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漫長帝制社會里,皇帝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是專制統治的象征與代表。據統計,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始,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在不足2132年中,中國共有皇帝422人。這其中,有十位對中國社會和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堪稱中國十大帝王! 第一位 秦始皇 嬴政 打開APP,查看更多精彩資訊 秦始皇 嬴政 秦始皇(前259年農歷十二月初三—前210年)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叱咤風云富有傳奇色彩的劃時代人物!在短短九年的時間里,掃平六合,統一海內,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深遠影響,奠定中國兩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后人譽為“千古一帝” 第二位 漢高祖 劉邦 漢高祖 劉邦 劉邦(公元前256年十一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漢太祖高皇帝,漢朝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是貴族出身的平民皇帝!他建立的漢朝直接成為了一個人口十數億民族的稱號!劉邦憑借卓越的軍事才能和人格魅力,統御英才,結束了秦末戰亂,統一全國,使社會重歸安定,百姓得以休養生息。 第三位 漢武帝 劉徹 漢武帝 劉徹 漢武帝 劉徹(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雄才大略,求賢若渴。在位期間,加強中央集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改革幣制,首開絲路,開疆拓土,建立年號。漢朝自武帝起,對匈奴由戰略防御正式轉變為大規模進攻,衛青,霍去病多次大敗匈奴,“封狼居胥,燕然勒石”,打出了漢民族的血性,攘除四夷,威加海內,開創了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第一個發展高峰! 第四位 漢光武帝 劉秀 漢光武帝 劉秀 劉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陽郡蔡陽人,廟號“世祖”,謚號“光武皇帝”。新朝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的漢室宗親劉秀在南陽郡乘勢起兵。更始三年(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于鄗縣南千秋亭登基稱帝, 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經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先后平滅了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政權,結束了自新莽末年以來長達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與割據局面。 劉秀在位三十三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職,整治官場風氣,精簡結構,優待功臣;經濟上解放生產力,采取休養生息,大力發展經濟;文化上大興儒學、推崇氣節,東漢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司馬光、梁啟超語)的光武中興時代。 第五位 隋文帝 楊堅 隋文帝 楊堅 隋文帝 楊堅(541年7月21日[1]-604年8月13日),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是被我們大多數人嚴重低估的一位皇帝,這很大程度上受了他兒子隋煬帝楊廣以及隋朝太過短命的影響。以至于,他的光芒被遮蓋。 實際上,隋文帝對中國歷史所做的貢獻足以稱得上一代雄主!他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五胡亂華以來,長達三百多年的混亂割據,南北分裂局面,建立起疆域廣闊的大一統王朝。政治上,開創了影響中國后世一千多年的“三省六部制”,首創科舉考試制度,代替了九品中正制,讓朝廷選官不再只看出生門第,廣大有才的寒門子弟得以出將入相,影響深遠。 第六位 唐太宗 李世民 唐太宗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說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在位期間,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后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 第七位 宋太祖 趙匡胤 宋太祖 趙匡胤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本是后周的殿前都點檢,掌握國家軍事重權。在陳橋兵變中,黃袍加身,建立宋朝。趙匡胤一生最大的貢獻和成就在于重新恢復了華夏地區的統一,結束了自唐末五代以來長達近七十年的藩鎮割據混戰局面。飽經戰火之苦的民眾終于有了一個和平安寧的生產生活環境,為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繁榮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趙匡胤作為唐末五代十國混戰局面的終結者、宋朝的開拓者,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承前啟后的重要人物。 第八位 明太祖 朱元璋 明太祖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明朝開國皇帝。他出身布衣,當過和尚,做過乞丐,飽嘗人間疾苦,深知底層百姓艱難。在元末亂世中,他隱忍不發,韜光養晦,最終斬滅群雄,脫穎而出,北伐中原,“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結束了中原大地被異族統治的屈辱歷史,帶領華夏走向復興。為政期間,勤于政事,開創三十年“洪武之治”,以鐵腕手段嚴整吏治,誅殺貪官,廢除丞相,極大加強了中央集權,創立諸多制度典章,使朝野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社會經濟繁榮發展,為大明近三百年基業打下堅實基礎。 朱元璋是平民皇帝中的杰出者,他從天災人禍和饑寒交迫的鐘離村,一直到南京登基,和他的文臣武將所走的這條道路,不僅僅是為私人和某個階級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第九位 明成祖 朱棣 明成祖 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他通過“靖難之役”從侄子朱允炆手中奪得皇位,但事實也證明,明朝在朱棣手中進一步走向了昌盛。 在位期間,他遷都北京,興建紫禁城,重視北方邊疆防御。五征蒙古,南伐安南,派鄭和七下西洋,宣揚國威,至永樂晚期,每年來明朝朝貢的國家多達六十多個。文化方面,主持編纂中國歷史上囊括門類最多,收集奠基最全,文化價值最高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 第十位 清圣祖 康熙 清圣祖 康熙 清圣祖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年號康熙。 他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執政初期,面對朝野內外嚴峻的形勢,他果斷出擊,擒鰲拜,平三藩,收臺灣,三征葛爾丹,大敗沙俄侵略軍,奠定了中國現代版圖,在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開創了長達一百多年的康雍乾盛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