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找寫作的真相】目錄【上一篇:小說設計·下篇】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們談到了小說設計,故事設計是小說設計的其中一項,有時候在我們無意識當中就已經做了這件事情。當我們來了靈感,我們很容易會想到一些場景片段,一些故事的進展過程,為了不讓自己忘記這些重要的東西,我們會把它們以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當這些內容顯得雜亂無章,我們會不定期將它們整理,有時候會按時間順序把事件場景排列下來,有時候會將相關的內容分門別類。在整理這些信息的過程中,我們很容易受到啟發(fā),從一個點子想到另一個點子,腦袋中的故事會越來越完整。這樣的事情可能很多朋友都做過,這就是小說設計,而其中關于故事線構思那部分的工作就是故事設計。 故事設計常用的方式就是寫大綱,那么大綱是什么呢?對照我們上面所說的內容,我們按一定順序把事件場景排列下來,這就是一份故事大綱。當然大綱有各種形式,可以寫得詳細,也可以寫得簡略,只要作者能夠從中看到故事發(fā)展的過程,都可以認為是故事大綱。 大家看得比較多的大綱是故事簡介的形式,用簡單的語言把故事交待清楚。寫給別人看的大綱一般都以故事簡介的形式來寫,特別是給編輯投稿時附上的故事大綱務比要把故事講得清楚。下圖是故事簡介式的大綱。 ![]() 在寫作初期,我們連故事都還沒有完全想清楚的情況下,我們的大綱可以寫得更隨意,只要自己能看懂就可以。我自己所用的方式就是事件列表的形式,用一兩行字簡單交待一個事件,將這些內容排列下來就是一份大綱。事件列表有一個好處就是修改方便,要添加事件只要加行一行字。事件的先后順序也清晰,找事件也容易定位。接下來所說到的大綱都專指這種簡略的大綱。 ![]() 我們可以把大綱看作是故事的設計草圖,通過大綱的內容,我們可以提前預覽小說故事大概的樣子。在小說層次那里我們提到,故事是小說的骨架,而大綱就是故事的骨架。當我們把大綱寫出來,小說的骨架就可以被直接看到,故事的走向一目了然。
我認為寫大綱的好處有幾個方面,可以讓小說創(chuàng)作更容易。 寫大綱的第一個好處: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寫大綱可以激發(fā)靈感。 在構思初期,我建議大家盡量多地收集靈感點子,找個相對安靜的地方,靜下心去想小說人物可能會遇到什么事情。這個階段不要限制自己的想象力,想到什么都可以記錄下來,有沒有用以后再說。 有些想法如果不寫出來,它就是模糊的感覺,也許是一兩個不太明確的畫面。任由它在腦袋里游蕩發(fā)酵,可能一直不會發(fā)展成有用的點子,也很容易就忘掉。但如果寫出來,它就變得清楚,還可能讓你從這個點子突然聯(lián)想到另一個點子。記錄點子這個過程,本身就很有創(chuàng)造力。 寫大綱的第二個好處:梳理故事情節(jié),把散亂的事件點子整理成相對完整的故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對故事的走向會更加清楚,也能加深對故事的印象。之后就算不看故事大綱,也能記得一些關鍵的事件,以及記得主要的發(fā)展方向。寫出大綱只是順便完成的產物,真正重要的是構思的過程。有的人沒有寫大綱的習慣,但是在寫作之前他已經在腦袋里把故事的走向整理清楚,他不是不需要大綱,只是把大綱記在心里。 寫大綱的第三個好處:在構思初期就可以對故事線進行調整。當我們把故事骨架抽取出來,我們可以初步判斷故事情節(jié)的起伏是否合理,哪些地方表現力不足,哪些地方需要增加過渡事件。在正文寫作之前就把故事理順,在之后的寫作和修改過程中可以省去一些麻煩。 寫大綱的第四個好處:避免寫作疲勞造成故事水準下降甚至“爛尾”,降低出現卡文的機會,降低卡文對規(guī)律創(chuàng)作的傷害。長篇小說的篇幅從幾萬字到幾十萬字不等,創(chuàng)作時間的跨度可以是幾個星期到幾個月,甚至幾年都不等。在這么長的一段時間里,好的寫作狀態(tài)不能一直保持,有時候寫著寫著就不知道該怎樣接下去,有時候擱筆太久前后的情節(jié)轉折突兀。 大綱的存在意義可以理解為跟時間作斗爭,大綱就是我們靈感的結晶,把我們的故事思維狀態(tài)固定下來。有了這張設計圖,我們在小說創(chuàng)作的過程時刻有參考依據。每當我們覺得劇情發(fā)展開始不對勁的時候,都可以對照大綱及時把故事主線拉回正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可以預先確定我們的寫作方向,避免劇情發(fā)展失控。 在短期內設計連續(xù)的情節(jié),可以防止前后情節(jié)出現邏輯錯誤,事件之間的連接性更流暢自然。創(chuàng)作過程中,作者的思維狀態(tài)一直在變化,原來很清晰的故事可能會慢慢模糊。寫過完整作品的朋友不妨回想一下,你的小說在寫完一年之后,你是否還對故事的詳細情節(jié)和相關細節(jié)了然于心?即便創(chuàng)作時間維持在幾個月之內,開頭和結尾的一些邏輯都有可能對應不上。小說創(chuàng)作中常見的一個問題就是“爛尾”,開頭寫得不錯,后面的結局明顯讓人失望。那種感覺是以作者的寫作功力,他完全可以寫一個更好的結局,但因為寫作疲勞或者其他問題的影響,會出現不如人意的效果。
寫大綱沒有標準,只要能夠做到提前構思出故事線,作者喜歡用哪種方式來實現都沒有關系。接下來我會分享我的實際操作方法。 寫大綱的第一步還是構思點子,將一個點子寫出來,這是最初的創(chuàng)作。我習慣在電腦上用文本文件整理這些點子。我盡量給每個點子具體化,讓它看得到摸得著,可以直接應用到故事設計當中。有時候點子不一定是畫面,也可以一句很有感覺的話,這時候把這句話寫下,然后設想這句話可能會在什么情況之下說出來,在那個時候人物正遭遇著什么樣的事情。這樣聯(lián)想下來,原本沒有想到的東西都可以意外獲得。 說到這里要先扯一些題外話。有些朋友問我,怎樣去構思點子,這一點我目前沒有辦法教導。我認為這跟一個人的靈感狀態(tài),以及想象力水平有關,更偏向于個人天賦上的東西。我的靈感點子往往就是畫面和感覺,它們可能隨時會出現。看書、聽歌、看電影、臨睡之前,都有可能會突然靈光一閃,獲得一些讓小說更有趣的想法。 每個時期的靈感狀態(tài)都不一樣,跟寫作經驗也沒有直接關系。十幾年前,當我剛剛開始寫小說的時候,我的靈感狀態(tài)就比較好。每隔一兩個月都會有寫一部新作品的沖動和想法,一般也可以在一個星期內想到一個不算俗套的故事。那個時期的寫作難題在于沒有太多寫作時間,在大二大三那個時期,我可以抽空寫出幾部中篇小說和十幾萬字的長篇小說。當時的狀態(tài)是,只要我愿意去寫,總能寫出一點什么東西。 在我工作的那幾年里,經常精神緊張,那個時期的靈感狀態(tài)就不如從前。當我開始全職寫作之后,安心寫存稿的那個階段靈感狀態(tài)不錯;當我到處投稿希望取得一些成績的那個時期,精神壓力比較大,靈感狀態(tài)也不太好。關于靈感狀態(tài)的話題,我可能會在接下來的分享里設為一個獨立的章節(jié)來詳細探討。 在收集靈感點子這方面,我發(fā)現我在深夜做這事的效率一般比白天高。我試過幾次,在深夜時分,如果我的精神不太疲倦,我用筆在本子上寫寫畫畫比較容易想到有趣的點子,有時甚至可以一下子想通一個大情節(jié)的經過和高潮事件。在那種狀態(tài)下,點子是自動爆發(fā)出來的,不必用力去想,只需要快速記錄。如果靈感不太好的情況下,有時坐著寫畫良久也沒有獲得讓自己滿意的點子。大家可以回憶我之前提到“噴泉”和“地下水”的比喻,就是不同狀態(tài)下構思點子的難易寫照。 當我獲得一定數量的點子之后,我會開始整理這些想法。首先我會選出其中明顯的事件或者場景,將這些點子按時間順序排列,這個整理之后我就初步得到一條故事線。接下來,我會將零散的點子再細看一篇,看看哪些點子可以改編成事件,然后將這些事件加入到故事線的相應位置。 有些點子本身不是一個事件,可能是某個人物到了某個時間點處于一種特定的狀態(tài)。比如主人公經過某次打斗之后受了重傷,從那以后他的一項能力被禁止使用。這些點子可以跟具體某個事件場景融合起來,我也直接修改那個事件。 經過整理之后,事件列表的內容會越來越豐富。接下來我會分析一下這個列表中的事件,看看哪些事件會有特別大的吸引力,或者是故事的轉折。我對這些事件標注為關鍵事件,它們會成為故事的小高潮。然后我再檢查這些關鍵事件,看看它們的間距會不會太密集,如果太密集到時候會造成審美疲勞,需要加入一些過渡性事件,將它們的間距拉遠一點。如果關鍵事件相隔太疏,到時候故事讀下來會顯得平淡拖沓,那么我會考慮砍掉一些平淡事件,或者在特別稀疏的地方加入小高潮。我這樣處理是為了讓小說的節(jié)奏感更好,故事發(fā)展的快慢、情節(jié)起伏的幅度,都可以做到心中有底。不必在寫正文的時候不斷往回看,檢查這些問題是否處理得當。 當故事線足夠長的情況下,我還會嘗試給故事線分階段,每個階段當成一個小故事來寫,設置開始、發(fā)展、高潮。其實每個階段也可以看成一部中篇小說,一部幾十萬字的長篇小說可以分拆成若干部中篇小說來完成。將小說劃分階段,在寫作過程中更容易估計進度,哪個地方應該詳寫,哪個地方應該略寫也能心中有數。 在劃分故事階段這一點上,可以先構想故事線,然后再劃分階段,也可以先劃分階段,然后在每個階段填充相應的事件。這兩者之間沒有一個必然的先后順序。比如下面就是一個先劃分階段再構想相應事件的過程。在寫作之前我先確定至少有這幾個關鍵事件(高潮事件),當我把這幾個事件寫完,這部小說也達到我預期的效果。 ![]() 事實上,大綱不是一下子就能寫得很完整,每個人每個時期的靈感狀態(tài)都不一樣,有時候在兩三天時間內就把故事過程完成80%以上,而有時候可能在一兩個星期內也只完成50%,甚至有些關鍵的地方沒有想通。如果實在想不通,又感覺短期內沒有辦法想通,那就開始寫正文,在寫正文的過程中也許某一個瞬間就可以想到解決辦法。我在準備寫一部小說之前,在構思階段我沒有辦法把故事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想清楚,我最多就是把幾個關鍵的地方想出來,然后加入一些過渡事件,感覺完成度在六七成左右就開始寫正文了。在寫正文過程中,我要不斷細化大綱。 有些朋友擔心寫了大綱會束縛故事的走向,如果后來想到更好的方向怎么辦?很簡單,你可以隨時修改大綱。大綱只是一個設計草圖,意味著故事寫得再差也就這個樣子,在后來的寫作過程中想到更好的點子是極正常的事情。如果某個地方后來想到的方案更好,完全可以替代掉。 對于還沒有寫到的情節(jié)故事,大綱可以隨時改,隨意改。對于已經寫出來的部分,最好不要在一開始就反復改,這樣容易造成心累,不利于之后的寫作。有不少朋友常會問這樣一個問題:明明已經寫了大綱,但寫正文的過程中還是不按大綱的路線寫。這同樣是極其正常的事情,大綱最大的意義就是在初期就拓寬故事格局,保證故事的完整性,它不應該成為后來限制我們想象力的東西。 大綱其實就是修修補補的東西,每次回看可能收獲都不一樣。我認為修改大綱有兩個前提:第一點是,后來修改的點子比原來的好;第二點是,不要破壞故事的完整性。如果改了某個地方,后面的情節(jié)全部都接不上,那么最好先把后面的情節(jié)再構思好,讓大綱比較完整了再繼續(xù)寫。 當我計劃寫一部比較長的小說,我會先確定幾個關鍵大事件,然后劃分成幾個階段,每個階段預計寫六萬字到十萬字。前面的階段我會想得比較細膩,一個場景接一個場景都連通起來,直到小高潮結束。后面的階段我不會想得太細致,可能只留幾個大事件和幾個過渡事件,等寫到那個階段之前再細致構想。正如前面所說,大綱會一直改,后面的階段如果在一開始想得太細,到時候可能要改動的地方比較多。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習慣,我還是覺得把故事想得清楚細膩再寫有莫大的好處。 在構思結局這個環(huán)節(jié),我會遇到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我想不到細膩的結局場景,只是憑感覺給結局預留方向,比如要解決掉某個困難,男女主角到時候的關系怎樣。在寫作過程中看看有沒有靈感想到更好的結局。第二種情況是,我已經想到非常好的結局場景,然后我就先把這個場景定下來,然后反推前面的情節(jié),確保故事線可以自然接住這個結局。所以說,構思故事未必要從頭到尾來做,可以從中間開始想,然后向兩邊推;也可以先從結局開始想,然后向前面反推。 如同之前所說,寫大綱最大的好處是激發(fā)靈感,而且沒有固定的形式。在我接觸過的寫作技巧教程里,還有一種卡片法的構思方法。就是買一些紙質的卡片,用筆在卡片上寫下自己的靈感點子,這些點子可以沒有明顯的時間順序。當作者把一堆卡片鋪開在桌子上,可以更容易將這些獨立散亂的靈感碎片組成小說片段。還有一些作家用卡片構建故事場景,他們認為這些場景是小說的主要內容,把這些場景都寫進小說,作品的完成度也差不多了。 我個人認為,卡片法跟上面提到的大綱構思方法原理是一致的,只不過是用不同的工具來實現。構建大綱常用的工具還有思維導圖軟件,表格軟件,只要適合自己的工具都可以嘗試去用。 |
|
來自: 冬天惠鈴 > 《A04小說/編劇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