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穴位很多,每個穴位都有它存在的意義,缺一不可。但還有一些代表性的穴位,它們對人體最為重要。古人在長期實踐的基礎上已經發現并總結出來了,今天給大家介紹八會穴。 八會穴即臟、腑、氣、血、筋、脈、骨、髓的精氣分別匯聚之處的八個腧穴。 八會穴首載于《難經》,它與其所屬的八種臟器組織的生理功能有著密切關系,并與經穴中的某些特定穴有重復。 八會穴表【腑會中脘臟章門】 胃為“太倉”,主受納、腐熟水谷,故為“水谷氣血之海”,與脾合稱“后天之本”,六腑皆稟于胃,中脘是胃之募穴,故為腑之會穴。 脾主運化水谷精微,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皆賴以養,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五臟皆稟于脾,章門為脾之募穴,故為臟之會穴。 【髓會絕骨筋陽陵】 絕骨即懸鐘穴,位于足外踝尖上3寸,屬膽經,《靈樞.經脈篇》說:“膽足少陽之脈……是主骨所生病者”,諸髓皆屬于骨,故為髓之會穴。 陽陵泉在膝下腓骨頭前,是膽經之合穴,肝與膽相表里,而肝主筋,膝又為筋之府,故稱陽陵泉為筋之會穴。 【骨會大杼脈太淵】 大杼穴在第1胸椎棘突下兩旁,屬足太陽膀胱經,膀胱與腎相表里,腎主骨,古稱椎骨為杼骨,髓自腦注脊,下貫尾骶,滲諸骨節。張世賢說:“諸骨自此擎架,往下支生,故骨會于大杼。” 太淵穴位于腕掌側橫紋橈側(寸口)動脈搏動處,屬手太陰肺經,是脈之大會,肺朝百脈,故太淵穴為脈之會穴。 【血會膈俞氣膻中】 膈俞穴在第7胸椎下,兩旁開1.5寸處,其上為心俞,下為肝俞。心主血脈、肝藏血,故稱膈俞穴為血之會穴。 膻中當胸中,為宗氣積聚之處。《靈樞.邪客篇》說:“宗氣積于胸中,出于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焉”,為心包絡之募穴。《靈樞.海論》說:“膻中者,為氣之海”,故膻中為氣之會穴。 在臨床上,由于八會穴在生理上與臟、腑、氣、血、筋、脈、骨、髓的特殊關系,故而在治療上有其特殊的效果。凡屬以上各類疾病,都可配其會穴進行治療,如以太淵穴為主穴,配以內關穴,治療“無脈癥”,取大杼穴治小兒麻痹癥的上肢癱瘓,針中脘穴治胃痛,灸章門穴治脾虛不運等均有較好的療效。另外,八會穴還能治療某些熱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