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中,儒釋道無一例外都主張,天佑吉人。 上天的眷顧,只去祈求是求不來的,而需通過內(nèi)在不斷的修身、修行。 首先,讓自己成為吉人,自有天相。 01 吉人,自強不息之人 《易經(jīng)》說:“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自己努力,上天也會護佑你,自暴自棄,上天就不會眷顧你。 古今中外,但凡優(yōu)秀之人,無一不是勤奮刻苦,自強不息的人。 書圣王羲之,以家中池水蘸筆習書,竟將一整池清水都染成黑墨。 少年時期的諸葛亮,偷著喂飽打鳴下課的雞,就為了多聽私塾先生講課。 那些被世人所羨慕的功名,從來都是有原因的。 那些看似如有天助的人生,從來都是有備而來。 自強不息之人,在人生路上,孜孜以求,不怨天、不尤人。 自佑,天必佑;自助,天必助。 中國人講究天人合一,天佑加上自佑,自然心想事成,一如“吉”往了。 02 吉人,樂善好施之人 《尚書》:“吉人為善,惟日不足。” 意思是,吉人做善事,唯恐時間不夠用。 人善人欺天不欺,古今中外,善有善報的例子層出不窮。 英國首相丘吉爾,小時候曾不小心掉入沼澤中,幸被一位善良的農(nóng)夫救起。 丘吉爾的父親重金酬謝,但農(nóng)夫堅決不收。于是,老丘吉爾資助農(nóng)夫的兒子上了大學。 丘吉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患上了嚴重的肺炎。幸運的是,依靠青霉素,他很快就痊愈了。 而青霉素的發(fā)明者亞歷山大·弗萊明,正是當年那個善良農(nóng)夫的兒子。 一心向善,是一場互動。你對別人的好,最終受益的還是自己。 雖然善良的人,不求回報,但上天,從來不會落下一個好人。 樂善好施,上天一定會善待你、庇佑你,那是你自己修來的福氣。 03 吉人,厚道大氣之人 《易經(jīng)》云:“君子以厚德載物”。 短短七個字,卻包含了人生最深沉、樸拙的品質(zhì),厚道。 厚道為人,誠信做事,是人生的大智慧,一種大智若愚的遠見。 管仲愛占小便宜,但鮑叔牙始終體恤管仲家庭情況,從來不與他計較,才有了令后世津津樂道的管鮑之交。 厚道,不是因為笨,而是懂得,厚德,方能載物。 厚道,不是因為真糊涂,而是有大眼界、大胸襟、大格局。 有句話說的好,“人生在世如長河入海,決定勝負的,從來都不是一關(guān)一隘的得失和一時一地的虧盈,而是百川聚來的泓沛。” 與其計較,不如厚道。幸福從來不是因為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 也許會吃一時虧,但人在做,天在看,你的厚道,終究會換來福報。 儒風君說: 誰的一生,都希望大吉大利,如有神助。 但關(guān)鍵,卻在自身。修身、修行,做好自己,才能得到上天的眷顧。 自強之人,天必佑之;與人為善,天高地寬;做人厚道,必有厚福。 你是吉人,自有天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