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感悟(一四二) 文/王營 原文:7.17 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譯文:7.17孔子說:“多給我幾年時間,到五十的時候歲學習《易》經,以后便可以沒有大的過錯了?!?/font> 感悟:關于本章的理解,學術界向來見仁見智。有人認為,孔子五十歲才開始學《易》,還有人認為,“五十”是“卒”的誤讀,“易”應讀做“亦”……,凡此種種。不過,據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載:“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于《易》則彬彬矣’?!卑凑者@種說法,孔子到了晚年才喜歡《易》,并且對《易》做了深入的研究,寫下了自己讀《易》的心得“十翼”??鬃踊盍似呤鄽q,五十歲肯定還不能算是晚年,因此我認為,這句話是孔子晚年說的,是對他一生學習生涯的回顧,意思是:如果時光能夠倒流的話,我一定從五十歲的時候開始學習《易》經,那么以后就可以不犯大的過錯了。 為什么孔子認為五十歲才比較適合學《易》?孔子說過:“五十而知天命”,也就是說五十歲是一個人應當“知天命”年齡,到了這個年齡,一個人對人生已經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無論成功,還是失敗,每個人都有自己對人生的一番解讀,而《易》經就是一部研究“天命”、“性理”的書,此時讀《易》,可以很好地觀照自己五十年來的人生經驗,明確今后的人生方向。孔子是相信“天命”的,以他對《易》的深入研究,可以肯定他一定也會占卜預測,也知道了自己一生的命運,所以他說五十歲學會“易”,以后便可以無大過了。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是我對這段文字的一點兒揣測,不管是否正確,但有一點還是應當肯定的,那就是孔子到了晚年還再堅持學習,學習內容還是高深莫測的《易經》,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就,孔子讀《易》后所寫得“十翼”,至今仍是易學研究最寶貴的資料,令人難以望其項背。這種學而不厭,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是現代人難以企及的。 |
|
來自: liuhuirong > 《論語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