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怎么了,一個大小伙子一點男孩氣質沒有,很少與同學出去,也不愿意出門,除了上學就是回家玩游戲,要么就是依偎媽媽懷里聊天,想讓孩子爸爸多陪陪孩子,不是說忙就是推脫孩子不高興,也是事實,讓孩子找爸爸就直接自己一個人回房間不再出來-----”類似的話題在平時的咨詢中經常聽媽媽嘮叨,不知道為什么如今的孩子男不男女不女,特別是一些男孩失去自身擁有的男子漢氣質,讓諸多父母揪心但又無奈。 現實生活中,特別是在今天的小家庭還是傳承男主外女主內的生活模式,孩子的教育和引導多是落在媽媽身上,就像咨詢業多是媽媽在擔心孩子出問題,如果不是孩子出現嚴重異樣,很少會遇見爸爸帶孩子來心理咨詢室,就像咨詢中很多媽媽在說,為了孩子幾乎沒有自己的時間,想把這個家照顧好,想讓老公和孩子舒適沒有負擔,自己苦點累點也心甘情愿,隨著孩子年齡的變化,當發現孩子開始發育慢慢長大成熟,看自己的孩子缺少那份陽剛,女孩沒有了那份溫柔,讓諸多的媽媽擔心,以后孩子的生活會是怎么樣? 往往類似的孩子的背后也會出現一個異常的家庭氛圍,就像咨詢中經常提到的一個話題,當婚姻中兩個人男人成為不了男人,女人成為不了女人,孩子出現問題,婚姻出現問題也是必然,從心理學角度,在孩子大了,男孩更多需要爸爸的影響和熏陶,而不是依偎在媽媽這里,即使媽媽再怎么優秀,想得再怎么周到,傳遞給孩子的只是女人氣質,特別是現在的學校,在小學和初中,男女老師失衡,如果孩子在家與異性家長接觸不是很多,到學校還是不能得到異性老師的引導,很容易出現類似的問題,因為男孩不知道怎么做才成為男人,同樣女孩也會對自身的成長感到懷疑和迷茫。 生活中很多媽媽很樂意管教孩子,很喜歡與孩子呆在一起,發現孩子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不是夫妻兩個人心平氣和坐下來溝通和尋找家庭中問題,不是相互指責和抱怨就是找外在的原因,認為自己對孩子的付出不應該是今天這個樣子,難以接受和承認,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不舍得對孩子放手,或者換句話說,不是擔心孩子,而是擔心老公不會照顧孩子,因為內心深處就是對老公有意見,只是把更多的情感投注孩子身上,回頭看看,在很多問題孩子的背后何嘗不是有問題父母在給予支撐,特別是針對男孩女孩教育引導方面,作為孩子的爸爸媽媽又是在現實生活中如何與孩子互動和溝通,值得父母在自身做出反省,而不要只是把心思指向孩子,能否沉下心在自身做出梳理和重新認識彼此間的關系? 男孩的氣質修養更多需要孩子的爸爸來給予熏陶和影響,而不是媽媽能夠培養,孩子已經長大,該選擇放手時就灑脫釋然,把孩子交給爸爸,也需要相信對方,作為爸爸媽媽沒有不愛自己的孩子,問題是在這份愛中,作為當事人如何在愛,該如何去愛也是一門學問,而不要因為自己想當然方式影響孩子的健康和快樂,讓孩子擁有一個平和快樂的心情面對生活,作為父母給予祝福和在生活細節中多去影響,相信自己的孩子沒有錯,在懷疑自己的孩子氣質前提下是否在自身做出反思:在家庭中自己的角色是否把握好,自己在這個家庭成為了誰是否搞清楚? http://blog.china.com.cn/lyxl/art/8107137.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