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譯文由趙庚白原創,復制轉載請注明作者及出處。 《直方周易》十二 否 【否】象曰 天地不交,否;君子以⑴儉⑵德⑶辟⑷難⑸,不可⑹榮⑺以⑻祿⑼。 【譯】象 天地不能交融和諧,困窮,不順。君子要養成節儉的品德排除困難,不能認為花費自己的俸祿是光榮。 注釋: ⑴“以”要……做(作)……。《戰國策·趙策》:“必以長 ⑵“儉”節儉,節省。《左傳·莊公二十四年》:“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⑶“德”道德,品行。《荀子·王制》:“無德不貴,無能不官 ⑷“辟”排除。《荀子·解蔽》:“辟耳目之欲,可謂能自強矣。” ⑸“難”困難,艱難,不容易。《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 ⑹“可”可以,能。《論語·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⑺“榮”認為……是光榮。劉禹錫《子劉子自傳》:“是時年少,名浮于實,士林榮之。” ⑻“以”用,使用(指某種花費)。《說文》:“以,用也。” ⑼“祿”俸祿。《管子·立政》:“度爵而制服,量祿而用財。” |
|
來自: zhaogengbai > 《直方周易·上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