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校基礎科研太薄弱
中國高校為何要攀比論文?
2018年國家教育部出臺“破四唯”、“破五唯”等政策,引發了“發論文無用”、“做科研不必發論文”的奇怪思維,甚至有人拿著政策到處炫耀,高校做科研可以不需要發論文!做科研是一項非常辛苦的事情,發論文是科研必須要做的事情,如果不發科研論文,那么大家都可以不去做科研,論文是對科研數據的總結,其實國家的政策是規范科研論文的形式,不是為了發論文而發論文,而是為了科研而發論文,中國的論文數量已經超過了美國位列全球第一,但是就拿中科院情報中心的一份數據來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科院大學、中科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高引論文產出率遠低于美國哈佛大學,表現最好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只有哈佛大學高引論文產出率的一半,而作為中國頂尖科研實力的中科院才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一半,不到哈佛大學數據的1/4。
清華大學高居全球第一
工科應用領域,聰明的中國人做的很好
2019年美國權威的USNews世界高校排行榜中,中國的清華大學高居世界工科高校榜首的位置,有人認為這個排名不靠譜,畢竟麻省理工學院的實力有目共睹,清華大學可以超越麻省理工學院覺得不可思議,如果是理工科排名清華大學差麻省理工大學太遠,如果是工科排名,清華大學靠著規模取勝,2017年的數據顯示,清華大學在校博士生數量多達13080人,而麻省理工學院全體在校學生才不到萬人,清華大學的博士們偏重于工科應用,大部分應用基礎科研論文,而麻省理工大學偏重于基礎科研工科發展,這也是為何中國高校高引論文產出率低的重要原因,中國目前屬于工科為王,弱化基礎科研,因為基礎科研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研究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驗證實驗,而工科應用,直接把別人驗證好的基礎科研成果來應用到社會生活中,可以明確地創造出社會財富,因此務實的中國人更喜歡科技舶來品,這也是為何中國所謂的科技企業核心科技都需要進口的原因!
中國基礎科研太薄弱
基礎科研不能以成敗論英雄
中國的基礎科研不能以成敗論英雄,由于基礎科研需要設計實驗,從未知和猜想中獲得新的成果,很多時候都可能遭遇失敗,特別是基礎傳統學科,想要獲得新的科研成果非常難,需要做大量的實驗,總結大量的實驗數據,而中國的高校的管理者們卻把科研創新當成兒戲,3年一考核,甚至1年就一次考核,浮躁的科研氛圍,讓中國高校的科研人員,不得不加班泡實驗室,中國有些高校的研究生基本上失去了思考的時間,大部分時間都在做實驗,越是好的高校,這種情況越明顯,高校給教授們的嚴厲,教授們給學生們的安排實驗課題任務,當面對現實的考核時,本來再多一年的數據就可以發表一篇好的論文,結果為了應付考核,只要出一點成果就不得不發表低一級的刊物,甚至還有教授故意編撰數據造假,只是為了應付高校的考核任務!
中國的科技發展需要自我創新開始,尤其是基礎科研,不能老依靠歐美的科技輸入,工科為王會給中國帶來科技快速的發展速度,但是長久以往,中國的科研人員就喪失了自我思考的能力,大家都想走應用科研的捷徑!做科研不發論文,這是非常錯誤的言論,也是最幼稚的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