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在人們心中是什么,是情懷,是歲月,也是世界。而文藝是孤獨的,卻也渴望同類。人們上網尋找著與自己三觀相同的人,逐漸湊成一個小圈子,在這個圈子中暢所欲言,放肆歡笑,感同身受。而豆瓣和知乎兩家公司就是以這個為初衷開創。 豆瓣是一個社區網站。網站由楊勃創立于2005年3月6日。該網站是一個集品味系統、表達系統和交流系統于一體的創新網絡服務,一直致力于幫助都市人群發現生活中有用的事物。可以說如今的豆瓣是國內想要觀看影音類的評價最為典型的網站,雖然在商業上豆瓣并沒有什么一份沖天,規模迅速擴大等跡象,而且每年的營收能否盈利也都成謎。 知乎則是網絡問答社區,連接各行各業的用戶。用戶分享著彼此的知識、經驗和見解,為中文互聯網源源不斷地提供多種多樣的信息。用戶圍繞某個問題進行討論還可以關注興趣一致的人。知乎也是國內問答網站的典型,所有人在有問題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知乎。而知乎在商業上也是不溫不火,數據公布的也不頻繁。 兩個“佛系”的公司在如今這個互聯網公司競爭激烈的環境下面臨著很大的壓力,總會有一些人發出來自心靈的拷問“豆瓣怎么賺錢”、“知乎何時上市”。雖然一個主打書影音,一個主打知識和文化,但雙方的最終目的是一樣的,都是商業化。 2018年1月,豆瓣豆瓣閱讀宣布從豆瓣集團分拆,并完成了6000萬人民幣的A輪融資,投資方檸萌影業的背后,其中有騰訊的身影;4月,豆瓣音樂與V.Fine Music合并,完成A+輪千萬美元融資。在豆瓣app更新了6.0版本后,以書影音作為載體和入口,建立了“評分工具+興趣社區+知識付費+精品電商”的業務架構。擁有1.6醫德注冊用戶,月活躍用戶達到3億,這證明在市場中豆瓣還是穩定的占據一個位置,從百度的指數來看,豆瓣的“抗跌性”很強,擁有繼續變現的潛力。但是豆瓣高層缺乏積極性和野心,讓豆瓣如今的位置很尷尬,變現大概還是需要一定的努力。
2018年8月8日,知乎正式公布完成E輪2.7億美元融資,投后估值24億美元。而這在資本寒冬的情況下還能完成新一輪的融資,可以證明知乎確實是對投資人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在融資4個月之后,新任的CFO孫偉上任后,公司開始大規模裁員,實際裁員人數達到了30%,而且主要涉及到商業化和視頻團隊。及了解是因為商業化所帶來的流量暴跌。因為廣告瘋狂穿插在信息流和問答頁當中嚴重破壞了氛圍導致用戶不滿,在2018年7月pc流量減少了70%。所以知乎現在正在一個道路的轉折點,未來能否真正做到商業化并成功把握住流量也是影響知乎變現的關鍵。 不管怎么樣,如今豆瓣和知乎也是逐漸提高自己的“求生欲”,逐漸往“盈利”這方面發展,讓我們期待一下未來的豆瓣和知乎會不會讓我們驚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