較大,內膜容易損傷,所以相對其他動脈來說,頸動脈更易于形成斑塊。而且此處距體表較近,便于檢測,所以頸動脈成為反映全身動脈系統的一個“窗口”。 其次的危險因素就是吸煙,煙草中含有的煙堿、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可以直接損傷血管內膜,還會刺激血管收縮、痙攣,間接造成血壓上升。再有就是高血糖、高血脂等因素也會造成血管內皮損傷。 雖然造成血管內膜損傷有諸多的因素,但是除了年齡和遺傳因素之外,其他的因素都可以控制或是消除。生活方式的改善,可以戒煙限酒,少吃鹽,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多運動,保持體重。如果有了“三高”,那就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配合藥物治療,把血壓、血糖、血脂都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就可以極大的推遲斑塊出現的時間。 控制“三高”具體的指標,血壓要小于140/90mmHg;血糖空腹要小于6.1mmol/L,餐后峰值要小于11.1mmol/L;血脂要重點監(jiān)測LDL-C值,正常值為小于3.37mmol/L,但是如果有高血壓或是糖尿病,那么就要控制在2.6mmol/L以下,如果已經患了冠心病或是腦梗死,那就要控制在1.8mmol/L以下才可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