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自信心 一、個案背景 唐聰(化名)是一位四年級的學生,她是個很靦腆的小女生,性格內向,平時不愿意跟同學們打交道,也不愛說話。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課從不主動舉手發言,老師提問時總是低頭回答,聲音小得幾乎像蚊子聲。面對激烈的競爭,覺得自己這兒也不行,那兒也不如別人,缺乏競爭勇氣和承受能力,導致自信心的缺失。學習成績中等偏下,一提考試就沒精神,遇到考試時晚上睡不著,頭痛,還伴隨著發燒。她這樣不僅影響著考試成績,身體上還經受折磨。如何幫助她增強自信心,走出這個陰影呢? 二、個案分析 1.個人因素 通過觀察,我發現她性格內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學習習慣不是很好,上課聽講不太認真,易走神,課后的預習、復習工作又不能有序進行,課外作業也不能及時、認真地完成,日積月累,學習成績也便越來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試都很緊張,很擔憂,開始定的目標是100分,變成能拿到90分、80分了,考試對她來說,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挫折多了,失敗多了,便產生了嚴重的自卑感,過重的心理負擔使他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的能力,一直懷疑自己的優點。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難以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陷入失敗的惡性循環之中。這樣就嚴重影響他的身心健康發展。 2.家庭因素 唐聰在家里是獨生女,她的表姊妹學習特別優秀,家長也期待自己的孩子跟她們一樣優秀,總拿優秀的例子跟她說教,父母的言行影響著孩子,導致孩子肩負重擔。父母文化水平較低,對她的學習不能有力地指導,過重的壓力在孩子未能達到父母期望時,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懷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獨、離群等情感障礙隨之而來。 3.教師因素 在學校里,如果教師對一些同學了解不夠,關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對這些同學的評價偏低,一旦如此,幾個月或者幾個學期以后,這些同學便逐漸產生失落感,在老師那兒他們得不到適時的表揚和贊嘆,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與水平,也就越來越不自信,此時自卑感卻慢慢占了上風。另外,老師對少數心目中的優等生日益產生的偏愛,對學困生來說,是一個沉重的壓力,滋長嚴重的自卑心理,喪失自信心。 三、輔導策略 自信的缺失對學生身心健康、生活、學習都有損害,那么究竟該如何引導學生增強自信,正確地評價自己呢? 1、 激勵教育,喚起信心。 教育學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是有進步要求的,都希望別人認為自己是一個好學生。《學習的革命》一書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為了去除唐聰的畏懼心理,我在課余經常有意無意的找她閑談,讓她幫我送作業、發作業本,上課時從不公開點名批評她,發現她有所進步及時表揚,經常對同學說:“看,唐聰今天坐得真端正,聽課非常認真!”“唐聰同學回答問題聲音大了,能讓我們聽得清楚?!薄疤坡斖瑢W……”漸漸的,唐聰開始喜歡和我接近了,有一次,我進行課堂巡視時,她主動沖我笑,漸漸的開始和我交談。我給她講考試的目的,考不好是很正常的,要端正學習態度,做好考前復習,不懂的地方及時問老師,老師會幫助你的,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荚嚂r做深呼吸,放松緊張的情緒,或在心中對自己說“有什么可怕的,我都復習了?!薄拔夷苄小!钡冉o自己加油。經過調整,害怕考試的癥狀消失了。 2.樹立信心,激起動力。 有一次我把教學內容編成小品,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要表演,我為了讓唐聰參加表演,對全班同學說:“給唐聰一個機會好嗎?”大家同意了。開始她不好意思地說:“我不行。”最后加上老師和同學的鼓勵,她走上講臺。表現得還不錯,同學給她鼓掌,我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她第一次在同學們面前有了開心的笑容。以后,有機會就讓她在同學面前表現,她變了好多,不在獨處,課堂活動時主動參與,學習成績有了飛躍。 3.家校溝通,促進自信。 唐聰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環境與方式。因此,我經常與家長溝通,詳細地分析了唐聰在校的表現及原因,共同商量解決孩子不良心理狀況的辦法,建議家長選擇適當的教育方式,要為孩子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比如家里有客人,家長可以讓她為客人遞茶、剝糖果等,也可以讓她與客人玩一會兒,給大家表演一個節目。讓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從中發現進步的地方,馬上夸獎她的閃光點,把家中得到的夸獎講給老師和同學,把在學校得到的表揚告訴父母。在評價中,唐聰從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滿足,增強了自信。 四、輔導效果 通過師生、家長的共同努力,她現在有了很大的變化。唐聰的學習成績不斷提高,上課專心聽講,舉手發言且聲音響亮,下課能主動與同學交往、做游戲,各種活動愿意參加,與班級、同學融為一體。家長也反映在家學習主動,樂于把班級的事講給父母聽,主動幫家長做些家務。 五、結論。 缺乏自信,會產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處,都不應該對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只要對自己一直充滿信心,就不會怕自卑。對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人,我們要給予更多的多關愛,讓她們感到:“我能行?!薄拔沂亲畎舻?。 面對唐聰的成功,讓我更加認識到激勵的作用、集體的力量。因而,針對類似唐聰這樣的學生要循循善誘,不可操之過急,老師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現上,要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優點和特長,使之一步步放開自己心緒,正確的評價自己,將自己融入到集體中去,一點點感受大家給她的善意,通過多元評價、活動參與,使其自信自強。 http://blog./user1/wang6666/archives/2011/385366.html
個性孤僻孩子的個案 學校:人民路小學 輔導老師:許穎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經常會接觸到一些具有攻擊性行為或其他各種具有不健康心理問題的孩子。這些行為不僅有可能阻礙兒童正常的心理發育和發展,影響他們的生活和學習,而且也有可能是成年期心理障礙和社會適應不良的先兆。作為小學教師,發現在兒童期因為各種原因形成的問題行為是普遍存在,但要對幼兒所有的不健康心理進行研究分析,無疑難度是非常大的。因此,我有選擇地將“孩子在校與人共處”作為研究對象?!皩W會共處”是一個人生活快樂、學業事業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我班的李小寧同學卻喜歡獨處,不喜歡和別的同伴玩,自己做事情也不讓人摻和,我覺得他缺少與人交往的精神。 一、個案描述: 今天是一個星期的最后一天,最后一節班隊活動課,教室里熱鬧非凡——孩子們正在舉行擊鼓傳花猜謎語活動。掌聲、擊鼓聲、歡呼聲響成一片。第一排倒數第二個座位上,李小寧雙手捧著一本書,津津有味地看著,周圍的一切對他來說,似乎都不存在…… 平時在校情況:李小寧瘦高個,戴一副眼鏡,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小男孩。不知因為什么原因他由原來的學校轉到我班,在我們這個大集體中生活了已近一年的時間。他喜歡看書、繪畫,喜歡一個人獨自、安靜的活動,極少和周圍的小伙伴合作游戲;對集體的事情漠不關心,不愛勞動,而且對其他小伙伴的行為還表現出嘲諷的意味;學習時有偷懶的行為,自己上課不專心聽講,然后做題時照搬別人的答案;在活動中我行我素,對老師的批評不屑一顧,非常固執。 在家情況:在家很少與人交流,總是以命令的口氣對待家人和長輩。喜歡破壞玩具
二、個案分析: 1、自身因素。 家里是個獨子,天性內向的他不善與同伴交流,不愿與同齡人交往。和同齡的孩子接觸少,性格也變得比較孤僻。 2、家庭因素。 由于爸爸媽媽上班沒有時間陪在孩子的身邊,李小寧的日常生活由爺爺奶奶照顧。爺爺奶奶對他過度寵愛有加,在家里是他的“專職玩伴”,被他呼來呵去的。爸爸媽媽為了彌補對孩子的虧欠,對孩子的各種物質需求都盡量滿足,但對孩子的心理需求關注很少,不能及時把握孩子的內心想法。 3、班級環境因素。 這個長期處于孤獨環境中的孩子,上學期因插班進來,不認識班上的同學,也不愿意主動和人講話,與人交往。陌生的周邊環境,陌生的人際環境,使他更加沉默寡言,缺乏自信,不合群。一段時間后,他既沒有自己的好朋友,也不被社交小團體所接納,于是逐漸成了遠離集體的“排斥兒童”,時常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采取攻擊破壞行為。 我們老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對他的觀察也不夠細致,對他表現出的一些不良行為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沒有幫助孩子及時糾正錯誤。
三、教育策略: 1、家校配合。 經常利用家訪的方式,了解孩子的生活狀況,分析其性格特征,尋找突破口,采取相應的措施。利用早晚入校離校時間與家長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及時反饋孩子在校的表現,取得家長的配合,請家長多關注孩子的內心需求,多和孩子交流,主動了解孩子的思想動態,為幫助指導家長更好地做好李小寧的轉變工作,給家長提出了這樣幾條建議: (1)每天擠出些時間親近孩子,保證有一定的時間跟孩子交談,引導孩子說出一天的學校生活,認識的新伙伴及有趣的事情等。 (2)創造條件讓孩子與小伙伴一起玩耍。節假日帶孩子區公園或親朋好友家串門,多為孩子提供交往鍛煉的機會,鼓勵孩子歡迎主動上門來玩兒的小伙伴,并為孩子提供交往的環境、游戲和感興趣的玩具等。 (3)尊重孩子,切忌隨意訓斥、打罵。家長經常與孩子玩親子游戲,建立寬松、自由、民主、和諧的新型家庭關系,讓孩子在互敬互愛的家庭氣氛中形成合群的性格。 2、觀察學生在校情況。 (1)作為我們教師,要做有心人,善于觀察、捕捉發生在孩子身邊的每一件有教育價值的事情,切不可視而不見,而應及時分析原因,對癥下藥,使學生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促進個性的發展。對于李小寧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多給他鍛煉的機會,有意讓他幫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李小寧早上到校比較早,我就經常委托他整理圖書角,擺放桌椅,并有意識地在大家面前夸獎他,讓他體驗勞動的快樂,增強他的集體榮譽感。 (2)通過故事《狼來了》,對李小寧進行思想教育,教育他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要弄虛作假,否則會失去大家對你的信任,都不愿意和你做朋友;做人要誠實,學習也是同樣,“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千萬不能自己欺騙自己,照搬別人的東西,要相信自己。 (3)教師要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去激勵李小寧,讓他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愛,增進他與老師的感情。 (4)平時多組織一些合作性的游戲,讓他和大家一起玩,教給他與大家相處的方法,體驗與小伙伴一起玩耍的快樂。 (5)組織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運用靈活多樣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吸引其注意力,逐漸提高李小寧的參與意識。 (6)爭取班級其他任課教師的支持,經常交換意見,了解他在各方面的表現以及輔導的效果。 (7)期間,發現他有反復,也嘗試冷卻處理,給其面子,顧其自尊,婉轉提示。逐步培養其自控能力。
四、教育效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發現李小寧有了明顯的轉變:剛開始時他是為了喜歡該游戲而勉強和同伴在一起玩,但在與同伴的合作過程中,慢慢地與同伴產生了友情,并體驗到了與同伴合作的樂趣?,F在他可喜歡為集體做事了,而且還有了自己的朋友,自由活動時間,他有時和同學下棋,有時和大家一起去認掛圖上各國的國旗,有時和小朋友一起看書,有時……現在他體驗到了同伴、老師、父母親的關愛,感受到了與同伴交往的樂趣,木然的表情已失去,燦爛的笑容悄然而至。總之他現在能主動找同伴玩耍,應該說我的教育是比較成功的。
五、得出的啟示: 通過這個案例,我覺得我們更應該要發揮教師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最重要也是比較切實可行的辦法是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教師應加強自我的心理衛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以健康的人格影響兒童。 第二,注意教師言行對幼兒人格發展潛移默化的影響,對于幼小的兒童來說,教師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為,一次不經意的談話,一個不小心的失誤都會成為影響兒童人格發展的重要因素。而這一點往往沒為許多教師意識到,他們總認為孩子小,不懂事,在學校里采取斥責、譏諷、冷漠的方法處理學生問題的現象還時有發生。其實,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學生是十分敏感的,遭斥責、譏諷的經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是絕對有害的。有的學生就是由于遭到教師的斥責、譏諷、懲罰等而不愿意上學,學生的社會性退縮有的也是由于教師不當言行造成的。 第三,注意在學生的一日生活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無疑會增加本來就負擔繁重的小學教師的負擔,而且讓教師在無任何專業培訓的情況下擔任此項工作其結果也會適得其反。因此,切實可行的做法是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學生在校的一日生活之中,使之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一部分。 第四、注重家校配合,攜手共育新苗。家庭是學校的合作伙伴,是孩子教育中不容忽視的后備力量。學校要經常向家長傳授科學育兒的方法和經驗。任何活動的展開如能得到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孩子健康心理的養成也不例外。我們以改善“親子關系”為切入點,開展家庭教育咨詢,交流家教經驗,切磋家教藝術,讓更多家長從傳統家教觀念中走出來。通過上述活動,使教師和家長配合默契,步調一致,使孩子的心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得以落實。無論是精神因素還是其他原因,共同的一點是缺乏交際的機會。所以,父母應激發孩子活潑的天性,讓他有一定時間和伙伴們玩耍。對于膽小的孩子更應創造機會,鼓勵他多與人接觸。一個不合群的孩子是很難適應今后的集體生活和社會生活的。 總之,教師在與學生的接觸中,要通過積極的帶鼓勵性的語言,如對孩子的注視、微笑、點頭、肯定性手勢以及身體接觸(如撫摸、整理衣服、拍頭、拍肩膀等),使學生有一種充分的被重視感和被接納感,沐浴在溫馨和諧的氣氛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a90a5b01009h7d.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