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言人前風光,可知背后煩憂?
知否?知否? 應是華夏人壽! 今天,業內正在流轉“華夏人壽裁員”的公文 裁員、減編、控制薪酬! (感興趣的看我們的微博有發布哈!)
到底,華夏人壽怎么了?
三年時間,原保險保費規模超越8家,
華夏人壽,升至壽險老四!
大家往往更關注他的高增長。 從各項指標看, 華夏人壽近三年發展也確實很好!
但是,我們更關心 這種增長是否可持續? 今天的裁員消息,也是側面
佐證了“13精”對華夏發展不可持續的擔憂!
仔細看,后面是重點! (捉急的親們,可以跳過經營業績的部分) 2.保費收入 原保費排名升至第四, 規模保費排名升至第三! 三年時間,華夏人壽總資產、保費規模都實現了飛躍,排名逐年上升。投資款占比也迅速調整,從75%迅速下降至31%。從經營規模角度講,實現了快速擴張~
5.華夏的“13精”壽險公司 綜合競爭力排名不斷上升!
華夏人壽能夠取得現在的經營業績 “13精”必須肯定!
但是,我們對華夏也有擔憂! 從償付能力充足率的角度看,華夏的綜合能力充足率一直維持在125%左右,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一直低于100%。
從杠桿率的角度看,華夏的杠桿率常年高于22,較行業平均水平超出了一倍之多!
從外表看,似乎沒有什么問題!
償付能力兩項指標都達標!而只要償付能力沒有問題,杠桿高點也是可以的!
但是,這個償付能力充足率 似乎有隱情!
華夏人壽近年保費規模不斷擴張,規模保費較2016年提升了500億。規模擴張,償付能力充足率必然下降,除非實際資本提升!
無論是以資本補充債或權益資本,都可以提升實際資本!
受Tomorrow系影響,遲遲未增資
然而,華夏人壽近三年由于股東層有Tomorrow系的影子,而Tomorrow系的掌門人Mr.Xiao如今不明蹤跡(受野蠻人事件影響),難以獲得股東方的增資。
雖傳聞中天金融即將購入華夏人壽股權,“接手“華夏!但是,至今也沒有后續消息。
獲得不了權益資本,就只能依靠發行資本補充債進行附屬資本補充,而近期華夏人壽也沒有發行債券~
那到底, 穩定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從哪里來?
只有兩點: 1. 大比例de分出! 2. 附屬資本之謎? 2017年,受保險業“回歸保障,保險姓保”的影響,華夏人壽調整投資款所占規模保費比重,規模保費略有下降。
但是,當年原保費收入爆增1倍,從454億增至870億!
原保險保費增長一倍,將會導致償付能力充足率的迅速下降。而沒有資本注入的華夏,只得大額分出!
2017年,華夏分出保費203億! 為保償付能力,不得已而為之?
與行業對比看,除2016年分出保費較行業明顯過低外,其余年份分出比例與行業基本持平。
而2017年,分出保費比例高達22.69%,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這或許是華夏的經營層為了保障償付能力充足率,不得以而為之的策略。從結果看,通過分出也確實保住了!
2018年華夏的年度報告還未披露,但想必分出保費必定會更高! 根據華夏人壽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公司一級附屬資本規模到達了154億元,占核心資本比重24.5%,如上左圖所示。
而壽險行業五大公司附屬資本占核心資本的比重僅為1.4%,如上右圖所示。
盡管華夏人壽的附屬資本占核心資本比重低于監管的最高限(100%)要求。
但是,如此高的附屬資本占比 仍然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
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第1號文第十八條指出,次級定期債務、資本補充債券、次級可轉換債券等長期債務可視為非認可負債。
華夏人壽2017年度信息披露報告顯示:
2014年發行了次級定期債券(10年期)22億元; 2015年發行了第一期資本補充債(10年期)80億元; 2017年應付債券余額為103.3億元。
按照監管規定,這兩筆融資可視為附屬資本!
然而,仔細一算才發現: 這與2017年末148.5億元的附屬資本, 還有45億元規模的差額!
細細一算,自2011年以來,華夏人壽籌融資的歷程可謂是波瀾壯闊。
華夏人壽從2010末的22億元注冊資本,增加到2017年末的153億,增加了近7倍規模;發行債券規模2017年末余額103.3億元,這也是我們上述可查據的附屬資本來源。
而剩余的45億元的附屬資本到底在哪里呢??到目前,我們還沒有找到~
由上可知,華夏的手續費及傭金支出和業務及管理費都要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將近5個百分點,合計高于行業7個百分點左右。
雖然華夏的保費增速遠超同業,但其市場投入也遠超同業! 
華夏從量化風險結構來看,保險風險占比比行業低近15個點!
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占比比行業高15個點,表明華夏人壽的保險負債端和資產端的風險還是偏離行業的! 華夏經營業績值得肯定 ! 但是,償付能力有隱憂:
第一,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已經低于100%!
第二,杠桿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第三,增速遠超同業,其市場投入也遠超同業!
第四,現在華夏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過去三年一般都穩定在120高一點點,主要依靠分出保費和內部融資來保障!
如果這是可持續的,那么我們只能說華夏人壽的經營層絕對是壽險業最好的!但依據我們所掌握的知識而言,我們認為這是非常非常難的!
以業內經營比較好的中國人壽、平安人壽為例,其發展除了內部融資(自身盈利)以外,適時的資本補充機制都是必要的,中國人壽就剛剛獲準發行資本補充債券。
第五,對于華夏而言 可能需要認清幾個問題的重要性順序
1.償付能力充足率; 2.資本補充的途徑和時間; 3.現金流; 4.保費增速。
第六,一旦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 跌破120%,可能是惡性循環!
由于目前保監會資金運用部掌握的是120%的標準,很有可能給華夏帶來投資上的束縛,進而會引致負債端成本與投資端收益的不匹配,然后可能是惡性循環! 華夏人壽2018年能取得這樣的經營結果, 實屬不易! “13精”是給予極大肯定的!
但是,我們對華夏有一個善意的建議:
華夏目前缺的不是保費! 而是資本和時間!
對于華夏人壽而言,
當前最重要的并不是保費和增速,
而是資本和風險!
再保盡管可以部分解決這個問題,
但似乎不是一個最根本的方法。
可持續的方法是資本,
要么是附屬資本,解決眼前的問題!
要么是權益資本,解決長遠的問題!
對于華夏而言,
時間才是更寶貴的資源!
以上數據,均來自“13精”數據庫! 關于數據庫參見下方第一條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