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低迷的線下流量有了新突破
在工作和生活越來越快節奏的當下,消費形式的變化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曾經低迷的線下流量有了新突破 手機端的新聞和視頻,成功吸引了很大部分用戶在學習工作意外碎片時間上的注意力,當然除此以外,大家對于買東西的需要求也越來越高。想成為城市中會消費的優質年輕人,更多的購買途徑還是很有必要了解一下。 移動互聯網成為目前年輕人的剛需,但如果單從消費來說,因為線上電商運營成本和競爭急速上升,加上客戶對體驗式購物的需求,對于傳統行業,很多也順應需求加入新的元素刺激消費,積累用戶。線下的消費流量重回“軌道”,給實體的商業地產擴張規劃給了個很好的契機。 對傳統渠道而言,目前的購物中心更多趨向成為消費者吃喝玩樂一站式生活服務線下平臺。在餐飲、影院、零售品牌等齊聚的地方,“吃喝”一般都屬高頻消費,并且復購率超過50%以上也很正常。 各大品牌紛紛試水“快閃” 商場體的競爭和快節奏,已經不只是在一二線城市。新晉的商場內有些會自設主題樂園、體驗中心,一般商場為了導流,會用大家熟悉的近年很紅的快閃模式。甚至很多LV之類的一線大牌也紛紛加入到了快閃的行列 相比餐飲,它是更齊聚線下流量的導流方式。豐富的商業形態中,各類快閃店的頻頻加入,憑著時間短、主題性強、畫風設計突出、內容服務新穎、產品價格優惠等多種特色,使得多數快閃店都很“扛打”。 不得不說這確實是提升品牌新穎的營銷優勢;對于商場來說,能迅速提升周邊客群流量。而對消費者的消費模式也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幫他們解鎖了更多購物途徑、方式、空間上的技能,注重了消費過程中的互動體驗。 快閃的花樣越玩越多 在國外,開設快閃店的場地已經不限于購物中心,像街邊店面、垂直消費場景下的快閃店已經很平常,但在國內,我們常見到的快閃店基本都還是與購物中心,大型商場的長期合作。大商場和購物中心,本身自帶客群流量,能更集中方便地吸引商場逛街的客戶前來,目前一些跨境服裝、高端化妝品牌和國際電影、動漫和主題IP展在年輕人中呼聲很高。 除了產品和價格做到消費吸引外,快閃更注重在短時間內加強與客戶深層的接觸,讓他們在這里有參與和互動感,目的不再是針對以往單項產品的促銷售賣,更多是品牌文化和新生活方式的一種傳遞,在線下體驗到與電商不同的購物環境。 快閃店到底賺錢嗎? 可能有些人還不太了解,精致而又具備鮮明主題特征的快閃店,雖然陳列時間短,其實一整套設計、裝修、運營服務、人力等各項成本下來,整個投入比例并不比一家實體店低太多。加上如果展示中有不可控因素,例如室外會有天氣、場地限制等,如何保證展示期間的銷售額,也是很需要商家和商場提前估算合計的。 花了大成本人力和集中時間的投入,也未必保證帶來急速可觀的收益效果,如此一來,快閃店不會越來越少了嗎?事實是我們所看到的,各大商場里的快閃店,非但數量沒見少,反倒更加立體多樣化呈現在客戶面前。有時候看到的不單只有大牌IP和奢侈品牌快閃店,商場內部也多了一些創業型的趣味市集展示,重要的因素是商業地產主要還取決于客流量的變現,體驗感是決定客流量的一個關鍵。 一個集合了美妝購物、抓娃娃和共享化妝間的快閃店 女生們可以購買消費品,抓個娃娃后,體驗一下自助補妝,還可以解決她們出門帶大包小包化妝品的麻煩。 成功的快閃店每天能給購物中心帶來5000甚至上萬的客流量。客流的上升,租金高低也多少會發生變化,租金提升又會帶來整體資產上升,從而能獲得整個品牌更高的商業價值。 或許點燃了商業地產的一點新希望 這里提到的除了文化展覽類的觀賞體驗,在消費品上,現在購物中心內的快閃店更多還以零售快消類型為主,那如果需要購置大物件怎么辦? 低頻耐消品,例如汽車、房屋等,在移動商業化里,同樣也在銷售自家的產品外,都不斷在打造更多不同綜合服務體系的共享平臺。比如聯合智能硬件,通過人工智能升級,人臉識別等科技收集數據,更加系統地服務客戶,再結合用跨行業來突破技術資源和之前不變的產品服務條線。 目前就有汽車行業里的企業,會將自己產品、體驗與商業地產相結合,打造會“跑”的新零售微型商店。比如變身一個鞋店,自動開到想要購鞋的用戶旁邊,上車即可試穿和購買。另外還可以變成商場里流行的mini KTV或者微型電影院,制造出逛商場的體驗和氛圍感,在移動過程中給乘客提供多途徑消費環境。 除了購物和消費外,它還設有一些靈動的服務流程,汽車會從傳統的交通工具,變成流動性活動場所,如果你的西裝皺了,放車上下一個訂單,相關服務公司人員就會過來進行服務。以及可以享受到和智能住宅一樣的高端管家式服務,會辨別乘客是否用過餐,根據客戶的需求,提前下一個他們喜愛的外賣訂單。 智能化的家居產品和服務,已經快速進入到購房者的住宅和生活中;智能化的購物模式,也開始在各大商場中你追我逐,市場發展強勁的同時,也在挖掘更多的探索和創新,買到的產品是不是最實惠的不得而知,但肯定會在這樣的消費模式中體驗到了一份快樂驚喜,或者學習到了新領域知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