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教父》里有句臺詞很經典:“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的確,無論是在職場、官場、還是情場,誰能一眼看穿全局,誰就能掌握主動。 我們了解世界的方式無非兩種:一種是讀萬卷書,一種是行萬里路。二者缺一不可。讀萬卷書,走不出去,最多是個書童;如果不讀書,行萬里路,也只是個郵差。 在中國,讀萬卷書的人很多,行萬里路的人太少。縱使有人高呼“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在抬腳之前,卻又思慮萬千,猶豫不決。 李嘉誠說:“世界上最浪費時間的事就是給年輕人講經驗,講一萬句不如他自己摔一跤。” 歷史上,哪個驍勇善戰的將軍不是九死一生、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 當親眼目睹了很多從無到有以及盛極而衰的商業案例后,當親身經歷了人生的跌宕起伏之后,自然就會把事情看得更明白一些,把人生看得更透徹一些。 世界上,有一種明白叫做:我經歷過!不去經歷,何談人生和成功?做過與沒做過之間隔著一個太平洋。 不過,行萬里路只是訓練洞察力的第一步。哪怕兩個人擁有完全一樣的生活經歷,他們的認知卻可能大相徑庭。就像,在一個班級里,所有人的老師、教材、作業幾乎都是一樣的,但是最后的成績卻有高低之分;在一個家庭里,同樣的環境下,一娘生九子,九子卻各不相同。這種差別的產生,正是源自認知層次的不同。 生活中,大部分人都在用淺層認知做判斷。比如,為什么華為手機成功了?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因為華為更注重研發投入和打磨產品。為什么馬云喜歡到處演講?很多人都認為,因為馬云為人高調,愛出風頭。再比如,你覺得造紙企業有前途嗎?一些人會脫口而出:人類都進入互聯網時代了,造紙企業肯定窮途末路了。 但你只要多問一句:難道諾基亞和摩托羅拉就不注重產品研發嗎?難道作為首富以及亞洲最大企業掌門人的馬云,還需要通過演講來出風頭嗎?為什么那些上市紙企這幾年一直悶聲發大財,業績翻了好幾倍?你就會發現,你得到的答案就會完全不同。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很多人在分析問題時,并不是為了找到真相,而只是為了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案。而只有當你不滿足于第一個蹦到腦海里的答案,不滿足于大家都認為對的答案,多問一個“為什么”,就具備了“深層認知”。 所以,如果停留在淺層認知,無論看過多少書,走過多少路,都很難真正的看透本質。而如果你總能進入深層認知,就會更接近真相,從而在人群中脫穎而出。 一眼就洞穿事物本質的人,能夠搶得先機。在別人還在苦苦思索,不得其解的時候,他們已經在分析和解決問題。久而久之,成長自然比別人快了。 那如何練就一眼看穿本質的能力?其實很簡單,我們只需要掌握下面幾個算法: 第一個算法,遵循規律 世界上所有東西都是有規律的,天地間一切事物都在規律中運行,萬事萬物的發生、發展、旺盛、衰亡都有一定的規律。植物的發芽、抽枝、長葉、開花、結果、枯萎、死亡,在種子里早就隱藏著生長程序的密碼了;動物的懷胎、成形、出生、生長、旺盛、衰敗、死亡,也是按著遺傳基因密碼演化的;天地的運行,時空的轉換,環境、氣候的變化,萬物的生生滅滅,甚至連地球本身的生化滅絕,都有其一定的規律或法則。用哲學語言來說,這就是事物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性”。既然萬事萬物都是有規律的,我們根據規律就可以看清事物的本來面貌了。 第二個算法,找到天賦 什么叫天賦?天賦就是指一個人對某一個領域的規律特別敏感,并且從中獲得了特殊體驗。這種感覺往往在我們小時候就形成了,比如很多人從小就對某個方面表現出極大的熱情,樂此不疲,陶醉其中。也許有人說“我沒有這個感覺,沒天賦”,如果認為自己沒有,那只能說:你從未認真傾聽過自己的心聲,還沒有找到自己的天賦。老天是公平的,總有一件事,讓你充滿熱情、極其敏感,問題是怎么找到它。沒有任何人可以教你,你必須好好和自己內心對一次話,其實答案都在你內心深處。找到了自己的天賦之后,我們通過不斷練習達到精通的同事,在這個領域,也就具備了看透本質的能力。 第三個算法,成為專家 當你確定某個領域之后,如何盡快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最好的辦法是從經典入手,找出這個領域最經典的100部作品,反復研究,不斷總結其中的共性和特性,悟出其中的規律。所謂水到渠成,當你找出這些作品的共性和個性的時候,規律往往就自己顯現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就是這個道理。但是必須是經典作品,因為經典的東西都是經過時間檢驗的,越經典越接近本質和規律。 第四個算法,一通百通 當精通了某一個領域的規律之后,就會發現自己很容易理解其它領域的規律。此刻,我們應該不斷鍛煉“化繁為簡”的能力,遇到事情的時候,要善于撥去外表的遮蔽,直達它的本質。解決了問題的本質,就解決了事情的主要矛盾。然后,就會發現身邊每天都在發生的很多事,看似千差萬別,碎片般凌亂,但總是有很多相通之處。的確,很多復雜的事情,本質都是簡單的,且相通的。很多事,其實都是一件事。由一滴水而看到整個大海,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境界高的人總是一通百通。“化繁為簡”也是很重要的能力,它能讓我們更好的歸納和總結。這個習慣會讓我們經常事半功倍。 第五個算法,關注不變 當我們能將萬事萬物的變化規律悉數于心的時候,我們看到的不再是千變萬化,而是不變。 萬變不離其宗。別人關注變化,我們只關注不變。不變就是本質。看透本質,才能看穿全局。 當然,人生最難得的,不是你翻山越嶺之后看到了真正的風景。人生最難得的,是當我們一覽眾山小之后,還能守住那顆初心。善良如初,天真依舊。翻越千山,歸來仍是少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