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我一起做一個愛學習、愿成長的人 閱讀全文約需7分鐘 “僅僅因為老公出過軌、嫖過娼, 就要離婚嗎?” 文/晏凌羊 1 最近,我收到了一條網友留言。 對方說:
看到最后一句,我明白了他看了我文章不舒服的原因,然后由衷地覺得對方真是個“對他人誠實”的男人。只是,是否“對自己誠實”就不知道了。 之后,他又補充:“建議你關注一個名叫什么的作者,他對人性、對男人的分析比較到位。你太偏激了。” 雖然我很反感別人上來就給我推薦這個、推薦那個,儼然TA看到的東西才能代表宇宙真理,但還是耐著性子看了下他推薦的作者的名字和文章。 看完后,我想到一句俗語:“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出軌者,看到批評出軌的文章,當然會覺得自己被刺痛了。他們無法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失德行為,就找出“同類”寫的“理解出軌者”的文章,或找出有利于出軌者的理論,來給自己蒙上一層遮羞布。 他們潛意識里也覺得婚內出軌是不對的,所以需要靠某種理論和分析來“洗白”自己。 讀過這些理論之后,他們內心的羞恥感會少一些:你看吧?我只是犯了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吧?男人都是這樣的,我不是特例。我雖然出軌過,但我依然是一個好丈夫。 經過這么一番心理活動,他們終于原諒了自己,重新接納了自己。 要我說,如果他們當真不心虛,還需要給自己的出軌行為找理論支持么? 舉個例子:一加一等于二,是眾所周知的公理,小孩子都不會覺得這個算式有什么問題。只有當你非要說“一加一等于三”,才需要找出各種復雜的的理論、模型來支持自己的計算結論。這個理論、模型,最好是繞來繞去的、能把人看暈的、顯得自己特高深的。 一個小偷,偷了東西以后,為了洗白自己的行為,也可以找出一大堆理論來為自己的偷竊行為做支撐。比如,偷東西是劫富濟貧,是社會財富的再分配方式;偷東西,是符合人性的,因為好吃懶做是人類的本性;偷東西,只是將物體轉移到了另外一個人的手里,本質上對整個地球沒有任何的傷害。 很清新脫俗是不是? 但這是典型的“聲東擊西”。 你用再多的理論包裝,也掩蓋不了“偷東西是不對的”這一基本“公序良俗”。 2 這種情況,我不是第一次遇到了。 很早以前,一個中年男找我聊天,說我寫的一篇關于男人嫖娼的文章,他看了以后特別不舒服。 他說:“如果你是個男人,你會發現男人有性沖動的時候,如同野獸。僅僅因為老公嫖過娼,女人就要離婚嗎?不知道離婚對孩子影響很大啊?” 我說:“你誠實回答我,你是不是嫖過娼?” 他支吾了半天,最后回復我:“這不是每個男人都會有的經歷么?” 我沒再說話,因為我覺得這事兒可以結案了。 好多年前,在我還沒有經歷婚姻的時候,我曾在微博上轉載了一篇斥責出軌者的文章,并附上了一小段轉發文字:“說得真好,就該這樣。” 一個四十來歲的中年大叔(熟人來著)發私信給我說:“你轉載這種東西,有人看了心里會不舒服的。” 我很愕然:“誰看了會不舒服?你?” 他回復我:“你太小,不懂婚姻。” 他還說,就是因為他出過軌,他才明白了婚姻是怎樣一回事,不然永遠無法成熟起來。 瓦特?出軌還成為“催熟劑”了? 對方居高臨下給我分析了一大堆,唬得我一愣一愣的,讓我對男性、對婚姻感到特別絕望。 很多年以后,我明白了原因:我當時是被對方“成功人士”的光環所唬住了,所以會被他帶偏。 對方賺了大錢、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是真,但這并不等于他在兩性關系上發表的言論都是對的啊。相反,很多成功人士對待女人和婚姻的態度,只能證明他在這方面是個渣渣。 對方為了獲取成功的那種拼勁兒,值得我敬佩,但對方對婚戀關系的看法,我完全可以鄙視。 這是兩個維度的問題,根本不能混為一談。 現在,當我重塑了自己的價值體系,內心強大、堅定到一定程度,就再也不會被這些人忽悠,甚至能一眼看穿他們內心的恐懼和荒唐。 自己出過軌但最后回歸了家庭的男人,特別容易對遇到老公出軌就離婚的獨立女性感到恐懼,特別容易將斥責出軌、倡導忠誠的文章視為“眼中釘”。 原因很簡單:他無法面對那個出過軌的自己,所以要“掩耳盜鈴”。 一個女人,因為丈夫出軌就離了婚,這種決絕可能把他們嚇尿了。他們無法處理這種“代入”產生的恐懼心理,就轉而攻擊外界,于是,“為了孩子”就成為他們攻擊這類女性的武器,說她們僅僅因為丈夫出軌就離了婚,是任性、自私,是不懂得關照孩子的感受…… 沒辦法,他們就是這么喜歡“雙標”:他出軌的時候可以不考慮孩子,老婆因為他出軌而提出離婚時,他就說你不考慮孩子了。 若是出軌的是他們的老婆,那他們就“雙標”得更加嚴重了:“你你你,不守婦道!浸豬籠!” 你若搬出他們曾經用來為自己的出軌行為洗白的那一套理論來為女性出軌做辯護,他們定然會用鼻孔看著你,然后輕蔑地說一句:“男人和女人生理構造就不大一樣,女人出軌的性質怎么能跟男人出軌的性質比。” 一談及出軌,就說“這不是道德問題,人本質上就是動物,動物的本性就是喜歡交配、繁殖,所以婚姻是反人性的制度”的人,一般都是“雙標狗”:輪到別人對自己講文明、講道德的時候,就要求對方像個人;輪到自己講文明、講道德的時候,就說人就是動物。 你批評他不該婚內出軌,他就跟你講“男人都是這樣的”;你跟他強調“男女平權”“男女在婚姻中的權利義務應該對等”,他們跟你講性別差異……最有意思的是,他們還特別喜歡讓全天下男人都為自己的失德行為“背書”。 啊!他們骨子里散發著的油膩和腐臭,簡直沒法救。 所以,當身邊有人跟我說中年男人都是不安分的,都想出軌的(說得好像女人就不會一樣),我就想起一個嫖過娼的男人說過的一句話:“十個男人八個嫖,還有一個沒錢,另一個陽痿”。 我只能說,果真是圈子決定認知。 屎殼郎大概也是認為,全世界的動物都跟它們一樣,在屎堆里找飯吃。 3 一個成年人是否出軌,主要取決于他對這事兒的理解、成本和風險的衡量,以及他對自身形象的定位。 確切說,這是他的自由。只要他自己能承擔后果,愛怎么折騰就可以怎么折騰。甚至,出軌之后,你想法設法為自己的行為尋找合理性,連人類學、基因學、進化論等等理論都搬出來說服自己,也是你的權利。 但是,試圖拿這一套理論來說服別人,甚至要求別人對出軌者寬容一些,這就過了。 為什么我們會抨擊試圖為出軌者“洗白”的人? 因為大量這類人、這類理論的存在,會縱容渣男渣女踩踏底線,擴大渣男渣女的數量,從而惡化整個婚戀環境。 我們相信婚姻制度遲早會消亡,但不是現在。既然大家都是在結婚時宣誓過忠于伴侶,那么,“違背契約是不對的”應該要成為共識。 我們也想提醒年輕的姑娘們,如果一個跟你交往的男人試圖找些亂七八糟的理論為別人的出軌行為辯白,那么,他十有八九出軌過或十有八九想出軌。 當年陳思誠出席某活動,被問及到經營婚姻的方法以及對出軌的看法時,他回答說,無論是精神上還是身體上,誰都無法避免對婚姻的背叛。 同時他還說到,這個東西(即,出軌)是會有的。每個人的背叛或者游離一定會有,只有那些衛道士會說,除了我老婆,我從來沒有對誰動過心。 幾年后,我們看到了——他華麗麗地出軌了,然后又灰溜溜地回歸家庭了。 網友終于恍然大悟:哦,原來好多年前他就給男人的出軌行為尋找理論支撐了。 4 出軌的成因很復雜,我們在這篇文章中不想細細分析,但是“婚內出軌行為違反了婚姻契約,不該以任何理由、借口和理論洗白”應該也是一種共識(開放式婚姻那不叫出軌)。 一個人出軌了,可以求原諒,可以回歸家庭,這是個人的選擇,無可厚非。但是,因為自己出軌了、嫖娼了,就要挑戰公共價值觀,非要把出軌行為說得多迫不得已、多委屈,非要把全天下的同胞也污蔑成是和自己一樣的人,這很“欠打”。 這暴露出來的,不過就是他們依舊沒辦法誠實地面對內心,無法接納那個犯過錯的自己。 我還見過一個男人,把“出軌”洗白成“缺點”,然后說他老婆不愿意包容他的“缺點”,無法跟他這樣一個不完美的伴侶“合作”經營婚姻,導致婚姻散架了。 我當時差點笑出內傷。 以他的智商,怕是也分不清楚“錯誤”和“缺點”(也就是傳說中的“不完美”)的區別了。 殺人搶劫盜竊強奸是錯誤,吃飯挑食是缺點。 出軌嫖娼家暴賭博吸毒是錯誤,回到家里亂扔衣服是缺點。 公婆粗暴干涉兒子兒媳的婚姻是錯誤,公婆遇事容易著急上火是缺點。 一個女人跟犯錯的人離了婚,就是她不肯包容丈夫的缺點、無法跟不完美的伴侶合作經營婚姻,這是哪門子邏輯? 你老婆還跟你合作個啥?跟你合作搞死自己? “男人出軌了,妻子也有一半的責任”這種思維我也是嚴重不贊同的,妻子對丈夫出軌所產生的影響,只是外因。 君子不立危墻之下,一個認為招惹小三、小姐的后果足夠嚴重,同時將自己看得比較高貴的男人,大概率上是不屑于去做這種事情的,無論他的妻子如何。 就像一個遵紀守法的人,不管窮到哪種地步,他們都不會去偷搶。只有真正實施了偷搶行為的人,才會把自己走上犯罪道路的動因歸結為社會。 不愛了,可以離;腳踏兩船,容易扯著蛋。 在這里,我們不是說,出軌者十惡不赦,不值得原諒。也不是說,一個出軌者因為出軌過一次,就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架上,永世不得翻身。 事實上,你怎么出的軌,后來又怎么回歸的家庭,最后有沒有離婚,關別人什么事?你老婆愿意原諒你,那你就守著“老婆孩子熱炕頭”過日子去就行了,沒人關心你心里怎么想…… 但是,要求別人不斥責出軌者,要求別人認同你為出軌辯白的理論,見別人不認同這種理論就給別人定性“不懂婚姻”“觀點偏激”“心態不平和”“充滿戾氣”,就當真有些賤了。 在我這里,評判一個事情到底值不值得倡導,就看你是否愿意把你學習和踐行的那一套理論教給你最心愛的孩子。 講真,我相信很多出軌者會給自家孩子灌輸“不要偷東西”“不要殺人”“不要搶劫”等思想,但鮮有人會教導孩子長大后向自己學習如何出軌而不被發現,不會在孩子面前夸贊自己的出軌行為“棒棒噠”。 原因很簡單:心虛唄!自己也知道自己這樣做不對,所以不想讓孩子“有樣學樣”唄! 在出軌到底是不是天性的這個問題上,國外感情專家Esther.Perel說過這樣的話: 我同意這個看法,并且堅持認為如果女性也只需要對不忠行為付出極小的代價,那么,女性出軌的數量一定不會比男性少。 一夫一妻制不是絕對正確的,婚姻制度也可能會消亡,但是“被偏愛就有恃無恐”的人性,男男女女,再過千年也不會改變。 全文完 歡迎分享或轉發 這是最好的鼓勵 一點碎碎念: 經常會在后臺收到一些留言,諸如“可不可以別寫這個話題的文章(或別發廣告),我不愛看”之類的,那我現在明確回答您:不可以。如果您愿意付費并給足酬勞,您可以像點歌一樣隨意要求別人專門寫你愛看的;如果不行,那我覺得您就呆在原地,別越別人的界,這樣對彼此都好一些,也顯得您比較有涵養。小乖乖,你說是不是?ps:謝謝你的時間,我們相約明天見。 關注「晏凌羊」 |
|
來自: 新用戶48533353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