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提到了量子思維的四大基本法則:不連續性、躍遷、復雜因果關系、不確定性。好像一切都云里霧里,說不清道不明,沒有規律。 那我們如何應用量子思維呢? 量子力學與經典力學的一個主要區別,在于測量過程在理論中的地位。在經典力學中,一個物理系統的位置和動量,可以無限精確地被確定和被預言。至少在理論上,測量對這個系統本身并沒有任何影響,并可以無限精確地進行。而在量子力學中,測量過程本身會對系統造成影響。 量子力學中,結果的呈現不是簡單的因果關系。測量的方式、測量的主體也直接影響測量結果。而這些,不僅僅是一個物理現象,也同樣給我們的商業、工作和生活帶來啟示。量子力學中的結果和測量,有以下4個顯著特點:
本來是沒有確定的結果,是多種可能性的疊加態。最為經典的量子故事是前面講過的“薛定諤的貓”。其要點則是量子塌縮,即對一個由測量的多個本征態疊加起來的態進行測量時,這個態會塌縮成其中的一個本征態。 這有何啟示?疊加態是量子力學的一個概念,也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因為除了客觀的物質世界外,凡是需要我們主觀參與的地方,都具有量子屬性,可以用到量子思維。 疊加態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比如,美劇《越獄》里的男主角邁克爾是好人還是壞人?他是好人,同時也是壞人,看你從哪個角度去測量。 公司的同事小黃是能力強還是能力弱?他的能力強和弱也是一個疊加態。如果發揮他的特長,那他的能力相比別人更強。如果自己努力,時機恰當說不定能成為業界明星。如果他剛好在1999 年進入了馬云的創業團隊,或許他就是阿里巴巴的十八羅漢。當然,他也同時具備能力弱、完全沉淪的可能性。 到底是好工作還是壞工作?每一份工作,都是“好工作”和“壞工作”的疊加態。事少錢多離家近就一定是好工作嗎?但是一旦離開,會發現自己的經驗與能力在市場上已經沒有競爭力,找工作很困難,更別說好工作。 你的未來是成功還是不成功?你的未來是成功和不成功的疊加態,完全取決于你的選擇。
如前所述,不確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同時應注意到,盡管每次測量結果不能確定,但會呈一定概率出現結果。在電子的雙縫衍射實驗中,面對一塊兩條縫隙的隔板,每次打出一個電子,電子穿過縫隙后落點的位置無法確定,但電子落在哪個具體的位置有一個概率。 這又有什么啟示呢? 很早的時候,一些銷售大師就發現了這個銷售規律,那就是“銷售平均法則”——給它的定義是“拜訪的客戶越多,成交的比率越大”。 據一位銷售人員電話拜訪實際記錄顯示,電話拜訪100位客戶他的獲約客戶為36 人,那么成功比率為36%;拜訪200 位客戶他的獲約客戶為89 人,那么成功比率為44.5%;拜訪500 位客戶他的獲約客戶為285 人,那么成功比率為57%。你會發現,同樣一個人,銷售成交的比率卻在隨著總量在提升。反過來,“拜訪的客戶越少,成交的比率越小”,還是同樣一個人,銷售成交的比率卻在隨著總量的降低而降低。 從中,我們可以延伸出第一個實用意義:無論你的銷售能力是多好或者多差,你都可以完成你想要的目標,只是付出的程度不同罷了;剩下的就是你愿不愿付出和能不能付出的事情了。 成功是一種概率,沒有人能像牛頓科學中的公式一樣,根據規律,每次都能輕松地找到最短的距離或最優解決方案。成功的概率無論是低還是高,對于放棄者來說,失敗的概率都是100%。成功呈概率分布,關鍵是你能不能堅持到成功開始呈現的那一刻,成功貴在堅持。
不同的測量方式,會得到不同的測量結果。在雙縫實驗中,單個光子通過雙縫會展現出波的屬性,可以得到明暗干涉條紋,好像它同時穿過了兩條狹縫;但是如果你確切測量了光子到底通過了哪條狹縫,那么它將表現為粒子性質,不會產生干涉條紋。 其啟示在于:就像前面提到的,人是好人還是壞人、同事小黃能力強還是能力弱一樣,測量的方式不一樣,得到的結果就不一樣。同樣道理的另一句話特別狠:男人無所謂正派,只因受到的誘惑不夠;女人無所謂忠誠,只因背叛的籌碼不夠。測量的方式決定獲得的結果。 有一句話,可能大家聽得耳朵都快起繭了,不過還是蠻有道理的:不為失敗找借口,只為成功找方法。成功是需要正確的方式方法的,我們想成功,就要不斷地思考,找到更好的方式方法;假如我們失敗了,絕對不要找借口來掩飾自己的錯誤,而是要思考自己為什么會失敗,并找出解決的方式方法,為達到成功的目的而繼續努力。
測量主體不同,得到的測量結果也不同。一個測量儀器與一個量子系統發生作用,我們可以通過儀器的指示讀出測量后系統所處的狀態,這實際上是說儀器與系統之間建立了“關聯或糾纏”。當然,這里我們把儀器也作為一個量子體系來看待,只是它在我們眼中顯得“更經典”而已。當把這個測量過程放到一個大的環境中時,環境與儀器的作用會導致儀器處于確定的狀態上,我們根據儀器的確定狀態就可以讀取測量后量子體系的狀態。 其啟示在于:同樣的一個行業,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市場占有率。同一個部門,同樣的產品與政策,業績有高有低。同一個學校,同樣的專業畢業,個人成就有大有小。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的測量主體,我們每個人就是每件事項的主體,同樣客觀環境下,主體不同,獲得結果不同。 以上4 點,疊加態、概率論,講的是結果還沒有被確定。測量的方式和測量的主體是未決定結果的主要干預方式,測量的方式和主體決定結果出現。也就是說,在一定范圍內(辯證法,別鉆牛角尖),對于需要我們自己參與導致結果的事物,完全具有量子屬性。 如果我們用一個公式來表示就是:先出結果+ 測量方式 = 結果。如果用一句話來表達,那就是“先出結果后測量,結果一定會出來”。 量子測量是量子力學解釋體系的核心問題,而量子力學的解釋還沒有統一的結論。量子思維給人們提供了經典邏輯之外的更多樣的可能性。量子的世界和人的思想是如此的相似,量子思維在商業、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應用,必然也是“先出結果后測量,結果一定會出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