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路上瘋狂派對,地下通道瘋狂踩踏,這是交通干道?還是露天舞臺?看德國魯爾區7月19日和7月24日連續兩次上演人山人海,體會一下以嚴謹著稱的德國人的癲狂——
 德國的高速公路向來以不限速聞名,汽車開到200公里/小時的比比皆是,只而均速則達到 130 公里/小時??墒?,2010年7月19日,大約有300萬德國人擠上了杜伊斯堡通往多特蒙德的一條高速公路,他們有的騎車、有的步行。歡慶者還帶來了大約2萬張桌子,并連接在一起,坐在桌子上進行慶祝,致使這條高速路長達60公里的路段被迫關閉6 個小時。
 當天從11點到17點,在沒有車輛來往的高速公路上,2萬張長餐桌、4萬張長椅一張接一張擺放起來,組成了一張世界上最長的餐桌,同時也是世界上最長的露天舞臺。不同文化、種族和年齡的人聚集在一起,所有人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到其中,任何人都可以借助長桌這一舞臺展示他們的興趣愛好,表演節目,推介自己的俱樂部,或者是和親朋好友圍桌小聚。包括來自德國、美國、奧地利、西班牙、日本等國家超過7000個團體之前預約了長桌,準備向游客和路人展示魯爾區多樣文化的一面。而南面的車道成了自行車、輪滑或者是滑板愛好者的“快速通道”,他們可以利用這一難得的機會,在高速公路上自由馳騁。
 當然,也有人選擇了在公路上打網球、攀巖等比較小眾的活動……據不完全統計,在這段長約6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共有約300萬民眾參與了當天活動,其中包括約5萬名騎車人、1.5萬名警察、消防隊員、安保人員等工作人員。此外,活動當天約消耗掉10萬塊餅干、30萬個水果(其中蘋果約20萬個),售出約10萬張紀念明信片。
 據了解,這么多人瘋狂開派對是為了慶祝2010年歐洲文化之都花落德國魯爾地區。這是歐盟首次將一個地區而不是城市選為文化之都,為此,德國人舉行了豐富多彩的文化節活動進行慶祝,而這次高速公路大派對就是文化節慶祝活動的一部分。作為歐盟的文化活動之一得歐洲文化之都是1985年啟動的歐洲文化城市的拓展。每年歐洲都選擇一個城市舉辦文化活動,旨在加強歐盟國家的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歐洲文化的精髓。從1999年起,歐盟將“歐洲文化城市”升級到歐洲文化之都,每年選一個國家主辦,以提升城市文化的品質。
 相關鏈接 德國魯爾區和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匈牙利的佩奇被選為2010年“歐洲文化首都”。魯爾區以“文化帶來變化,變化促進文化”為主題,在為期一年的時間內將先后開展300個推廣項目,舉行約2500場活動。魯爾區成為2010年歐洲文化首都,也是“歐洲文化首都”這一殊榮首次由一個有530萬人口的都市地區獲得。53個魯爾區的城市和鄉鎮決心為了“歐洲文化首都”這一項目聯手,共同打造一個文化和旅游的統一體,讓頗具傳奇色彩的煤鐵工業區可以華麗轉型為一個對比強烈、引人入勝的歐洲文化大都會。
 魯爾工業區是德國,也是世界重要的工業區。位于德國西部、萊茵河下游支流魯爾河與利珀河之間的地區。通常將魯爾煤管區規劃協會所管轄的地區,作為魯爾區(Ruhr-ebiet),其面積4593平方公里,占德國面積的1.3%。區內人口和城市密集,人口達570萬,占德國人口的9%,核心地區人口密度超過每平方公里2700人;區內5萬人口以上的城市24個,其中埃森、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人口均超過50萬。魯爾區不是統一的自然區域,由于復雜的歷史,魯爾區的發展并不像柏林或者巴黎以核心城市為中心,經快速發展而向外圍擴大城市范圍,即與單一中心移民區不同,相反的魯爾區在19世紀德國工業化時期各城市就都已各自獨立成長。魯爾區南部的魯爾河與埃姆舍河之間的地區,工廠、住宅和稠密的交通網交織在一起,形成連片的城市帶。魯爾區的工業是德國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物質基礎,戰后又在西德經濟恢復和經濟起飛中發揮過重大作用,工業產值曾占全國的40%。魯爾區自1980年代結束工業生產任務后,致力將工業地景改造為休閑、娛樂、展覽、教育等設施用途,復原自然環境,2010年以主要城市埃森為主的魯爾區,獲選為歐洲文化首都,這也是首次由一處地區而非一個城市獲得本項稱號。
 歷史上的魯爾區可以說是一個灰蒙蒙的煤礦區了,而如今的魯爾區成為了一個擁有公園、花園、運河和湖泊的風景區。在這里人們能夠欣賞和體驗很多東西,購物街、展覽館、博物館、休閑公園以及音樂劇、話劇和音樂會等等五光十色的世界。夜幕降臨時,魯爾區還會呈現出它特有的魅力。這里從前的夜晚是被工廠車間晝夜不熄的燈光所照亮,而如今夜晚則是經人工精心設計的燈火輝煌的世界。從前,工廠和鋼鐵廠映紅了天空;而如今,工業地區的夜晚則被探照燈和彩燈照得熠熠生輝、景色迷人。正如歌手赫伯特.格林邁爾即將在魯爾2010歐洲文化首都開幕式上唱的那樣:“來魯爾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