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鼽(變應性鼻炎)診療方案 中醫藥適宜技術 鼻鼽(變應性鼻炎)診療方案 一、概述 變應性鼻炎是接觸過敏原后,由IgE介導產生鼻粘膜炎癥,表現出鼻部癥狀的一種常見變態反應性疾病。部分患者合并哮喘,影響終身。傳統上根據接觸過敏原時間,將其分為常年性、季節性和職業性三種。變應性鼻炎是以突發或反復發作的鼻癢、噴嚏、流清涕及鼻塞為特征的鼻病。相當于中醫“鼻鼽”范圍。 二、診斷 (一)疾病診斷 1、中醫診斷標準 參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中醫耳鼻咽喉科學》第二版(王士貞主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年) 主要癥狀:鼻癢、噴嚏、流清涕、鼻塞。 主要體征:鼻黏膜腫脹,色淡白或色紅,鼻腔可有清稀分泌物。 病程:病程較長,反復發作。 病史:部分病人可有過敏史及家族史。 具備2個主癥以上,結合局部體征即可確診。 2、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2004年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分會制定的《變應性鼻炎的診治原則和推薦方案》。 變應性鼻炎包括:常年性變應性鼻炎和季節性變應性鼻炎。 1、病史及癥狀:具有個人或家族過敏性疾病史,發作期間具有鼻癢、噴嚏、流清涕、和鼻塞4項癥狀中至少3項。 2、檢查:鼻腔檢查可見鼻粘膜蒼白、水腫或充血、腫脹。變應原皮膚試驗呈陽性反應,至少1種為(++)或(++)以上。有條件者可行血清特異性I gE檢查。 季節性變應性鼻炎患者每年發病季節基本一致,且與致敏花粉傳粉期相符合,變應原皮膚試驗陽性主要以室外變應原(花粉)為主;常年變應性鼻炎患者在1年內半數以上的日子里有上述癥狀,變應原皮膚試驗陽性主要以室內變應原(螨、室內塵土等)為主。 (二)證候診斷 1、肺氣虛寒證:鼻癢,噴嚏,流清涕,鼻塞;平素畏風怕冷,自汗,咳嗽痰稀,氣短,面色蒼白;鼻黏膜腫脹淡白,鼻腔分泌物清稀;舌質淡,苔薄白,脈虛弱。 2、脾氣虛弱證:鼻癢,噴嚏,流清涕,鼻塞;伴有食少納呆,腹脹便溏,四肢困倦;鼻黏膜色淡,腫脹明顯;舌質淡、舌體胖、邊有齒印,脈細弱。 3、腎陽不足證:鼻癢,噴嚏頻頻,清涕如水樣;伴有形寒肢冷,夜尿清長,神疲乏力,腰膝疫軟;鼻黏膜水腫蒼白,鼻腔分泌物清??;舌質淡,苔白,脈沉遲。 4、肺經伏熱證:鼻癢,噴嚏,流清涕,鼻塞;伴有咽癢,咳嗽,口干煩熱;鼻黏膜充血腫脹;舌質紅,苔白或黃,脈數。 三、治療方案 (一)中醫辨證論治 1、肺氣虛寒證 治法:溫肺散寒,益氣固表。 方藥:小青龍湯加減。桂枝、芍藥、麻黃、干姜、細辛、炙甘草、半夏、五味子、葛根、黃芪。 注意:該方因無具體劑量,如有相關病情,切勿盲從,請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中成藥:玉屏風顆粒等。 2、脾氣虛弱證 治法:益氣健脾,升陽通竅。 方藥:補中益氣湯合蒼耳子散加減。黨參、黃芪、白術、炙甘草、陳皮、升麻、柴胡、蒼耳子、辛夷花、白芷。 注意:該方因無具體劑量,如有相關病情,切勿盲從,請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中成藥:補中益氣丸等。 3、腎陽不足證 治法:溫補腎陽,通利鼻竅。 方藥:金匱腎氣丸加減:熟地、山茱萸、懷山藥、丹皮、澤瀉、茯苓、熟附子、桂枝、麻黃。 注意:該方因無具體劑量,如有相關病情,切勿盲從,請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中成藥:金匱腎氣丸等。 4、肺經伏熱證 治法:清宣肺氣,通利鼻竅。 方藥:辛夷清肺飲加減。黃芩、梔子、石膏、知母、桑白皮、辛夷花、枇杷葉、升麻、麥冬、麻黃。 注意:該方因無具體劑量,如有相關病情,切勿盲從,請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中成藥:辛夷鼻炎丸等。 (二)中醫外治法 滴鼻法:應用具有芳香通竅功效的滴鼻劑。 (三)針灸療法 臨床上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用下面一種或幾種方法。 1、體針:選用迎香、鼻通、合谷、百會、足三里等穴。肺氣虛加肺俞,脾氣虛加脾俞,腎陽虛加腎俞。 2、穴位敷貼:用生白芥子等研粉,用生姜汁調和,取少許放在膠布上,敷貼于百勞、大椎等穴上。 3、耳穴貼壓:選神門、內鼻、外鼻、肺、脾、腎、過敏點等穴,以王不留行貼壓。 4、穴位注射:可選取迎香、合谷等穴,藥物可選黃芪注射液等。 5、穴位埋線:取迎香、肺俞、壇中、上星、大椎、至陽等。脾虛者加脾俞;腎虛者加腎俞、太溪;陽氣虛者加大椎、至陽、手三里、足三里。 6、灸法:選迎香、風池、印堂、百會、大椎、足三里等穴,懸灸、隔姜灸或熱敏灸。 (四)其他療法 1.局部按摩:用手指于鼻梁兩側上下摩擦。 2.理療:激光、微波等。 四、注意事項 1、避免或減少接觸過敏原。 2、早上用冷水洗面,晚上睡前以熱水浸足15分鐘。 3、自行鼻背按摩:每日早晚以雙手示指上下按摩鼻背至局部發熱感。 4、飲食指導:禁食牛奶以及奶制品,多攝取植物性食物。 5、飲姜茶。 五、難點分析及解題思路 過敏性鼻炎作為變態反應性疾病,具有發病率高,反復發作,病程長,難治愈的特點,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嚴重者可影響工作學習和生活,因此,如何消除過敏性癥狀,減少復發,縮短療程,提高治愈率等一系列問題成為治療上的難點。 難點之一:如何預防過敏性鼻炎的發生 我們知道過敏性反應主要是由于致敏原和有過敏體質的人群接觸后發生的異常變化,所以,預防過敏反應的發生應從消除致敏原和增強機體免疫力上人手,首先是盡量改善或轉換居住生活和工作環境,避免接觸過敏原;另一方面,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注意不要驟然進出冷熱懸殊的環境,常做鼻部按摩,如長期用冷水洗臉者更佳。對體質差、易感冒的人,可每月或每兩周連服玉屏風散或補中益氣丸、金匱腎氣丸等,以期達預防之功。有資料表明,中醫學的肺、脾、腎與機體免疫狀態有著密切關系,此三臟之氣健旺,則機體免疫功能正常,此三臟中任何一臟虛弱,都可影響機體的免疫功能,因此,中醫采用益氣固表,健脾補腎之中藥,防病于未然。 難點之二:如何從根本上消除過敏反應 這是中西醫都感到棘手的問題,特異性免疫治療(脫敏療法)雖然療效確切,但存在變應原特異性標準化問題,一般醫院尚難開展,且療程長,需在數年內反復進行,病者多不能堅持。非特異性療法雖屬對癥治療,能迅速控制癥狀,但不能改變患者的過敏體質,也就不能從根本上消除過敏性反應,達不到徹底治療魄月的。中醫對本病歷代均有論述,《諸病源候論》日:“肺氣通于鼻一其臟有冷,冷隨氣入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肺氣的充實有賴于后天水谷精氣的充養,《醫學入門》日:“鼻乃清氣出入之道,清氣者,霄中生發之氣也”,而《素問·宣明五氣論》日:“腎為欠,為嚏”,因此。其癥狀表現在肺,究其根本在于脾腎虧虛,扶正固本才是治療過敏性鼻炎的大法。 要從根本上消除過敏性反應,有效的減輕、消除癥狀,首先就要仔細分析發病的規律,找出過敏原,使患者盡快脫離引起過敏反應的過敏原。同時,本病的病因病機復雜,又受個體差異的影響,其發生、發展是一個虛實夾雜的過程,臨床表現各異,輕重不同,因此,治療方案要困人而異。中醫以整體觀念對本病辨證滄治,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四診合參,進行綜合分析,確定證型,選定針對性強的治療方案,要注意使整體與局部相結合,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內治與外治相結合,發揮中醫整體調節功能優勢,達到新的陰陽平衡。另一方面,隨著中醫藥現代臨床及實驗研究的發展,中醫藥理論得到了進一步發揮,實驗研究證明,脾與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密切相關,腎與中樞性免疫器官,骨髓與胸腺的功能相關,而且具有丘腦一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的功能。健脾補腎藥如白術、五味子、大棗、補骨脂、地黃、熟附子、山藥、菟絲子等,能促進腎上腺皮質的功能,并能降低IgE的水平和干擾素的水平而發揮抗過敏作用,同時補氣固表藥如黃芪、黨參、防風、桂枝、細辛、麻黃、柴胡、甘草等,可通過調整機體免疫功能,控制抗原抗庠反應,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恢復細胞生理功能而促進疾病的轉歸。中醫通過辨證施治的臨床實踐經驗采用溫腎健脾,補氣圃表之法,以達到強健機體,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而且避免了許多西藥的副作用,尤其對西藥有禁忌證的患者更顯重要。因此,本著治病求本的原則,采用溫陽健脾、補氣固衛是可以恢復病者體內的自穩平衡系統,達到陰平陽秘.正氣內存,邪不可干的目的,從而達到從根本上治療過敏性鼻炎。 六、療效評價 (一)評價標準 療效評定標準(參照2004年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會,《變應性鼻炎的診治原則和推薦方案》制定) 療效指數=(治療前積分一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 顯效:療效指數>166% 有效:療效指數26%-~66% 無效:療效指數<26%。 (二)評價方法 1.主要癥狀和體征的量化分級標準(參照2004年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會《變應性鼻炎的診治原則和推薦方案》制定)。 2.兼癥量化分級標準 聲明:內容來源于“中醫科常見病診療規范”。 編輯:竹葉 審核:蟲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