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憂/文 無憂簡介: 吳俊巧(無憂)是河北省中醫院中醫養生老師,曾獲河北省文明辦和燕趙都市報社共同主辦的“感動河北”2015年度人物獎,被粉絲們尊稱為“最美女醫生”。 一旦出現濕寒癥狀,如何調理呢?造成濕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總的原則就是——升陽健脾。我用五維養生法,給大家分析一下吧。 一、從心性方面除濕寒 大家知道脾主運化,脾虛了,就運化不了水濕,思慮重傷脾,所以我們平時要開朗樂觀、大度,遇事不要太糾結。小心眼兒或者壓力大都會傷脾。 二、從運動上除濕寒 運動就升陽,陽氣升起來,濕寒自然無處躲藏,濕毛巾掛在太陽下一照射就干了,跟這個道理是一樣的。運動就出汗,“出汗”就是“除寒”,中國的文字真是博大精深!每天早晨都去公園跑跑步,汗一出來,寒濕就排出來了。現代人濕寒重,跟運動少有很大關系。 對我們這些上班族來說如何運動?沒時間去公園,沒錢去打高爾夫,怎么辦? 其實,運動就在我們身邊,不只是跑步、游泳等叫運動,伸伸手、蹬蹬腳也叫運動。實在沒空出來運動那就做家務,家庭主婦把運動與家務活兒結合,擦地板的時候是下蹲運動,擦窗戶的時候是伸展運動,把各種家務活兒交替去做,在完成清潔衛生的時候運動量也就達到了。家務活兒做完了,家里一塵不染、整整齊齊,心情也會跟著快樂起來,約等于練了一套華佗老先生的“五禽戲”,還有利于搞好家庭內部關系,一舉好幾得。 經常運動的人會有這種體會:運動開了出汗了,會感到身體的躁動消失了,內心反倒平靜了,心情也會好起來。這是因為運動后體溫升高、血液循環加快,出汗時也帶走了寒濕和虛火,疏通了經絡。經常運動、經常從事體力勞動及做家務的人,會感到體內的熱量大,這是因為運動生熱,起到了驅散寒濕的作用。 三、從起居上除濕寒 熬夜傷陽氣,盡量早點睡覺。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不要穿潮濕未干的衣服,不要蓋潮濕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體上的水,吹干頭發。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開窗保持空氣的流通,帶走濕氣。臨床遇到濕寒重的朋友,無憂就建議他把臥室換到陽面,并減少待在空調屋里的時間,盡可能多沐浴一下陽光,正如《黃帝內經》所講,要“無厭于日”“若所愛在外”。晚上可以用花椒泡腳,每晚用花椒30粒-50粒,煮水泡腳就可以了。當你用溫熱的花椒煮水泡腳的時候,水的熱和花椒的熱會溫煦你雙腳的三陰三陽六條經絡,對腰腿痛、風濕、體內寒氣淤阻、年老體弱、皮膚不好都有效果。 四、從飲食上除濕寒,其要點是: 1.早晨吃三片姜。生姜去濕寒是很好的。 2.炒菜時多放花椒、白蔻仁、草果,祛除青菜的寒氣。很多除濕寒的中藥方劑里都有白蔻、草果。蔥、姜、蒜不僅是家里常用的調味料,還具有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例如,我們可以嘗試在家里煮一碗熱辣辣的姜湯,用姜湯的絕妙效用將體內的濕氣逼出來。 3.遠離冰鎮的飲料。冰鎮飲料最易導致濕寒,這個教訓臨床太多見了。大熱天人們都喜歡冰鎮飲料,在你熱得流汗的時候,馬上喝冰涼的飲料,胃里、心里都爽,可是你的身體會受損傷。為什么?身體正熱的時候,突然溫度降下來,那這個身體適應不了,就要調動我們自身的陽氣來中合冰水的冷。你要知道,你喝下去的是冰水,得到的是微不足道的一下子的舒服,水從0度到37度,耗費的是你的能量,浪費的是你寶貴的生命元氣,所以即使自己很熱也不要喝冰水。 4.多吃健脾的食物。比如:蓮子、炒薏米、茯苓、白扁豆、芡實等,這些都可以健脾祛濕。注意:濕寒重的人食用薏米要選炒過的,因為生薏米性微寒。 5.濕寒重的人要注意喝水問題。舌頭胖大,白膩,有齒痕的濕寒重,可就不能大量喝水了。有一種人明明是濕寒體質,偏偏口干口渴,喝了很多水,連連去廁所,一停水就口渴、脈緩,有的還伴有腰酸、腰疼。這是為啥?脾腎陽虛,命門之火不足了。您的柴火不夠了,米飯在上面能蒸熟嗎?溫度不夠,涼水蒸大米,怎么也蒸不熟,就如您喝多少水都口渴一樣。怎么辦?填油加火唄!這種情況,您要是大量喝水,身體可就越來越差了。 五、傳統中醫除濕寒的方法: 1.作為非處方藥的藿香正氣水、藿香正氣丸,對付這種寒濕癥狀是再合適不過了。“藿香”“正氣”,它的名字其實已經給了我們很多啟示,即除陰霾濕寒而復正氣。藿香正氣是傳統中醫藥的經典老方,適用范圍廣,但主要還是用來理氣祛濕和驅寒,而非目前人們認為的解暑特效藥。藿香正氣類感冒藥是在古方藿香正氣散的基礎上經現代工藝加工而成,具有辛溫解表、散寒、除濕、止嘔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療體內寒濕較重同時又受風寒外邪所導致的感冒。 2.參苓白術散。參苓白術散能治什么病呢?《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里有一個經典方子,不但能治療脾虛挾濕,還能久服用于養生、美容和保健。我平時常將參苓白術散作為脾虛濕盛的鞏固治療,不管是兒科疾病還是內科雜病,只要這些疾病符合脾虛濕盛的特點,用參苓白術散往往都能獲得不錯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