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我旨意,將某人發配到邊疆”,在電視中經常能聽到這樣一句話,一般都是犯了大罪的人,才會被發配邊疆,《水滸傳》中林沖也算是發配邊疆,那么古代人為什么不將重刑犯當場處死,而多此一舉將他們發配邊疆處理,是古代人傻嗎?古人:我們可不傻。 罪犯犯下大事后,證據確鑿經過審理后就會被判刑,有的會被判死刑,有的則是流放邊疆。而執行流放邊疆任務的就是六部中的兵部。兵部給重刑犯安排的地方是荒無人煙,不適合人們生活的地方。一路無比艱險,許多被流放的人在半路就熬不住死去。 有些人家中條件好,會賄賂這些押送士兵,這樣會得到一定的關照。就算能僥幸活下來到達目的地,邊疆惡劣的環境又是一道考驗,除了惡劣的環境,物資缺乏斷水斷糧都不叫事,犯人如果不能自己尋覓食物和水,也得活活餓死。 沒有對這些犯人處以極刑,是因為殺頭比流放邊疆要痛快的多,流放邊疆的人會受盡折磨,在痛苦中死去。死后由于路途遙遠,連一個收尸的人都沒有,只能被棄尸荒野,最后被野生動物吃掉。所以我們能在電視中看到,那些被宣判流放邊疆的人,瞬間心如死灰,這是因為他們非常絕望。 除了這些,朝廷還有一個目的,邊疆地區漢人的數量較少。比如古代云南貴州,都是少數民族的聚集地。在古代的時候南方被朝廷稱為蠻荒之地,因為那些人不服從管理,一般都是從當挑選一部分人協助上任的官員處理事情,但是漢人太少就沒有保障。 將犯人流放到這些地方,漢人會越來越多,可以慢慢的同化他們。而且也可以用于邊防建設,比如秦朝時期修長城。當免費的勞動力使用,即使死了朝廷也不用心疼,因為他們本來就是罪大惡極要被處死的人。同時賢明的君主認為,以殺頭的方式來管理國家不是好辦法,一般嗜殺的君王都會被稱為暴君,饒過這些人一命,將他們發往邊疆,可以彰顯皇帝的仁義。 古代中國人管理的辦法想到了方方面面,古代人可不傻,相反是聰明之極。受于時代的局限性,也許在現代人看起來也許有些落后。其實我們自認為先進,上百年后的人們看現代也會覺得落后。你們怎么看?喜歡的朋友點個贊,有什么想法可以在下方討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