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經常遇到背景天空不理想的情況,因為你出去旅游算不準天氣,好不容易花了好多錢到一個景點,結果陰天,或下雨或沒云彩,像我兩次去霞浦,一次是半天有太陽,一次是兩個小時有太陽,只好回來換背景。我這里指的換天,不是指有云彩你沒有拍出來,而是指天上根本沒有云彩。因為如果有云彩你沒拍好,只要是拍了RAW格式,后期可以用ACR或者用Lightroom壓暗高光調出來,前提是不能拍曝。我下面這張照片就是拉過的效果,沒有換天: 今天我講的換天,是天上根本沒云彩,技術再好也拍不出來。換天方法有好多種,可能別人比我換得更好,但我選以下幾種供大家交流: 1、簡單換天。這個簡單,一般人都會。 打開一張照片,前景色拾取藍色,再將背景色點在天空與景物的交界處,再用快速選擇工具選中天空,用漸變工具向下一拉。效果一般,但速度快,菜鳥將就著用。 2、選區換天。這個好多人都會用,適用于邊界較清晰的圖。 將照片解鎖,將云彩的圖放在這張圖的下面,調整好云彩位置,可用快速選擇工具選中原圖上的天空部分,用清除工具或按Delete鍵清除原圖的天空,就露出了下面這云彩來。 就成了下面這樣的圖: 3、混合圖層換天。這個是重點難點,詳細一些。 像這張圖那天天上根本沒有云彩,而且樹枝較多,用快速選擇工具根本就選不好。 打開圖,再復制一個圖層,再打開云彩的圖,云彩圖放在兩個圖層的中間。上一張圖降低透明度,讓云彩圖看得見,再到下面云彩圖層去調整云彩的位置,調整好后上一張圖的透明度恢復到100%。 雙擊第一圖層的空白處,調出“圖層樣式”對話框。記住,只有單純一個圖層時雙擊是打不開“圖層樣式”的。 在圖層樣式的下部找到“混合顏色帶”,將原來的灰色改為“藍色”。灰色狀態下,包括255種顏色全在里面,而改為藍色后,框定在白色到藍色。 然后按住“本圖層”右邊的滑塊向左推動,觀察上面圖層云彩的變化,大部分云彩露出來了。 然后再按住AIT鍵,同時點住滑塊的左半邊三角向左推動,梯形就成了兩個三角形。這個動作最難,要練幾次。 一邊推動一邊觀察云彩,差不多都露出來了,就好了,就點確定。如果放大圖看看不理想,如有些樹枝還有白色,再重新雙擊空白處再次打開“圖層樣式”,再推動滑塊調整。 這時,如果關掉下面兩個圖層,第一個圖層其實是被摳掉了天空(由白色到藍色都摳掉了)。 然后將最后一個圖層(沒摳掉天空的原圖層)前面的眼睛點掉,就隱藏掉后一個圖層。然后光標放在上面,合并可見圖層,就將摳掉天空的圖層與云彩圖層合并了。 然后光標放在上面一圖層上,點擊底部這個標志,添加蒙板。 再用“畫筆工具”(前景色為黑色,背景為白色狀態下)擦出被多摳掉的部分。因為摳掉了天空的白色,花中間的白色也被摳掉了,或者花中間有紫色的部分也被去掉了(因為紫色與藍色是鄰近色,影響一些,除了天空,其它總還有一些由白到藍的顏色被誤殺了)。 最后,再合并兩個圖層,一張天空有云彩的圖就出來了。 這種換天法,要求樹的顏色較深,與天空有明顯的色調分界。如果初春的嫩葉,顏色較淺,用這種方法就不好。 4、正片疊底換天。如果天空與景物對比度不大,或者比較復雜,就用下面這種圖層混合模式中的“正片疊底”來換天。 打開一張圖,也是再復制一個圖層,找到一張與之時間光線都匹配的云彩圖。 云彩圖可放在最上面也可放在中間。降低透明度以調整位置,然后再恢復透明度100% 如果云彩圖需要翻轉,不要到調整里,而是到變換里翻轉,變換里翻轉是只作用于本圖層,而調整-圖像里的翻轉是所有打開的圖層一起翻轉。
再添加蒙板。 在蒙板上,用畫筆工具(前景色為黑,背景色為白)擦去重疊部分,消除印跡。 然后再再隱藏最后一個圖層,合并上面兩個圖層。 隱藏的圖層讓其可見,然后再合并。這一步有點多余,主要是怕前面兩個圖層有地方破壞的部分,用最下面這個擦出來。天空與樹葉重疊的部分不擦也可以,因為綠的葉子與藍的天疊加起來,沒有違和感,只是加深了一些。如果太深,可降低畫筆透明度擦幾下,有蒙板在擦錯了可將前景色換成白色背景變成黑色擦回來。 我平時很多時候都用這種方法換天的。 還在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改進。希望對朋友們有一些幫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