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年底,農村各種紅白喜事扎堆,除了趕場走熱鬧之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隨份子”,這也是很多人繞不過去的“一個門檻”。 隨份子錢的習俗由來已久,最早誕生的意義是為了弘揚互幫互助的精神,這在過去顯得非常重要,然而演變至今,或多或少已經失去了它原有的意義,更多的情況下變成了一種沒有利息的存款,只不過這個存款有時候可能會收支不對等、有可能會賺錢,但也有可能賠錢。 深諳人事的必定知道這其中的緣故,人情往來,看似簡單,但里邊的門道其實很復雜,人們會不自然的將自己的親戚和朋友劃定為以自我為中心的三六九等,誰和自己最親、誰和自己關系最好,關系越好,送禮的份子錢肯定也就不少了。 在中國式的“隨份子”面前,一些細節問題還是要注意的,不然一不小心就容易得罪人,有的恐怕錢送了,最后來落個不是,連親戚和朋友都“做不成”。 忌諱一:沒有標準的亂送中國式隨禮,是有很多講究的,不能亂送,不僅僅自己面子上要過得去,還得考慮其他人的感受。一般按照親屬關系由多到少,尤其是親戚之間,最好保持一致,比如你家親疏關系相同的親戚給人送了500元,如果你直接送上1000元,這就很不合適,直接讓你的那些親戚覺得很沒面子,有可能你這一個小小的舉動就讓你在他們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忌諱二:禮尚往來之間的不對等這種情況相比第一種情況一般來說更為嚴重一些,一般來講,禮尚往來要么對等,要么高一籌,比如說別人給自己送了500元的話,回禮要么500元,要么比500元多,如果送少了的話,那么別人會覺得吃虧,另外也會覺得你這個人太小氣,心理肯定會對你有意見。那么如何能避免這種情況呢?筆者認為,送禮的時候最好一個不漏的把所有隨份子人的名單記下,以備將來還禮的時候有個參考依據。 忌諱三:答應到場最后卻又缺席一般收到請柬的人都是主家比較重視的人,然而很多人當時答應一定會到,結果最后卻沒有到場,這讓很多人心里不是個滋味。這不僅僅牽扯到誠信問題,也牽扯到其他的一些問題,比如說主人家給你備好的酒席,恐怕只能空下了,這樣也不好看。畢竟類似結婚這種事,原本就是給別人捧場,因此這點原則要把握好。 上面這3個忌諱是農村送禮最容易得罪人的3個細節,總而言之,中國式的隨禮,對待別人怎么樣,別人也會對待你怎么樣,隨禮雖然是小事,可是卻是各種關系的一種考驗,尤其是很多年輕人,現在動不動通過紅包的這種形式,貌似簡單省事,但意思卻遠遠不及本人親臨現場,這點要清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