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后,看著孩子一天他長大,學會說話、學會走路,生活中多了很多幸福快樂。但是生活中也多了很多“痛苦”,孩子們是小天使,但是偶爾也會化身為氣死人的小惡魔。成為家長后,孩子犯錯了,家長們罰也不是不罰也不是,不知道多少年輕人被自家孩子磨平了脾氣。但是,孩子犯錯當然要罰,只要方法用對。 1、這些錯誤不要罰。孩子犯了錯,有的時候是不需要懲罰的,比如因為孩子能力不夠的錯誤(吃飯慢、力氣不夠把碗弄撒了等等),家長們要有耐心,不要用大人的準則要求孩子;因為孩子的對世界的認識不足,有時孩子不知道自己做錯了,家長們要不要罰孩子讓孩子摸不著頭腦,應該先教育孩子這是不對的,并讓孩子不要再犯,如果孩子犯了第二次,家長再懲罰;如果孩子是因為和家長學而導致犯錯,比如孩子和家長學說臟話,那么家長們應該先審視自己,并讓孩子不要學習,家長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好孩子的榜樣。 2、家務懲罰。如果孩子犯了亂扔東西、浪費食物、亂涂亂畫等錯誤,家長們怎么說都沒用,那么就可以采用這種懲罰方式。讓孩子整理柜子、擦地板、刷碗,通過做家務的方式,收拾自己因為胡鬧而導致的“戰場”,孩子懂得了勞動的辛苦,下次就不會繼續犯錯。讓孩子懂得了承擔錯誤后果,也學會了做家務。 3、權利懲罰。如果孩子玩睡覺、玩手機看電視超過規定時間等,那么家長就可以通過剝奪孩子玩手機、做游戲的時間來懲罰孩子,告訴孩子,這次你超過爸爸媽媽給你規定的時間,那么就要從下次的時間里面扣除。或者本來這周末要帶孩子去游樂園,但是孩子表現不好,所以不能去了等等。 4、給孩子辯解的機會。孩子有時根本不是故意犯錯的。家長們要聽孩子的解釋,耐心的聽孩子講完,不要主觀上就認為孩子錯了而冤枉孩子。 5、懲罰要明確。懲罰孩子時,要告訴孩子他哪里做錯了,為什么做錯,要接受怎樣的懲罰。孩子接受懲罰后,家長們就不要再揪著這件事不放,讓一切恢復正常,不要讓孩子一直處于犯錯的擔心害怕中。 |
|
來自: Guojun2002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