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推拿與養生 2019-01-24 16:14:49 穴位是人體很重要的一部分,以穴為切入口的保健治療也是中醫很重要的一種療法。人體共有四百多個穴位,每個穴位的位置、功效,重要程度各有不同。但是以下十個穴位是中醫中非常重要的穴位,也是大家保健養生著重注意的穴位。 1.足三里 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 一是扶正培元,強脾健胃; 二是促進新陳代謝,強壯肌體; 三是提高內分泌系統功能,增強免疫能力。 叩拔足三里,對消化系統、神經系統、血液系統、循環系統、內分泌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的疾病有預防和治療作用,尤其對消化系統的疾病、功效更為明顯。 2.關元穴 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 一是培根固元。 二是培腎壯陽,補腎壯陽,調經固沖,清熱利濕,此穴有培腎固本,調氣回陽,主生殖,主元氣之功效。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 三是補虛固本。此穴能增強生殖系統功能,提高免疫能力,防止衰老,主治諸虛百損,壯一身之氣。 3.中脘穴 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一是能調脾胃; 二是能降逆化滯。此穴有調胃和中、補虛益氣、納谷化濕,降逆止嘔之功效。 4.內關穴 在前臂掌側,當曲池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 一是能理氣活血; 二是能安神定志。 5.合谷穴 食指拇指并攏,虎口處出現隆起肌肉,狀若山丘。 一是能清熱解表; 二是能疏筋散風,通降腸胃。其中最主要的功用是清熱鎮痛。 6.涌泉穴 在足底部,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與后三分交點上。 一是清腦醒神,二是安神定志,三是清熱散風。 對此穴位經常拔罐,可以導引腎經虛火及上焦濁氣下行,并有疏肝明目、清喉定心之功效。可以降血壓,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助于防止老年性手足麻木及浮腫的作用。 7.陽陵泉 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一是通筋活絡;二是疏經利節; 三是清熱利膽。 8.風池穴 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一是清心明目;二是清熱散風; 三是通竅活絡。 9.殷門穴 在大腿后面,當承扶與委中的連線上,承扶下6寸。 一是通經活絡; 二是疏通筋脈。 10.命門穴 位于腰部,當后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一是補腎調經; 二是理腸固脫。 健康是無形資產,養生是銀行存款。別的都是虛的,只有健康是真的。無論你想做什么,沒有健康都是空談,健康要從日常做起,從養生開始。為了健康,多了解一些人體知識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