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從2004年開始搞規劃支持系統,基本走過了兩個階段,系統支持和數據驅動,目前正在迎接第三個階段--遍布物聯網和穿戴式設備的未來城市。空間規劃的很多核心內容,從技術方法支撐角度,十年前的很多方法模型都可以適用了,比如城市增長邊界劃定、雙評價和承載力分析等,不禁和主席在會上就感慨,是不是做著做著又做回來了?城市增長模擬和UGB劃定與評價等工作,04-10做了很多研究,不過基本上已經七八年沒有再碰過了,而是全面投入到了數據驅動、智慧城市與未來城市。個人感慨,2004-2014,國際和國內的規劃支持系統研究,基本上經歷了失去的十年(不光是我個人觀點,還是國際學界多個大佬的共識)。 看看學界上目前最關注的,發現基本上多是在具身性的人本尺度的空間層面,而不是浩蕩的宏觀尺度,不禁思考是不是有一些尺度不匹配呢,不過聽到了跨尺度的概念,認為同樣是個很好的機會。此外,未來物聯網和穿戴式設備注定具有無比的前途,趙師兄的一個監測雨水管道狀態的公司已經A輪估值過億了,未來的規劃師和城市研究者,注定要投入到自己采集數據的大軍中來。 白駒過隙,不禁感慨時間過的好快,時代過的好快,規劃變得好快。而且,短暫的未來后,我們的日常生活、城市空間的使用和組織方式,甚至整個城市和社會的運行方式都將發生更為劇烈的變化。 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