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068農歷24節氣-新疆哈密戳+淮南封 哈密2013年啟用24節氣維漢雙文字紀念郵戳 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二十四節氣起源于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個節氣。以后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己完全確立。下面是新疆哈密郵友田子剛先生實寄給我的二十四節氣紀念封,紀念封上的郵戳刻制精細,線條流暢,表現元素準確,蓋印規整清晰,封上兩戳均為雙文字戳。以安徽淮南子郵資封為載體,欣賞之余給人以知識和樂趣。 1.立春。立春是開始進入春天,“陽和起蟄萬物皆春”,過了立春,萬物復蘇,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 
 2.雨水。太陽黃經為330°C。這時春鳳遍吹,冰雪溶化,空氣濕潤,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

 3.驚蟄。“立春”以后天氣轉暖,春雷開始震響,蟄伏的各種冬眠動物將蘇醒過來,開始活動,所以叫驚蟄。

 4.春分。春分日太陽在赤道上方,這是春季90天的中分點,這一天南北兩半球晝夜相等,所以叫春分。

 5.清明。此時氣候清爽溫暖,萬物開始生長。農民忙于春耕春種。農諺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

 6.谷雨。谷雨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潤大地五谷得以生長。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

 7.立夏。立夏氣溫顯著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是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8.小滿。太陽黃經為60°C。小滿開始,冬小麥等夏收作物,己經結果,籽粒飽滿,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做小滿。

 9.芒種。芒種最適合播種谷類作物,如晚谷、黍、稷等,農諺說:“芒種芒種忙忙種,芒種一過白白種”。

 10.夏至。這一天是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從這一天起,進入炎熱季節,天地萬物在此時生長最旺盛。

 11.小暑。太陽黃經為105°C。小暑天氣己經很熱,但不到最熱的時候,所以叫小暑。此時,己是初伏前后。

 12.大暑。太陽黃經為120°C。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正值二伏前后,農諺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這個節氣雨水多,要注意防汛防澇。

 13.立秋。太陽黃經為135°C。立秋以后,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后,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14.處暑。表示一年炎熱即將過去。夏季火熱已經到頭了,署氣就要散了。是氣候變涼的象征。

 15.白露。太陽黃經為165°C。天氣轉涼,地面水汽結露最多。農諺說:“白露不低頭,寒露喂老牛”。

 16.秋分。從這一天起,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這一天剛好是秋季90天的一半,因而稱秋分。農諺說:“秋分不擋刀”,過了秋分,水稻開始收割。

 17.寒露。天氣轉涼,開始出現露水,到了寒露,則露水日多,寒是露之氣,先白而后寒,是氣候轉冷的意思。

 18.霜降。太陽黃經為210°C。天氣己冷,開始有霜凍了,所以叫霜降。有“寒路不算冷,霜降變了天”的農諺。

 19.立冬。冬,作為終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間操作結束了,農作物收割之后要即將收藏起來的意思。


20.小雪。太陽黃經為240°C。氣溫下降,開始降雪,小雪前后,黃河流域開始降雪,而北方己進入冰封季節。 

21.大雪。太陽黃經為255°C。大雪前后,黃河流域一帶漸有積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嚴冬了。 
 22.冬至。太陽黃經為270°C。冬至這一天,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開始進入數九寒天。

 23.小寒。小寒以后,開始進入寒冷季節,冷氣積久而寒,小寒是天氣寒冷而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



24.大寒。太陽黃經為300°C。大寒就是天氣寒冷到了極點的意思。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