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了【背起行囊去旅行】有獎征文活動
![]() 山的女兒999 在“祖國的錦繡河山在我心中,之五:(同泰山相見)里,”講了我們同事一行三人,選擇了東路。數十里山道七千來個臺階,我們相互拉著手很吃力的一級一級地慢慢往上爬,終于爬到山頂。結果上山容易下山難。由于身體的原因,我還好,另一位感覺格外疲勞。 雖然是這樣,大家都很不甘心只拍兩張照就因為太累走了,這么大的泰山,山上那些唐的槐,漢的柏,宋時廟,秦時碑,谷山名剎,你不親自攀登怎知泰山之古?怎知祖先之精神。第二天我們來到了泰山古松園。 泰山古松園在天燭峰景區,從岱頂向北,有一門叫北天門,向北向東兜一下圈,就是接近山顛的古松園,那里萬松崢嶸,虬枝交錯,松濤陣陣,是看松的好位置。 泰山古松經歷了數百年風雨,一株株姿態各異,鐵桿銅枝,不摧不折,令人肅然起敬。泰山古松樹經過歷代的保護,據說現登記在冊、樹齡百年以上、實行專人保護的約有18195株,其中青檀、紫藤、凌霄、臘梅、牡丹等。這些古樹名木,有的成為古代帝王封禪的歷史見證,有的成為某些歷史事件的寫照,有的則被賦予神奇傳說,給泰山增添了無窮的詩情畫意。 進入古松園,古松隨處皆是。石板路兩旁的古松令人目不暇接。 我們由于拍攝水平有限,拍攝不出古松的神韻。拍攝不出古松那些粗壯糾葛的枝桿,象男人粗壯的手臂,象錚錚鐵骨,象虬龍驕健的身軀,象鏗鏘的詩句,象歷盡彈雨卻又百折不撓的戰士,八千里風暴吹不倒, 九千個雷霆也難轟。 烈日噴炎曬不死, 嚴寒冰雪郁郁蔥蔥的詩情畫面。但回來每次翻出這些古松園的照片,都像是給自己進行了一次精神的洗滌!(待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