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這里是張公子說歷史,今天我們來換個角度看歷史,來聊一聊明朝是如何滅亡的。朱元璋剛打下江山時,也和秦始皇一樣幻想打造一個萬代江山,讓他后世子孫千秋萬代都一直統治天下,他推行了兩個制度。其一,沒有皇上的召見,親王不能來離開自己的屬地到都城,這樣來防止親王對皇位的威脅。其二,分封宗室子弟,建立封王建藩制度,讓當不上皇上的朱氏子孫均可享有很高的爵位、官品和俸祿。這樣不至于落魄。可以看出朱元璋的初衷是好,可萬萬沒想到,正題由于這第二第制度,造成宗室人口無限激增,最終可能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宗氏在政治和經濟上享有許多特權 這些人的全部生活費由國家負擔。他們一出生就向國家報備。成人請結婚前后,國家還送錢給他們購買住房、皇冠服裝、死亡也可以去領取喪葬費。所有被授予頭銜的人都是由國家支付費用。即使犯了重罪,也并不能殺,只是降為平民,但俸祿是一點不少。 當然,王爺是非常尊貴的。他不僅有一個豪華的宮殿,他自己的官員和大量的宮廷侍衛,而且還招募百姓去做各種各樣的苦工。各級官員見到他們都要表示敬意。 由于出身高貴,法律規定宗親不得從事農業、工業、商業等行業。甚至一些氏族也不受當地政府的控制,只有皇上才能管轄。 話說這朱鐘鎰可以稱為“生子冠軍”,一生共生94個子女、163個孫輩 在這些極為慷慨的宗藩制度下,氏族政治地位優越,生活較為富裕,具有良好的生長繁殖環境。這此人都是皇親國戚吃喝不愁,當皇上是不可能的了,又不能從政只好就用來生孩子了,因此,人口增長必然非常迅速。例如,明初山西的一個晉王,到 嘉靖八年,將軍、副官的親屬人數就為1851人。明朝初年,河南的一個周王,到了萬歷十幾年,全家已經5000余人。在王爺這一級,生孩子多的可以說是不勝枚舉。當然出生的孩子最多,還數成郡王朱鐘鎰,有兒子94人 ,孫子163人,曾孫510人! 洪武年間,玉牒被載入皇室族譜的氏族人口非常少,只有郡主、將軍、公主共8人。然而,在萬里32年的時間里,這個數目增加到13萬,現有的人口增加到8萬以上! 事實上,皇室家譜中包含的只是氏族人口的主要部分,而不是全部人口。許多未能入籍的人由于家庭困難、極端貧困、未能申請姓名分封或私生子、花生子女等原因而無法入籍。據歷史學家稱,萬歷末年,氏族數量接近20萬。徐光啟萬歷年間提出,氏族人口每30年翻一番。 生孩子:明朝宗親賺錢最快的方法 這一大批宗族人口群體居住在大城市,社會環境相對穩定;享有寬裕的待遇,生活條件比較富裕。他們既不是農民也不是官員。他們有錢,有閑暇。當然,他們會娶很多的大老婆,小老婆,努力用來生孩子。 為什么要這么努力地要孩子?很簡單,賺錢唄! 根據規定,10歲以上的宗親,只要登記在冊就可以發放工資。例如,襲鎮國將軍如果生個孩子,每年將得到1000石的糧食。那就多生唄!假如生10個孩子,是十萬石啊?要知道,在古代,糧食是真正的硬通貨,一萬石糧食可是真正的金銀財寶,可見他們生孩子是一件多么靠譜的事情! 既然生孩子這么賺錢,那大家肯定拼命娶老婆生孩子,因為生孩子是最快的賺錢方式。你生我也生,生的越來越多,導致人口激增。 “計劃生育” 由于人口的急劇增加,國庫的短缺肯定會加劇,國家的財政和經濟開支肯定會太大。為了緩解這一問題,明朝政府不得不變相實施“計劃生育政策”。然而,明朝政府只是把“節欲”作為解決問題的一種手段,好個年代也沒有現在的避孕技術,只能是“節欲”。然而,即使是極力主張改革分封制度的大臣,也受到封建宗法思想的束縛,認為對皇上后裔給予優待是理所當然的。 這樣的“計劃生育政策”,既不能得到輿論道義的支持,必不能堅決執行,其效果自然是微乎其微,不能阻擋氏族人口快速增長的勢頭。 人口激增有三個嚴重后果 其一是生活在貧困中的人越來越多。 整個氏族的生活靠國家養活,氏族人口急劇增加,國庫無法拿出相應增加的巨額大米,只能減少和拖欠氏族的債務。國家拖宗親的俸祿達四五十年之久。王爺還好一點,至少會優先安排,那些將軍、副官下的氏族是沒有保障的。導致越來越多宗室沒落。 二是宗族行為不端,造成社會秩序混亂不安。 每個王府里的人都依靠他們的權力做壞事。由于宗室的沒落,很多人開始出來鬧事,地方政府又沒有權力去管。一些強勢王府里的家人家丁也趁亂出來鬧事,政府分不清是宗親還是平民,也不敢去管,到最后鬧事的人越多,整個社會秩序自然就會陷入混亂。 三是宗親人數大幅增加,國家財政和經濟支出陷入危機。 明朝初期,皇室的人口基數很小。每次人口翻倍,皇族的開支就不大。后來,皇室的人口基數逐漸擴大,皇室的支出也逐漸龐大。到了萬歷時期,每次人多了一倍,幾萬人,宗祿增加了開支,國家應付不過來。 例如在山西,嘉靖八年宗室歲支祿米87萬余石,嘉靖四十一年增至312萬石。在河南,由嘉靖八年的69萬余石增至嘉靖四十一年的192萬石。而整個國家一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400萬石左右。宗室的開支遠遠超過了明朝政府的能力,而且人數還在不停的增長,赤字增加,債務增加,國庫空虛。 計劃生育的失敗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明代宗室是依附于農民賦稅的寄生氏族。政府以增加稅收的方式將宗親的重擔轉移給人民。一些農民甚至賣掉了他們的房子、妻子和孩子,無法支付政府征收的稅款。特別是宗主國和諸侯國較多的地區,人民負擔比較重。諸侯王是大地主,他們侵占了數千公頃土地,對勞動人民的壓迫和剝削尤為殘酷;一般宗室都是生活懶散,敲詐勒索,害人。 ![]() 宗室的壓迫越來越重,勢必大大加劇社會矛盾,最終導致晚明農民起義。反抗軍的矛頭通常首先對準了皇室。農民軍隊所到之處,都焚燒了宗室,殺害了宗親。例如,李自成和張獻忠的叛軍殺死了幾乎所有他們能找到的宗親。日益壯大的農民起義,消滅了龐大的氏族寄生集團,最終導致明朝滅亡。 古時候人結婚都比較早,一般20歲左右,而且還不是娶一個,都是三妻四妾甚至更多。這些宗室不用擔心糧食,房子等基本的生活保障,就算是存活率低,再加上自然死亡等,粗略算一下,每20年宗室人口都會翻一番。明朝存國276年,就算基數再小,最后這個數字都是嚇人的,因為到后來這個增長可能是指數級的。可惜朱元璋只是草莽出身,但凡有點算術的常識,也不會制定這樣的制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