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案例:
2016-07-16
“朱老師,我最近遇見一個怪病例,某,男20,從小有吃飯快的習慣,后來到了現在,患了一種毛病,經常放屁,假如不放就腹脹難受(1年多了)。沒有食欲,自覺胸左肋下邊氣脹,左關緩,右關弦。大便微稀,小便微紅,口不干也不苦胃脹,早晨起來打嗝,吃飯打嗝,夜尿0-1,
開過柴胡疏肝散,沒用?!?/p>
處方:姜半夏15,黨參10,茯苓12,蒼術10,陳皮30,枳實10,厚樸25,自備生姜3片,3劑
2016-07-23:“有改善,腹脹減輕,打嗝次數少了,大便黃,帶點軟,不稀。
胸左脹減輕,右關也不那么弦了,不過還是有點脹,就在左脅那里,他蹲下,坐下就有感覺脹,我診脈,發現他的脈象中帶快,自覺胃中難受,有點痛,
還是能放屁?!?/p>
處方:上方加柴胡12,白芍18,3劑
2016-07-27:排氣、打嗝不多了。脅不那么脹了,不過蹲下還是感覺后背與胸左輕微的脹感。比以前好多了。還有肚子特怕冷,喝點涼的就肚痛,
大便溏,今天大便稍帶黑,常有口腔潰瘍,食欲差。補訴:反復長期口腔潰瘍有十多年。
處方:炙甘草12,黃芩10,黃連3,黨參10,姜半夏15,干姜10,赤小豆15,當歸10,大棗4枚,3劑
2016-08-01: 感覺好多了 ,氣脹他本人描述只剩下影子了, 口腔潰瘍好了, 嗯,脅微感一點,后背也有。
不過他肚子特怕冷, 喝一點冷水就難受。 大便成型了,有點軟。 現在也不太做夢了,以前一天幾夢。
食欲大振,挺能吃的。心情很好。附子理中丸善后。
分析: 本案以太陰為主,一診用方茯苓飲合厚姜半甘參。
二診仍有脅脹,考慮半表半里證,合用四逆散。
綜合看,病位半表半里,病性上熱下寒。二診辨為少陽太陰合病;今日腹瀉、腹冷,以下寒重,考慮是厥陰。
結合口腔潰瘍,下利、考慮甘草瀉心湯加減。
由此案可見, 以六經八綱辨證,化繁為簡, 就算方證不是最合適的,六經八綱正確也常有很好的效果。
比如,二診未訴口腔潰瘍,個人經驗所致尚未想到甘草瀉心湯方證,但病位是半表半里,病性是上熱下寒,從少陽太陰合病論治,一年之病,服藥6劑亦取得顯著療效。
該網友為患者哥哥,亦學中醫,介紹患者曾因腹脹影響去年的高考,身為醫者,親人病痛未能取效,甚為自責。今見效之快,加深了對胡希恕經方醫學的信心和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