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劇小能手又來跟大家探討節目內容了,《國家寶藏》這一檔節目想必大家多多少少都有所了解了。通過對一件件文物的梳理與總結,演繹文物背后的故事與歷史,讓更多的觀眾走進博物館,了解文物所承載的文明和中華文化延續的精神內核。 很多觀眾來館參觀,溜一圈不到十分鐘就出來了,若能仔細探究背后的意義,這沿襲了7000多年的文化歷史可不是十分鐘就能說完的,好奇和探索永遠是最有趣的事情。 正巧最新一期的《國家寶藏》與絲綢關聯很多,小編這就與大家一起嘮一嘮~ 節目里佟麗婭守護的國寶是絹衣彩繪木俑,出自新疆的古國高昌,是保存最完好的三尊。 三尊木俑最為與眾不同之處,來自身上的服飾:綾羅錦絹成衣,彩色長裙拂地,歷經千年時光,仍舊鮮艷如新,再現了初唐時代的流行風尚。 唐朝當時是個多元化的朝代,其絲綢業也經由絲綢之路到達了高峰,絲綢工藝技術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由于中外文化交流的發達,絲綢藝術融匯東西,精彩紛呈,具有華麗、飽滿的特色,堪稱“大唐之花”。 裙、衫、帔三件套,構成唐代女性最基本的日常服裝。唐代小說中描述女性服飾外觀,多提及此三樣。裙色有紅、綠、紫、黃、青多種,其上還有印花、彩繪各種裝飾。 其時流行的圖案紋樣可以分為:聯珠紋、纏枝紋、寶相花紋、團巢紋、幾何紋等。 聯珠團窠紋:紋樣基本骨骼為平排連續的圓形組成作用性骨骼,圓周飾聯珠作邊飾,圓心飾鳥或獸紋,圓外的空間飾四向放射的寶相紋。 寶相花紋樣:由盛開的花朵,花的瓣片,含苞欲放的花,花的蓓蕾和葉子等自然素材,按放射對稱的規律重新組合而成的裝飾花紋。靈感來自金屬珠寶鑲嵌的工藝美及多種花的自然美。 幾何紋:幾何圖案組成有規律的紋飾 唐朝呈現出的高度文明現象使得唐朝的服飾文化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在唐朝服飾文化對于日韓的影響甚大,使其傳統服裝都具有了部分唐朝色彩。 唐朝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黃金時期,日本服飾受到中國隋唐時代服飾的影響極大,并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進入奈良時代后,“唐風盛行”是這一時代的文化特點。 在花紋方面,日本的傳統花紋與我國唐朝服裝上的花紋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日本史書中曾有關于和服的名詞如“唐花”、“唐草”、“唐錦”等得記載,其中都包含一個“唐”字。 新羅與中國的交往也是以唐朝為盛,尤其是統一新羅時期,與唐朝在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不斷交流的同時,服飾文化也在進行頻繁的交流。 新羅至統一新羅時期身衣種類名目繁多,除了基本的衣、裳、袴以外又有了半臂、褙襠等新的服飾類型,這有效的證明了新羅至統一時期,服飾受中國影響更為深刻。 “回望歷史,回到盛世大唐,當時的長安就是世界的“時尚之都”,引領者國際時尚潮流的策源地,唐人是何等的自信!” 很喜歡楚艷在節目中的一席話:“我們要通過對于傳統服飾文化的挖掘和整理,找到那份高級的對美的品味,找回屬于中國的審美精神,找回中國的文化自信,我們才能夠有足夠的創造力去開拓一個衣冠王國的新時代。” 溯源歷史,復原是為了找尋我們應傳承的審美。 絲博也希望通過唐代同期中日韓服飾復原成果的發布,這樣全面、直觀的形式可以向觀眾講述中國傳統服飾中的審美及人文內涵,同時也可看到其影響深遠的文化特征,“找回屬于中國的審美精神,找回中國的文化自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