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長沙晚報
2019-01-13 7:12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月11日訊(全媒體記者 周輝霞)日前,全球最大的塔機智能工廠——中聯重科塔機智能工廠在常德投入使用。這項“湖南智造”的新紀錄,標志著中聯重科產業智能化再上新臺階,也標志著我國工程機械智能化生產邁入新階段。
塔機是建筑工地上伸著長長“手臂”、帶有吊裝裝置的機械。它是工程裝備制造領域的重器之一,先由一塊塊鋼板零件組成標準節,再搭建成塔身、吊臂。這種重型工程裝備的制造擺脫了肩扛、手焊的傳統制造,邁向流線化、智能化、柔性化和綠色化生產階段。這個“全球最先進、最高效、最環保”的塔機制造工廠是什么模樣?記者來了個先睹為快。
每110分鐘下線一臺塔機
在智能工廠參觀一圈,眾多揮舞著“手臂”的機器人在不知疲倦地忙碌著。在標準節整裝的一道工序上,三臺機器人配合默契:一臺機器人將待施工部件搬運到焊接的位置,兩臺機器人在空中轉動臂軸,伸展到焊接點進行焊接,四濺的焊花炫目。
“以前同樣的工作,我們要三四個人配合,先是要肩扛、手拿,將鋼板等預制件搬到施工工位上,再由焊接工人施工。有的焊接部位在設備的內部,還需要工人鉆進鉆出操作,比較辛苦。”這個工位的工程技術人員介紹,他現在的主要任務,是查看安裝在生產線兩側的儀表數據,防止無關人員走進施工區域。
在中聯重科塔機智能工廠,有12條自動化生產線、1萬多個傳感器、100多臺工業機器人、35臺無人搬運小車、16套數控加工中心等先進設備,將塔機的制造從手工、機械制造階段升級到自動化、智能化的生產階段。在這里,平均每10分鐘產出1節標準節,每90分鐘生產一條起重臂,每110分鐘下線一臺塔機,塔機的生產效率、信息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中聯重科董事長、CEO詹純新表示,其塔機已壯大成為國內行業第一品牌,銷售規模全球第一,總產值2018年突破50億元大關,創造利稅近10億元。智能工廠的投用,將全面引領塔機行業的智能制造水平邁上新臺階,帶動相關上下游產業的人才、資金、技術、信息進一步集聚。
不同型號產品混線生產提升效率
效率得到提升,質量更穩定。這是記者在參觀過程中聽施工人員講得最多的。
全球首創的ABM系列螺栓式標準節生產線上,該廠技術專家介紹,這條柔性化生產線可以實現三個型號產品的混線生產。整個生產線上,上料、檢測、組隊和焊接都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相比人工作業,智能化生產精度能實現一致化,質量更有保證。
為了確保產品質量,整個生產系統會對生產過程的數據進行分析、收集,并實現追溯。也就是說,一臺塔機上的某個部件,在生產過程中施焊的參數等都可以查到。產品在投用后能進行質量追蹤和優化。
當天,中聯重科還推出了智能工廠下線的T6515、T6250、T7525三款全新4.0 PC平頭塔機智能新品。得益于使用新技術,三款新品支持遠程工況信息傳輸、手機APP管理、異常工況遠程報警等,成為塔機智能產品新標桿。
200米直線范圍內遙控吊臂駕駛
塔機制造,焊接、噴涂都會產生煙塵和異味,但在該工廠,參觀人員并沒感覺到有異味。原來,工廠安裝了涂裝VOC濃度檢測儀器、粉塵濃度檢測儀器、工業除塵設備等,車間焊接煙塵濃度同比降低90%,能源節約了15%,調漆現場零污染。
在成品區,記者還看到有趣的一幕:幾名施工人員腰挎一個盒子狀的設備,操縱著按鈕。一打聽,原來這是他們在遠程遙控塔機。 這個裝置實際上是將塔機上的聯絡臺功能轉移過來,控制塔機上的小車前后左右移動、吊鉤上下運動。在沒有阻擋物的情況下,可以在200米以內對塔機進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