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太極拳的預備、起勢、收勢及練法。

     昵稱1029245 2019-01-23
    太極拳的習練,不可忽視預備式。《太極拳經》開篇第一句說:“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太極之動靜,乃動中之靜,靜中之動。預備式,乃無極之靜,即陰陽未分前的極靜。無極一動,即分陰陽、動靜、虛實和開合。

    預備式,即氣功中的樁功。要求虛靈頂勁,舌舔上顎,含胸拔背,沉肩墜肘,松胯沉腰,意守丹田,守其九,余一成,注雙足涌泉穴,入地三尺,做到神舒體靜。

    <壹>預備式的進階練法<8.26>

    何謂進階練法?就是比初學階段練得更為細致了,練拳層次和功效也跟著相應提高。

    細致之處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以前沒練到要放松的部位,進階練法增加了新的放松部位,謂之越練越松越多。

    二是以前所練松開的部位沒那么細的,進階練法拓寬深入了,謂之越練越松越細。

    三是以前全身上下、內外的協調要求沒有那么嚴,整合能力沒有那么強,進階練法本著“減去一分拙力而增加一分內功”和“以腰胯帶動四肢”,所以進階練法就得對協調要求嚴一點,得加強整合能力。

    “預備勢”的進階練法如下所述:

    一、在初始的自然站立步,以左半身為實、右半身為虛的松腰塌胯松沉到腳底的同時帶動右腳跟提起離地,可以看作是高架小步的丁字樁,所以左實腿要有打樁入地和腳下生根的感覺。

    二、順著沉提勢的松開右腿腹股溝,以松腰松胯帶動右腳橫開小半步的腳尖輕輕點地。注意的是:不宜在左實腳不夠穩時就橫開右腿的腳尖點地。張肇平與杜飛虎合著的《論太極拳》一書中有個真實故事是這樣說:“抗戰初期,曼師(指楊氏太極拳名家鄭曼青先生——筆者注)主湖南國術館事,曾與杜心五大師往還,甚仰杜大師功力,欲拜為師,曼師于表演一套太極拳后,杜大師說:‘看你剛才表演拳架,自始至終,都是一足著地,不必再跟我浪費時間了。所謂一足著地,就是不失重心,不失重心,就是時時能夠中定 ……’”。殊不知這個一足著地,真與中定拳勢和虛實轉換有很大關系。所以說,打拳要注意實腳夠實時才能動虛腳進步、退步或橫步。


    三、接著松開踝關節的腳掌、腳跟落地,接著松腰、開胯、圓襠的平衡兩腳重心,膝微屈,站成無極樁的架勢。注意的是:在調整兩腳重心同等時,不是單靠髖關節帶動兩腿往右橫擺,而是要以松腰、開胯、圓襠的帶動調整兩腳重心,重在恰到好處的開胯圓襠。

    四、穩靜站立二至五秒鐘,利用這個時間調整身法,這個過程簡稱為“調身”。何謂穩靜? 內含“身穩”與“心靜”兩個意思,就是當動者不多動,不當動者不妄動,自然安舒。“身穩”是立身中正松沉于腳底,具體操作是松肩垂手、含胸拔背、虛領頂勁、松腰塌胯、尾閭下墜、松膝舒踝,身勢沉頂對拔,立身中正又安舒自然的站穩生根。“預備勢”里面的“調身”,對行拳走架帶來好處,比如松肩垂手到位了,就可以在接下去的打拳中避免犯上“胳膊拎著手”的拳病,雖然不一定能在整套拳架中完全避免犯上這個拳病,但起碼能明顯減少有這個拳病的動作。

    五、調好身了,接著就是是“調心”,就是力求頭腦切底排除雜念。心靜是體松的前提,“調身”時也要心靜的狀態,然而初靜畢竟沒夠細。如果把配合調身的心靜看作是“前期熱身”,那么,上承調身的調心,就是細化提高心靜的層次了。中正安舒又沉穩的架勢才有利于提高心靜的層次,倘若姿勢尚有別扭處而不夠自然,那么,說真靜是假。調心的 “心靜”不是睡眠狀態的靜,而是心靜中有準備行拳走架的拳意。老練家說:“預備勢”外有立身中正,內有安舒和聚精會神。從某種角度上說,心靜是手段,目的是聚精會神。


    六、調好心了,接著“調息”,使呼吸更自然一點,呼吸緩慢細長一點。如能自然的轉為腹式逆呼吸會更好。但不宜用勉強的腹式逆呼吸,如果呼吸配合不當,會使拳勢內外失調,滋生弊端,帶來不好的相反作用。我師爺雅軒公(楊氏太極拳名家李椿年先生)對此指出:“我不主張配合呼吸,而是主張自然呼吸。練拳自然了,呼吸會去配合上。切記。配合上了,一定會很自然了。若專在配合上注意,反而配合不好,且往往練出病來。太極拳是氣功,不錯,但講的是順氣、養氣、自然之氣。不是講的怒氣、憋氣、滯氣、不自然之氣。如一碗水,潑在地上,它自然的會往低處流去。不要有主張地想水要往哪里流。太極拳是氣功,更是自然之功。如有主張地叫水往哪里流,那就成了太不自然了。”

    <貳>太極拳起勢

    太極起勢經歷了從無極而生太極,從太極而生陰陽兩儀,進而引發出動靜、剛柔、吐納、虛實、開合等各種對立統一的太極大道。起勢能做到虛實轉關靈活、快慢韻律有致,整個套路的速度也能快而不亂,慢而不滯;起勢架子能做到高低恰當,量力而行也就為整個套路走的高低定下了基調;起勢從容鎮定、舒展大方,整個套路就會走的通達流暢;起勢如能便凝神靜氣,全神貫注,身一站便呈現無極乃至太極的景象,整個套路就會打的內勁飽滿,精氣神兼備。練好太極拳首先得起好勢開好頭。所以,太極起勢是打好太極拳套路的關鍵。


    起勢之前六件事


    1、正身

    正身先自下而上。腳放松收至踝,踝放松收到膝,膝放松收到跨,跨左右分而前包、正尾閭,尾椎放松下垂,沿脊椎督脈一路向上:收腹、命門后突,涵胸拔背,沉肩墜肘,順項,頂頭懸。然后,沿任脈一路下行,檢查一下各部分是否到位了。反復三次。

    2、收心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
    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恬”字調心。舌抵上腭,吸氣,呼氣,隨著呼氣,把“氣”下送到小腹丹田。老百姓的話兒說得更明白:把心放到肚子里。

    淡:“淡”字從水,應著腎。溜臀坐跨,“軟槍”一頂,復“收”至命門。

    虛:“氣”沿脊而上,至百會,精神放松。

    無:“氣”自百會沿任脈而下,放到肚子里,肢體放松。

    真氣從之:體會肚臍的“呼吸”。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體會肚臍的“呼吸”。 反復三次。

    3、寫意
    人立如松。兩腿如立太虛:意在命門;腦際若無所思:意在百會;胸中空空如也:意在膻中,復下行至肚臍。反復三次。

    4、凝神
    視線平視前方遠處(或可參考李仲軒的說法,微上瞟),凝神片刻。

    5、調氣
    意想百會穴吸天地之氣,徐徐送至丹田。意想以有意無意為度。反復三次。

    6、守丹
    意守丹田片刻,以勿忘勿助為佳。這六件事兒其實就是一個事兒: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反復放松入靜、體認任督二脈“小周天”。


    <叁> 練法及歌訣:


    立身中正頂頭懸,腹內松靜氣騰然。
    三陽聚首于百會,氣沉丹田在關元。

    一、起勢
    太極起勢經歷了從無極而生太極,從太極而生陰陽兩儀,進而引發出動靜、剛柔、吐納、虛實、開合等各種對立統一的太極大道。起勢能做到虛實轉關靈活、快慢韻律有致,整個套路的速度也能快而不亂,慢而不滯;起勢架子能做到高低恰當,量力而行也就為整個套路走的高低定下了基調;起勢從容鎮定、舒展大方,整個套路就會走的通達流暢;起勢如能便凝神靜氣,全神貫注,身一站便呈現無極乃至太極的景象,整個套路就會打的內勁飽滿,精氣神兼備。練好太極拳首先得起好勢開好頭。所以,太極起勢是打好太極拳套路的關鍵。
    二、起勢之要領
    起勢, 手一抬起要有四面八撐之力,后背撐圓,肘要松,氣才能到達手指。下按時要先松肩、收肘,尾骨微微外翻,尤其要松胯,這樣氣才能走下去,沉到腿腳。

    起勢,不可簡單地臂動手提即盡,須以肩引肘,帶動手掌上提。雙臂一動,腰腿隨之皆動。身體似松非松,將展未展,有提升舒展之感,使全身關節和肌肉松開,真所謂“一動無有不動”。須知,拳是外形,練體要動,屬陽;功是內悟,修心要靜,屬陰。陰陽交融,動靜參半,身心兼修,日積月累,才能養蓄靈機,積聚內功。
    從起勢開始,整個過程,將是招式的運行和招式間的變換,循環往復,直至收勢結束。除了要懂得上述關于松身的原理,習練中還須強調下述幾個問題:
    (1)一動無有不動。一旦起勢,不可出現手動腳不動,身動腰不動的現象。要腰動、手動、腳動,眼神也要隨之而動,意念和四肢百骸,將一動無有不動,有一處不動就會散亂。若出現一處不動時,必于腰腿求之。

    (2)上下相隨。上下相隨,即所謂的“外三合”。外三合,即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所謂合者,就是手足、肘膝、肩胯,上下對應,動作協調。其中肩與胯合,還有正斜之分。左肩與左胯合,右肩與右胯合,稱為“四正勁”;左肩與右胯合,右肩與左胯合,稱為“四斜勁”或“四隅勁”。上下相隨,要求以腰為主要動力,形成根節(肩胯)催、梢節(手足)領、中節(肘膝)隨的運動法則,引導內勁出入有序,綿綿不斷。

    (3)內外相合。內外相合,即所謂的“內三合”。內三合,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正如楊澄甫的《太極拳術十要》中所說:神為主帥,身為軀使。所謂開者,不但手腳開,心意亦與之俱開;所謂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與之俱合。能內外合為一氣,則渾然無間矣。

    (4)腰為一身之主宰。太極拳的習練,要特別注意腰的應用。整個身體,要以腰為軸,活如車輪。虛實變化,皆由腰轉動。切忌手腳亂舞,腰不動。所有前進后退,左顧右盼,上下提落,運勁均須用腰發動,從而帶動肩肘手。腰如彈簧,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直至指梢,使上肢猶如軟鞭。腰與胯膝足的關系,亦然。

    (5) 起勢從用意不用力入手
    起勢是太極拳由無極到太極的開始。起勢中的要領將貫串于整套太極拳之中。一個太極拳起勢,可以說“已盡含太極精蘊”。由起勢入手,通過漸修頓悟,掌握其竅要,再由此切入,即可進入太極拳殿堂。雖然陳式、楊式、吳式、孫式的起勢的外形和意念有所不同,但用意不用力是相同的。太極拳起勢要從用意不用力入手。 要練好起勢,也須遵循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程序<8.5>

    入門初練時,不要想過多要領,每次只想一個要領,練熟形成自然后,再想下一個。這時應以求外形正確為主。要求:立身中正,全身放松,二目平視,精神內守。兩手松掌,徐徐提起,漸漸垂下,提手是吸,垂手是呼。 動作要領:在兩臂未舉之前,應仔細檢查一下預備式是否符合要求,頭頸應正直松豎,下頜略向后收,意寓頂勁,眼向前平視。含胸拔背。然后開始做動作,這時思想要集中在動作上。

    第一步,兩臂緩慢向前輕輕抬起至高與肩平,手心向下,十指微曲,要輕靈無滯,兩臂平舉的速度確定整套太極拳的速度。做兩臂平舉時,先要意識到怎樣舉,然后再徐徐舉起,兩臂前舉時兩肘不可挺直,須有下墜之意。即使是已經練得很熟練,也要這樣做。否則,內外動作容易散亂。

    第二步,兩臂與肩平后,由吸氣轉為呼氣,雙手下按掌心吐力。隨手下按至跨前(或跨側)掌心向下,同時屈膝下蹲,確定整套拳的高低程度。雙手下按時要用意識沉肩墜肘,使膝肘相對,兩肩不得聳起、緊張或用力。必須松開下沉。十指隨呼吸而張縮。下按到極點時,要呼出全部空氣,十指伸張。沉肩墜肘,兩臂前舉及兩掌下按時均須沉肩墜肘。兩肘下沉帶動兩掌下按時,要以肘尖帶動手掌,在兩掌已按到兩胯前,仍然要求墜肘。(這時的墜肘可以這樣理解:就是兩肘微曲,使小臂微彎,這樣肘尖突出,仍然可以達到“墜肘”的要求。要做到坐腕。所謂坐腕就是把掌根下沉,注意不要用力翹起,要自然才能把勁貫至掌根,手指也有微脹的感覺。能坐腕才能“形于手指”。從兩臂上舉到兩掌下按其間不可停斷,要均勻圓活,綿綿不斷,在兩臂舉至肩平時即下落,不可停頓,要做到“似停非停”。

    入門階段,關鍵要練姿勢的正確、熟練、自然、協調。要調節到符合生理自然條件,特別注意不可養成前俯后仰的毛病。這樣才能達到孔子所說的“率性之謂道”的要求。

    三、 太極拳起勢的練法
    1.無極勢:(原地靜立)

    拳架:面南,雙腳間距一腳之隔,身心虛靜,全身放松,頭頂正直上懸,舌砥上顎,下額微收,兩眼平遠視,涵胸拔背,兩臂下垂,雙掌心向內,指尖向下扎,意在兩掌指尖,順褲線向地下扎,松腰松胯,尾閭中正,精神內守,重心在兩腳中間。

    意念:身上的氣裹襠而下,經兩腿內側,行到“內懷骨”,由內懷骨行到“涌泉穴”,由“涌泉穴”意念下行,地下扎根,(氣好像是向水里投一塊石頭一樣起波紋,慢慢散開(擴大),象樹一樣向下扎根,形成根團),再慢慢聚回來,(縮成氣團)向上行到“涌泉穴”通過大腳指,二、三、四、小腳指,繞到“外懷骨”(雙腳外側)向上行雙側“環跳穴”再順環跳穴,穿向“丹田”穴,再裹襠而下,與大地相接,這個根越深,越粗越好,好像下半身和手臂都扎到地下似的穩重不晃,這就是自己踩在腳下的“氣場”;丹田氣上行至“天突穴”貫入雙臂內側至雙掌指尖,再原路返回“丹田穴”,再順“丹田穴”經“會陰穴”裹襠而下,與腳下氣場相合形成一個更大的氣根,頭接天,腳連地,形成天地人“三才”即人天合一,循環無端。

    勁別:上下氣接通后,再用“六合”向下松沉,膝與肘向下松,腳與手向下松;胯與肩向下松,松胯時,使雙胯向外撐脹,雙肩同樣向外撐脹,這時胯,肩有微妙感覺。

    2.太極起勢:
    接無極勢。左胯松力,重心逐漸移右胯,虛左腿,提左腳,這時右胯向外撐脹,整個重心通過右腿下扎,提頂,上半身不能往下縮,左腳提起后以孤形向左移半步,兩腳與肩等寬,兩手松掌,兩小指外翻。(即拿住對方手腕)徐徐棚起(是棚勁),雙掌臂提高到15°時,合肩,含胸氣沉丹田,雙掌繼續上提與肩等高,成前平舉。

    接著雙掌下采:(1)十指下采指不能彎(2)“勞宮穴”下采(掌心采)(3)雙腕采(4)雙肘下采(這四個勁不斷相合力度逐漸加大)繼續全身放松,雙掌慢慢向雙胯擾按,雙掌到胯外側時,就象坐木椅一樣,全身氣向下松沉,雙腿屈蹲雙掌下按同時進行(就是一個整勁)。

    注意:左腳向左橫移時下落,先大腳指、二、三、四、五依次落平(即把右移的重心再調整過來),目的是貼靠拿住對方左腳下踩,即用肩發對方;二目平遠視。

    手掌:(1)先小指外翻頜領掌上浮,(2)約15°時大指領掌掌心逐漸成向下,合肩(肩內扣)涵胸,氣沉丹田,(3)15°以上再上浮,兩臂如水浮木棍,繼續上浮與肩等高。

    勁別:(1)小指一外翻全身氣下沉,雙腳向下沉踩,出棚勁;(2)左腳左橫半步慢慢落平,是把右移重心調整過來,出擠勁和靠勁;(3)指采,“勞動穴”采、腕采。肘采,出按勁;(4)雙掌接近雙胯,如對方按我雙手,我氣向下松沉,即可把他棚出去;(5)如果雙掌已在胯處,對方抓住我手腕不放,我可沉肩,墜肘雙腕往后拉壓。雙腿向下沉踩,(坐木椅式)可把對方空過來。

    <肆>起勢重內,且內外兼顧 <2016.12.23增補>

    不少人演練太極起勢,多流于形式而失其內在之真意。觀新本太極拳書所載預備式均為:“身體自然直立,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腳尖向前,兩手放在大腿外側,眼向前平看。”

    老本太極拳書所列之起勢:“立定時,頭宜正直,意含頂勁,眼向前平視,含胸拔背,不可前俯后仰,沉肩垂肘,兩手指尖向前,掌心向下,松腰松胯,兩足直踏,平行分開,距離與肩相齊,尤要精神內固,氣沉丹田,一任自然。”上述新本者皆外形架式、要求,無半點涉及內功。老本者僅一句“尤要精神內固,氣沉丹田”,至于如何修煉內功,未見解說。太極拳正統道統,應是“虛無”、“無極”、“太極”。此三者乃太極拳之根基,何舍此根基只求架子之演練矣!

    何謂虛無?虛者飄飄渺渺,無形無象即空也。練拳之前以意念先將身心空透,不能有一絲一毫之念。

    無極者雖亦空也,然在渾渾沌沌之象中孕有一點生機,此乃先天真一之祖氣,系造化之源、性命之根、生死之本,陰陽由此而化,龍虎氣自此而發,道謂金丹,此乃太極拳之無極樁,原名起勢,通稱預備式,系太極拳練法、用法至為重要的關鍵所在,絕不可忽略。此秘訣乃大師傳授,在身心空透的基礎上精神專注,守無極內的一點生機,侯此機一動,即陰陽分,太極成。之所謂“無極而太極”也,方可續練下式。預備式后須無妄勿助,勿生雜念,心平氣順,松開松透,一切空靈。如處此虛無之狀態下,那一點生機未現之前,卻去行氣行功行架,與拳理不符耳。故不可隨意一站便行架式,而失卻內功方面的修煉,如忽略此點,便失去太極拳之真諦,誤人誤己矣!


    <伍>太極拳的起式勁路、勁法與拳理
    (2018.9.21)

    太極拳的起式,對整個套路練習的狀態和效果有著深遠的影響;同時,太極拳的基本要領和運動規律,在每個動作式子中都是一樣的,一式精而百式通;所以,把起式練好練精,就可以舉一反三;掌握太極拳的勁法勁路和技法的要領,再把這些要領融入所有的動作中去;就能讓太極拳的整體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


    太極拳起式的要領:

    一,預備式

    首先自然站立,兩腳跟并攏,兩腳尖稍微外開,但不可開過大;以腳掌和腳跟都能落實著地不至重心有后仰的感覺為準;自然呼吸,靜站幾秒鐘。然后輕輕吸氣,松沉實腿的胯,自然慢慢提起虛腳跟;然后整個虛腳上提二十多厘米左右(以自然舒適為度);此時還是吸氣,然后慢慢呼氣,同時虛腳自然向身體一側邁出;‘在一側與實腳相距大概與兩肩同寬且與實腳尖平行的地方;以虛腳跟先著地,與實腳的幅度一致,然后輕輕放落。此時還是呼氣,重心還在實腿。

    接下來吸氣,同時重心從實腿移往中間,讓兩腳平分重心;此時兩膝稍微彎曲不站直就行,身姿稍高。然后慢慢呼氣,同時兩胯輕輕下落,有坐下之意,兩膝稍微彎曲下蹲;整個身體從頭、肩、胯、 膝一節一節從上放松落下;感覺身體從上往下一節一節落到雙腳上,有落地生根的感覺,然后自然呼吸。身體下落時注意虛領的意不丟,頭頂有一根細繩輕輕向上提的意;使下落的身體和意念形成一種對拉的感覺,保持太極拳中有落必有起的要領;也有利于達到立身中正。在落好定式時調整好身體的各個部位;頭要正,下巴稍微里收,脖子放松,兩手自然放在身體兩側,兩肩隨手臂下落之勢自然放松,胸背也要放松(放松是指不刻意的使勁用力去改變身體的形態);命門處不要往里彎曲,腰背相平,兩膝輕輕里合,使身體的整體有稍稍前合之意,不能有后仰的感覺;不要破壞了身體中正的基本要領;總體上以舒適為準,自然呼吸,靜待進入下一個動作。

    (注:要注意呼和吸都不能過猛,不能呼盡,也不能吸撐,以能控制又能保持舒適為準。)


    二,雙手上掤動作

    接上個動作,靜站十幾秒鐘(以自己感覺能心靜氣順為準);在自然吸氣后,慢慢呼氣,同時身體慢慢下沉,兩膝再下落彎曲一些,幅度要小;注意頭頂上領的意不丟。同時感覺自己像一個氣球,慢慢往水里沉,當沉得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在下落呼氣將盡時,(注意身體下沉幅度不是很大,只是意念要到)意念受到的浮力也已足夠領動雙手上掤,此時雙手便可以由靜到動引動起來。然后輕輕吸氣;雙手以十指領勁,其中以中指為主,向前向上掤起;注意手指與手腕形成一個輕微的下弧線,不要伸直。在這里要練的,不是向下引化對方的按勁,而是以起式的雙手上掤動作,將對方向前向上掤出。首先我們得懂得勁點和勁力發出的方向,然后得找到勁的來源和轉送方法。以手指領勁,向對方的腳跟送去,注意手指是意領,不是伸直伸僵手指;要保持手指和手掌都自然放松,意到就行;在向對方腳跟送去同時,雙手向前上方掤起,意念用手指領著,通過勁點將對手向前向上送出去。

    在明白了勁出去的方向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勁從哪來,怎樣才能運用到我們想要用到的地方去;在這個把對方掤出的動作里,有兩個勁法合在一起,一個是向前的勁,一個是向上的勁;要得到這兩個勁力,我們先得理清勁的來路過程。開始前個動作時我們是曲膝坐胯下沉的;所以在掤起的時候,我們的雙膝可以慢慢站起,而通過膝的從曲到伸;我們可以得到兩個勁路;對拉拔長!一個是從膝往下的勁,可以使雙腳站得更穩固,成為我們所有勁法的有力根基;一個是從膝往上的勁,可以送到胯到腰,就可以在胯腰處轉換;但要注意胯根也就是大腿根正面要一直保持稍微內含;若是雙胯挺出,則所有的勁都會變得輕浮,對方一按就容易仰倒。膝往上的勁到了腰胯后,便以腰胯的中心也就是丹田部位為核心進行轉換。

    自己的勁力和身體的整體是一個圓球,丹田是球心,而雙手、雙腳、命門則是球的三個面;此時我們一邊吸氣,而這個圓球同時從球心也就是丹田慢慢掤開變大,使得命門輕輕后掤,雙腳更加落實地面,便得到了雙手向前向對方腳跟送出的勁,以及同時向上掤起對方的勁。

    此時雙手前出的勁的勁根在命門,命門后掤與雙手前送的勁形成對稱力;中心點在丹田,這樣就能保證雙手前掤勁的飽滿;而雙手上掤的勁根在雙腳,也是以丹田為中心,雙手與雙腳形成上下對稱力;這樣雙手掤起的勁越大,對于雙腳的反作用力就越大;可以使得雙腳站得更加踏實穩固;而通過這樣的整體協調得來的勁,就可以源源不斷的作用到對方身上去,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陸>太極起勢的奧秘 

    (2019.1.20)

    關于太極拳起勢,事實上,原來的太極拳第一勢,名稱并不叫“起勢”而是“太極出世”據知楊式太極拳,吳氏太極拳老拳譜上第一勢都是‘太極出世’。

    “太極出世”顧名思義,太極拳體系中的技術都是從此勢產生;敷衍而來的。“太極出世”拳式動作演練過程,就是現在各式太極拳都有的“手揮琵琶”重心虛實轉換一次;兩手一開一合(長短)轉換一次;兩手手心手背上下轉換一次,充分體現了太極拳陰陽互換;陰陽互為其根基本原理。可謂是“大道至簡”拳架中幾乎每一勢動作都是這樣的姿勢,這樣的開合,練拳架時,因方向,位置,手腳配合不同;擊打方式各異于是產生了各種拳式姿勢,如提手上勢;十字手,左右分腳;搬攔錘,白鶴亮翅摟膝柪步,抱虎歸山;掤捋擠按;單鞭······。又如陳氏太極劍中的翻身下劈回身平刺;上下斜刺;哪托探海;青龍出水······。如果能正確理解;練對;練熟“太極出世”,在這基礎上學習太極拳體系中的刀劍,推手;散手等,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太極拳的起勢,本來是幾句話能說清的事,被一些朋友弄得復雜化,洋洋數千言還說得莫名其妙。只是苦了后學者。
    (一)身體直立,兩腳約等肩寬,腳尖沖前或微微里扣,下頜微收,百會虛領,沉肩墜肘,舒指展腕,含胸拔背,手臂微旋,虛腋松肋,松腰落胯,尾閭微送,如坐高凳,舒膝展踝,十趾鋪地,腳趾微扣,足弓虛撐。稍停,全身虛松。
    (二)眼睛平視遠方,似見不見,面部肌肉放松,似笑不笑,牙輕叩,舌輕卷,放松背部和胸腹部肌肉,圓襠裹肫,雙膝微曲非直,松踝,重心緩移至涌泉偏后一點點兒 。通天接地,胸懷宇宙。
    (三)整體放松,心平氣和,呼吸悠長,氣沉丹田,神意上領,肉沉骨松,神輕意靈,如佛如道,拈指微笑,普渡眾生。

    【太極拳功夫就在起式里】檢驗太極拳是不是有用,是不是能用的方法就是太極起式,分兩種情況:一、別人兩只手壓在自己手上,如果自己能很方便地起式,說明自己的太極拳有用。二、別人兩只手壓在自己的肩膀上,自己坐著能很方便地站起來,說明自己的太極拳能用。這兩種情況的根本點就在不丟不頂,自然而然。沒有技巧沒有招法,只是不丟不頂,自然而然。別人兩只手壓在自己手上,如果自己能很方便地起式,說明自己的太極拳有用。如果自己連手都起不來,說能如何如何,那是笑話。如果兩個人都是有一定功夫太極拳手,一接觸馬上進入平衡狀態,功夫相對好一點的能起。別人兩只手壓在自己的肩膀上,自己坐著能很方便地站起來,說明自己的太極拳能用。自己站起來都困難,說能如何如何,那是瘋子。兩個人都是有一定功夫太極拳手,一接觸馬上進入平衡狀態,不用力的能起。 用力的不能起。

     
     

    <柒>收勢
    收勢,又稱“合太極”,也是氣功中的樁功,不可忽視,不可拔腳即走。仍須認真進行三調,即調身、調心、調息。調身,即檢查和調整身上不舒服和不自然的地方;調心,即意靜神舒;調息,即平心靜氣,斂神內省,息息歸根,松靜自然,直至恢復習練前的狀態。收勢時,如果氣機盈盛,則可將雙手向前捧氣,翻掌下按,以意念引導氣機,隨掌心下行至丹田,此動作可重復幾次。

    從起勢至收勢,是一個由無極而太極,再由太極復歸于無極的過程。練至收勢,有形歸于無跡,氣機亦須歸于無跡,歸于無極,方合太極之道、萬物生息之理,方合自然。

    在習練中,要注意啟承轉合,發勢為啟,接勢為承,變化為轉,成勢為合。在懂得和做到松身的前提下,太極拳的習練,將不難做到綿綿不斷,招招貫穿,形如捕兔之鵠,神如捕鼠之貓,整個過程,輕靈柔活,如行云流水;剛柔相濟,似棉里鐵。
    練太極拳要求精神集中還要放松,動作要嚴緊 。

    先說胳膊,當你胳膊做動作時時,肩是否放松,肘是否下墜,只要一動就要進行檢查。整個手臂還要有向外的撐勁,練到一定程度,就會與脊椎渾然一體,肩肘的運動就要交給脊椎,由脊椎控制。時間長了,就能練出手臂的松沉勁。

    次說腰跨,一動就要檢查是否放松,注意要與肩,肘,手,協調一致。練到一定程度,脊椎的運動就要由腰跨控制。時間長了,就能夠練出腰襠勁。

    再說膝腳,一動膝腳就要放松,還要控制肩肘,腰跨的運動幅度。時間長了,就能練出力發于跟。比如,做前弓步的棚,邁出前腿后,肩是否是松出去的?肘是否是用墜意墜著出去的?腰跨是否往前松出去的?膝腳是否是慢慢的踏實,膝蓋是否到位,膝蓋到位是否控制住腰跨以上的部位停住。也就是,膝腳不動,其他地方絕對不準動一絲一毫。與其他拳種不一樣,太極拳要求下面控制上面,這樣才能練出整勁,才能練成渾然一體。力發于跟的目的就是,腳跟一有發力的蹬勁,身體其他部位必須同時跟上,這樣才能用上整體勁。比如搬地上的重物,如果光彎腰搬這個重物,腰使勁,手臂使勁很難搬起來,屬于身體局部用力。如果身體下蹲,手臂,腰跨,腿腳一起使勁往上搬,就容易得多,屬于整體用力。聯系到太極拳,當練到能松到腳跟時,用的就是練出來的整勁。總之,往前去,要往前松出去,往后去,往左,往右都一樣。初練太極拳,一般是用手帶動身體,練到一定的程度,就要用身體帶動手臂。

    至于氣感,是由于松的程度還不夠,無法使得血管得到充分的擴張,所以才沒有氣感。 太極拳屬于放松中的運動,由于人們用力氣用習慣了,肌肉的緊繃擠壓肌肉中的血管等,使得血管無法橫向擴張,更無法打通毛細血管,你現在要做的就是,在做動作時,一要做到動作到位,再要做到一動無有不動外,還要再加重松的意念,可以說,松無止境,隨著練的程度的不同,要不斷的加重松的意念。這樣練到一定程度,血管的擴張力大于肌肉的擠壓力,氣感就會出現,就能夠打通毛細血管,就能夠使得手掌通紅(手掌通紅也因人而異)

    <捌>太極拳收勢的練法
    收勢的 “收”包含著兩層意思。其一是“收尾”、“收場”的意思,套路將要結束了,通過最后幾個動作,使人體由太極拳運動狀態轉為非運動的自然狀態;其二是收藏的意思,古人論拳曰:“放之則彌六合,退之則收藏于密”。這是說,練功時“氣”要放得出去,又能收得回來,把它密藏在丹田。前輩們對練太極拳有攢功之說,他們認為每次練拳都有一定的收獲,要認真地把它積攢起來,日久天長,功夫慢慢地增長,到了一定的時候,就會由量變到質變,而產生一個飛躍。這就如同在銀行存款,零存整取,一月存一千,一年就—萬多元。打太極拳不注意“收式”,就象農民種田,只管耕種,而不精心收藏,即使莊稼長得再好,也只能落個豐產不豐收,而徒勞無益。有人練拳數年,甚至于數十年,功夫仍不見長進,原因固然很多,其中有一條可能就在于他忽視了“收藏”這個環節,盤架子沒有認真做好收式。
    練太極拳應該特別重視收式,嚴格要求自己,不僅練習套路時注意收式,練習單式時,每一式也都要認真地做好收式。不論打哪個套路,還是練習單式,最后收式時都是身體半蹲,兩手胸前相接兩腳靠攏,而后兩掌下合,太極還原。

    1、雙手相接巧收場。
    兩掌落到胸前時,依次中指相接,食指相接,大指相接,兩臂前伸與肩同寬,兩臂內旋,掌心向下, 眼神從正前方收回落到食指相接處,手指相接的同時,雙膝微曲, 沉肩墜肘緩緩下落至身體兩側,收小腹氣沉丹田。
    2、太極還原把氣藏。
    其動作的意念活動可分為五步:
    第一步:豎脊立頂開三關。想兩腳松力,兩膝松力,直膝立身,脊椎骨節節貫通,立項,身體自然直立,立身同時意想體內真氣由丹田到會陰,繞過尾閭關,沿脊柱上升,通過夾脊關到大椎,達玉枕。這時兩眼內視玉枕,以神迎氣,以神領氣,使真氣沖過玉枕關上達昆侖頂(百會)而進入上丹田。

    第二步:雙手下行“通三田”。氣由上丹田,順面部下行到兩唇,這時兩唇及周圍皮肉有微微跳動之感,此乃任督相交。氣過承漿沿十二重樓(氣管)達膻中,進入中丹田。這時全身氣血融和輕松愉快,精神煥發。繼之松肩、松肘、松腕,雙手沿胸前下行,過臍之后分開下按,落在兩股之旁,手心朝下,手指朝前,好似扶在水上。與雙手下行的同時,真氣下行進入下丹田。

    第三步:氣貫雙足返丹田。氣在下丹田后,稍捎沉靜,停頓一下,靜靜而立,有恭敬之意,而后意想會陰,再想雙足涌泉,氣由下丹田到會陰,分兩股沿大腿內側直達涌泉,兩足有熱感,而后依次達大指、二指、三指、四指、五指,再翻上腳面,腳面有變厚微脹之感。氣過解溪繞過外踝骨,沿雙腿外側直達會陰,過尾閭,到命門,由命門到神闕,最后回到下丹田。

    第四步:點按風市把氣藏。想大棱穴,雙手放松,十指自然下垂,十指有充氣感,兩掌捂于大腿兩側,中指尖正好點按在風市穴上。大腿感到兩掌熱乎乎的,如不熱雙手便離開大腿再捂,直到有熱感為止。這時意想把這股熱流收到會陰,而后由小循環過尾閭,到命門到神闕最后到下丹田。

    第五步:全身放松收功畢。氣收到下丹田之后,全身放松,松胯提膝三、五次,曲膝也就是想尾骨往腳后根上坐,再想膝蓋上天直立,最后松手腕,(想想手腕但手不動),松肘(想想肘但肘不動),松肩(想想肩但肩不動),松胯(想想環跳但胯不動),松膝(想想膝但膝不動),松腳腕(想想左腳腕、想想右腳腕,反復地想腳腕,想著想著腳有動意,此時則可輕松自由地走動了,至此收功完畢。
    以上講的是太極拳收式的功理功法。這些動作乃是入門初學的有形有意的東西。要堅持修煉,逐步達到連綿不斷又流暢自然,進而再達到無形無意的境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經過數年,乃至于十數年的純功方可登上太極之頂峰。

     
     

    <玖> 收式練習的注意事頂<2017.7.17>

    收式不僅僅是太極拳才有的式子,任何一個拳種都有。

    有不少太極拳愛好者在練習的時候,不太注意收式。事實上,想要太極拳的練習達到想要的鍛煉效果,練好收式是必不可少的。練習太極拳的時候,則應該特別的注重收式。實踐證明練太極拳必須認真做好“收式”,才能保證相應的鍛煉效果。

     
     

    練太極拳不僅練習套路時注意收式,練習單式時,每一式也都要認真地做好收式。曾經有一位大師說過,收式有“通三田,開三關’’的獨特的功能。對于治病強身具有神奇的效果。

    前輩們對練太極拳有攢功之說,他們認為每次練拳都有一定的收獲,要認真地把它積攢起來,鍛煉不是一步登天的,要一步一步的慢慢來,長期堅持。這樣日久天長,功夫慢慢地增長,到了一定的時候,就會由量變到質變,達到一個質的飛躍。有人練拳數年,甚至于數十年功夫仍不見長進,原因固然很多,其中有一條可能就在于他忽視了“收藏”這個環節,盤架子沒有認真做好收式。

     
     

    有的人練太極拳起勢的時候還很認真,準備時間比較充分,但對收勢馬馬虎虎,這是不對的。

    做好收勢有很多的好處,具體的就有以下的幾方面作用:

    一是穩定,一般收勢前后系列動作都是沉氣,使氣息逐漸平穩。使得長時間練拳的運動感逐漸恢復常態。

    二是呼應,收勢與起勢相呼應,使整個拳術套路有一個完整性,對身體各部分的鍛煉均衡。

    三是讓意念逐漸從動作引導中回復過來。練拳有特殊的意念活動,這是一種精神的“興奮”狀態,練拳結束,讓這種意念活動逐漸平和下來。

    四是使呼吸柔和。練拳時,結合拳式的呼吸會比平常有所不同,頻率、深度都有變化,通過收勢做好轉換。

    那么,要做好收式又應該做好哪些注意事項呢:

    第一、收勢動作要慢,要穩,把動作做到位,不要匆忙結束。

    第二、意念上不要一下從拳套中逃出來,要和動作相一致,把氣歸于丹田。

    第三、動作完成不要馬上走動,再靜立幾秒鐘甚至更長,讓身體站舒服了。

    第四、太極拳套路動作結束后,再做一些整理動作,如拍打全身、散步走動等。

     
     
    要堅持修煉,逐步達到連綿不斷又流暢自然,進而再達到無形無意的境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經過數年,乃至于十數年的純功方可登上太極之頂峰。

    <拾>太極拳,只有兩個動作
    (2018.12.17)

    太極拳只有兩個動作----起式和收式,一陽一陰的關系。

    太極拳就是這么簡單,起式,然后落下收式。太極不過兩種姿態:一陰、一陽; 練太極的人也不過兩種姿勢:抬起、落下。 起落時才能體會出陰陽平和; 舉放間方能凸顯出太極拳方圓; 懂得浮沉與舉放的時機則成就拳藝。一起一落,就是太極的陰陽。好似人生的起起伏伏,有高潮,有低谷,升降往復。拳若人生,起時坦然,落時淡然,拿得起放得下。待這拳盡具打完之后,自有人會記得你是如何的縱橫人生。

    低調的人,一輩子像打一套拳,拳是活的,心是靜的。一人,一拳,一陰陽,一世界,行云流水,任塵世浮華,似眼前起落,松肩,垂肘,中正,平和。拳罷,一收式,絕塵而去。只留下,讓人欣賞不盡的風骨云影。豁達一點,淡然一點,沉穩一點,隨意一點。習拳,品人生百態。

    一套太極拳下來,世界安靜了下來,喧囂、浮華如潮水般地褪去,一拳一人在凡世間,只剩下最純凈的自己,在這一刻,拳與人是如此地默契,拳...融水之潤、木之萃、土之靈、金之性、火之光,...冥思、純厚、虛實、洞徹,習拳之曠達隨心,釋拳之圓融自在,金木水火土乃拳之五性,拳與人......乃至真至拙至天然...... 
    懂不懂拳并不重要,先哲認為:“修煉太極拳,其實也是修煉人生”。打什么拳也不重要,適合自己的拳才是好拳。打拳就是“忙里偷閑,苦中作樂”。一拳一世界,每個拳友心中都有一方清雅凈土,可容陰陽,可納動靜。日日在此間醒來,不問凡塵,靜心享受其中!

    喜歡太極拳,無可否認的理由,那就是健康。打完拳以后渾身熱氣,只需一柱香的功夫就可一日鍛煉的需求,誰不想呢?打拳,其實也是品味一種文化。月色朦朧,將塵世喧囂化作成手中的一陰一陽,任時光一點點淡去,慢慢體會動靜的轉化與陰陽韻味。拳之道,拳知道,守一方凈土,盈一世清靜,因為懂得,所以豁達。愿每個人,在紛呈世相中不會迷失荒徑,可以屹立磐石上,陶醉拳藝中。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老司机导航亚洲精品导航| 人人爽人人模人人人爽人人爱| 日本高清视频色WWWWWW色| 少妇肉麻粗话对白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中文字幕| 国产桃色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手机看片AV永久免费| 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 | 92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481页| 人妻影音先锋啪啪AV资源|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 99在线精品国自产拍中文字幕| 亚洲熟女乱色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结果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AV电影网|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电影| 啊轻点灬大JI巴太粗太长了欧美| 国产成人亚洲日韩欧美|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555588| 国产女精品视频网站免费蜜芽 | 国产香蕉尹人在线视频你懂的| 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人人蜜桃麻豆 | 国产亚洲精AA在线观看SEE|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网站| 又粗又黑又大的吊AV| 精品 日韩 国产 欧美 视频| 双乳奶水饱满少妇呻吟免费看 |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 国产美女被遭强高潮免费一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姬喷水福利在线观看|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丰满|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AV福利 | 曰韩亚洲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视频| 亚洲 欧美 国产 制服 动漫| 狠狠做五月深爱婷婷伊人| 国产精品av中文字幕| 猫咪AV成人永久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年码AV片在线观看 | 国产高清在线不卡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