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留學經(jīng)歷的小伙伴,在海外生活的時候,想必都從外國人那里了解過一些他們對于中國的印象。 比如在中國,每個人都會功夫;中國的大街小巷,遍地都是熊貓;而在食物方面,沒有中國人不吃的東西,甚至包括人! 為啥外國人對中國的印象,都這么稀奇古怪?原因歸根結(jié)底只有一個,那就是:沒去過中國! 那么,歪果仁來到中國、揭開了那層神秘的面紗之后,會體驗到哪些以前不知道的事情呢? 作為中國人,他們聽見外國人這么說 @仲安 我一朋友,澳洲二代華裔,在我們家住了幾天之后,十分震驚地說:“為什么你每天都有這么多快遞?” 我:“你不了解,中國的女人都這樣。” @ZERA沙拉 坐標廣西南寧,想講講我們學校的非洲同學。 她是從尼日利亞來的,夏天時我和她在路上走著,她突然和我抱怨:“中國真的很熱!” 我嘴角抽搐:“非洲不是更熱嗎?” “不是!(原文是很夸張的NO! )”她搖了搖自己衣角下擺,“在非洲是熱,但我們穿長袖就不熱了,來到中國只能穿短袖!” 我笑成傻子,“穿長袖怎么就不熱了?” “曬著太陽很熱,穿長袖擋住就不熱了,”她委屈巴巴,“誰知道在中國,怎么穿都熱。” @三歲八顆牙 去年九月做環(huán)中國自行車賽電視直播,有一段賽段在貴州安順,我們就前去查看場地,邀請一位法國人做顧問,因為他們做過環(huán)法自行車賽,對此經(jīng)驗很多。 中午的時候為了趕時間,饑腸轆轆的我們就沿途找了一家當?shù)匦〔宛^吃飯。 同路的當?shù)厝嗽诓宛^邊草地的不知名植物上,順手摘了幾個果子,往身上蹭了一下就當洗了,然后給我們吃。 這果子叫刺梨,渾身帶刺,嘗起來酸酸脆脆的,吃完還有點小回味。 看到我們就這么直接吃了,那法國朋友當場就“炸了”:你蹭一下就吃?不怕細菌?不怕寄生蟲?中國還有這種吃法?我們法蘭西人民是受過健康教育的,怎么可以這么吃…… 結(jié)果一個下肚,真香。 @欣欣而陳 他們接觸到了從未了解過的美食? 曾經(jīng)和一個黑人兄弟一起上課,我們組成了一個team. 我?guī)コ粤艘淮吸S燜雞,結(jié)果,一個滿嘴“f”word的黑人用他的freestyle活生生編了一段黃燜雞rap. 一周后再見到他的時候,他告訴我他連著吃了一周的黃燜雞…… @取個名叫大橙子 剛才和外教出去吃飯,回來路過他的公寓,他問我單元門口閃亮亮的花朵是干啥的(shine flowers)? 然后我一看,這不是花圈嗎?我不知道花圈用英文怎么說,只能告訴他在中國如果有人去世,通常會在自家門口拜訪別人送的花圈,是一種傳統(tǒng)文化。 然后外教的笑容逐漸消失,一臉尷尬……還好他沒直接去問逝者家屬這個閃亮亮的東西是啥…… @牛雜炒牛蹄 某外國人:“李,我沒想到你們廣東人竟然如此殘忍,吃福建人就算了,還拿孩子煲飯(煲仔飯),甚至拿來做甜點(缽仔糕),太殘忍!” 我:“???” @蘇麥阿姨 很早的時候,在一個日本人開的日式料理店里兼職,有一次夏天,他興高采烈地狂奔到店里,背了一麻袋東西沖到我面前,神秘地對我笑笑:“胖哥,我買到了在我們?nèi)毡境贸缘臇|西,來和你分享。” 我一聽很開心,就幫他卸貨,結(jié)果袋口沒封住滾出了一個西瓜……我嚇了一跳,就打開袋子,發(fā)現(xiàn)里面是六個大西瓜…… 我問他:這就是你說的超好吃的嗎? 他說:對啊,中國好便宜一塊一斤,一個才10塊,在我們?nèi)毡具@一個要賣五六千日元呢…… @phk189 讀碩士的時候,我的荷蘭同學經(jīng)常跟我說,她每天從海牙坐火車到阿姆斯特丹上學要40分鐘,多么多么辛苦。 我說這算什么!我在北京每天通勤坐地鐵加步行也要40分鐘,住得遠的同事更久。 后來畢業(yè)了,她到北京玩,第一天結(jié)束就給我打電話說,天哪!我終于明白你為什么上班要那么久了! 第二天,她去了長城,又給我打電話說,天啊!車開了那么久,還沒出北京!!要是在荷蘭的話怕是已經(jīng)到比利時或德國了! @沖鋒時發(fā)型很亂 看上海世博會,地鐵專線,那天應該是史上參觀人數(shù)最多的一天。 站臺上人山人海。 過了一會,列車來了,人們瘋狂往上面擠,最后門有點關(guān)不上,車站工作人員就往里面推了一下。 我實在不想那么擠,所以沒上車,想等下一班。 看了一眼站臺,剩下的基本全是白人小哥哥小姐姐,全是一臉“WTF”的表情面面相覷。而且看起來他們應該是等了幾班都沒有擠上去的,基本上生無可戀想放棄上車的感覺。 后來到了世博會,排隊的人數(shù)把我一個中國人都嚇尿了…… @瑟瑟發(fā)個抖 某外國友人:你們中國人怎么會吃內(nèi)臟!那東西怎么能吃呢?? 坐標帝都,海底撈。 還是那個外國友人:真香,服務員,再來2盤毛肚! @MissGoose 有一天,我?guī)е辶畾q的外國大爺大媽們參觀博物館,然后有一個美國大爺提出要上廁所。 結(jié)果我們大概等了他20分鐘他才出來,一開始我以為他吃壞肚子了,結(jié)果大爺?shù)膬鹤痈艺f:“他不會蹲坑”。 @nini 我一同屋,突尼斯人,做飯?zhí)貏e香。 有一天我問他為什么到中國來,他說想來學習功夫。 我又問他,來多少年了。 他說來13年了。 那功夫?qū)W得怎么樣了? 他說原來中國沒有功夫。 我說,不會啊,你得去少林寺。 他說去過,一路從江西到河南到山東再到北京,各路打聽學功夫。他以為上街買菜的老大爺老大娘功夫也很厲害,但其實沒有。 我說,功夫得靠經(jīng)年累月的勤學苦練,你學一招半式的沒用。 最后,他的功夫有沒有學到我不知道,反正普通話不錯。 @世界好大 有個瑞典同學主修中文,大四的時候到北京外國語大學交換。 夏天來的,才三天就哭著打電話給家里說中國到處都是臭蟲,全身咬的都是包,想回家! 他哥哥來咨詢我的時候我真覺得好奇怪,我大北京給留學生的公寓怎么可能有臭蟲? 最后我們發(fā)現(xiàn)是蚊子!雖然瑞典也有蚊子,個頭大數(shù)量多,飛起來一團團黑云似的,但是不咬人啊! 幫她定了蚊帳花露水等防蚊產(chǎn)品,她開始每天開開心心地靠北京烤鴨度日。 半年后,中文只學會“半只烤鴨,兩份餅,謝謝”。 @宇文筱 我大姨在韓國找了個韓國老伴,來中國第一天吃飯的時候,把52度白酒一口干了(二兩杯)。我爸我舅舅都懵了,說中國白酒和韓國燒酒不一樣。大姨夫說,沒事沒事,第一杯嘛。 然后……抱著馬桶吐。 @腫眼泡女孩 有個外國朋友,一次聊天說:我剛來中國的時候太驚訝了,中國真是個神奇的國度,不管什么品種,所有樹接近地面那一段都是白色的!而且一樣高! 她不說我還沒發(fā)現(xiàn),猛地一看真的很搞笑,齊刷刷一樣高的白色,像是被什么橫劈過一樣。 直到有一天,她看到好多老伯伯拿個小桶一點點往上刷白漿…… 作為外國人,他們這么說 @Derek Pisieczko 記得以前在對外經(jīng)貿(mào)大學教書時,路過一個公園,聽到了一聲巨響。 我以為是有人開槍殺人,拉著朋友就跑。 朋友當時一臉茫然,問我怎么了。 我說這里有槍擊事件! 朋友聽完哈哈哈笑不停,說那是公園的大爺在打陀螺。 @俄羅斯小笨笨 來了中國我才知道,原來可以天天吃西瓜。 俄羅斯能買西瓜的時間只有一個月,非常難吃。 而且我還終于明白了為什么俄羅斯的外賣那么慢,因為俄羅斯沒有電動車。 @Pavel N 我周圍有這樣的觀點:中國很危險,中國人總是偷偷摸摸的,但我在為期十天的中國行中沒有遇到一次危險,這讓我很驚訝。 中國人都很友好、誠實。 然而,在歐洲,比如巴黎的晚上,你不會感到很安全,一群群男人聚在一起隨機嚇人;在意大利、西班牙你的包會被偷。 在中國完全不會這樣。 其實有些時候中國人完全可以騙到我們,但連出租車司機都沒這樣做。 @有個老外叫馬紹飛 我在美國一直都會聽到,媒體關(guān)于中國“急功近利”的快速經(jīng)濟發(fā)展以及其他一些負面消息。 我自己也看過很多中國五千年歷史的相關(guān)書籍,所以在我去中國之前,我認為中國人可能會像美國人一樣有一些天生的優(yōu)越感,也容易看不起外國人。 不過,當我第一次去中國以后,我發(fā)現(xiàn)中國人對我們老外竟然都非常友好。有很多人會請我吃飯、給我指路、帶我去看自己老家的一些景點等等。 我當時的中文說得很差,但我聽不懂的時候總會有人放慢自己的語速,很多人也愿意幫助我學好中文。中國確實有不少人對美國有些看法,但這并不會影響到他們對我個人的態(tài)度,大部分人都對我特別熱情。 然而在美國,那些英文不流利的外國人就很難交到美國朋友,因為老美對英文初學者根本沒有耐心。美國的一些服務員和保安偶爾會對外國游客非常不禮貌,我猜測這樣的態(tài)度可能是他們的天生霸權(quán)思想決定的吧。 我去了中國之后才意識到,我們美國肯定還有一些可以進步的空間。 我講自己在中國的良好生活體驗并不是為了拍中國人馬屁,我也知道中國確實有一部分人對老外這么友好,并不純粹是禮儀之邦的文化傳統(tǒng)決定的,而是由于崇洋媚外,或者可能只是為了鍛煉英文口語、跟老外一起拍個合照、在微信朋友圈里更有面子、找個對象進而拿到美國綠卡等其他一些不干凈的目的。 但整體來說,我還是覺得中國人對外國人的好客態(tài)度是比較認真的,這樣的價值觀也是值得其他國家學習的。 @Ruslan Popov 在中國,無論城市大小,你都可以感到安全和自由。 中國人善良友好,不管你會不會中文,他們會不會英語,你都會得到幫助。 中國人并不教條,他們只是勤勞務實想要生活得更好,他們并沒有被洗腦(這一點反而是西方國家的人更典型,你可以在Quora中看到)。 如果你開放并尊重人,在這里很容易交到朋友。 中國在科技上也很先進。比如,電力運輸非常發(fā)達,電動自行車、電動汽車、公交車隨處可見。 生活中也非常便利。微信和移動支付簡直是技術(shù)奇跡,掃個碼就可以下單、支付,根本不需要現(xiàn)金或者信用卡。 @唐澤貴洋 中國人的愛國意識非常強! 一般來說農(nóng)村人、中老年人、貧困人、學歷較低的人傾向于愛國主義,這世界上大部分國家(至少就發(fā)達國家而言)都一樣,但中國的話,無論是北京人還是上海人、無論學歷高低,他們都非常熱愛祖國。 這是我跟中國人多交流之后才知道的,而且我還沒看到不愛祖國的中國人(精日除外)。 在日本愛國人士很多,但有教養(yǎng)的人一般都看不起愛國主義。尤其是中上階級出身的年輕東京人。他們認為只有個人沒什么優(yōu)點,沒有個性才能成為愛國人士。 中國人和日本人的愛國主義,最大差距就是:
@Maya Kaiser 我曾認為西方女性比亞洲女性更自由更不受拘束,但來到中國后我發(fā)現(xiàn),在許多科學研究領(lǐng)域和領(lǐng)導層,都有中國女性的身影。 我在中國三年遇到的女工程師、物理學家和化學家比在西方30年碰到的都要多。我所在的大學團支書就是一位30出頭的女性,很年輕。 我甚至在云南看到許多女性從事像修路等重體力活工作,這在西方幾乎都只看到男人在做。 當然,性別歧視肯定還是有。比如一個清華大學男生和我約會,告訴我如果結(jié)婚,他希望在家里做主。但我看到的中國女人是堅強、坦率的,而不是西方傳統(tǒng)刻板印象里害羞的女性。 在中國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體會到,沒有人會因為我是女性,就質(zhì)疑我的智慧、質(zhì)疑我是否可以理性地思考。 @墨丹 這個國家的進步、雄心和潛力。 老外來說兩句,語法錯誤請不要在意,謝謝。我有一個故事來證明很多外國人對中國的固有印象都是錯的。 到目前為止,我在中國呆了快8年時間,在這期間我一直試圖說服我姐姐和姐夫過來玩。他們生活在加拿大北方的一個小鎮(zhèn),大約有10年時間。 終于2018年年初的時候,他們一起過來了。我去北京首都機場接機,我姐夫幾乎說不出話來,只是一直興奮地東張西望。 我們乘坐火車進城,他在車上一直凝視著窗外。之后我們上了地鐵,我不確定他有沒有坐過,但他表示很喜歡。 下了地鐵就到家了,我住在一個離CBD不遠的普通小區(qū)里。我們小區(qū)有一個很大的公園,那里有很多孩子在玩,周圍的景色非常美,尤其是在春天的時候。 到家后我們就坐在一起開始喝啤酒,這時候他終于將自己的感受告訴了我,差不多是這樣的:
他只能在這里呆一個星期,這顯然不足以去充分了解一個國家的國情和文化。但是,在他離開的時候,他至少可以明白他對中國的印象完全是錯誤的。他最終見證了這個國家的進步、雄心和潛力。 看了這么多事例,才知道原來站在不同的角度來看,一些對我們來說再平常不過的生活片段,在老外眼中居然是這樣的景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