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狄仁杰,大家都不陌生,在《神探狄仁杰》三部曲里,幾乎把狄仁杰刻畫成了神的化身。狄仁杰和元芳的絕妙組合,更演繹出了一個網絡段子,“元芳,你怎么看?” 在整部《神探狄仁杰》三部曲里,武則天雖是配角般的出現,但是呂中老師的經典表演,還是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剛正不阿,氣度軒昂,把一代女皇的氣質演繹的淋漓盡致。 細心的觀眾,可能都有所注意,武則天一直對狄仁杰都是十分敬重,也許給他了很多特權,甚至還稱之為“國老”,這時候就有人懷疑武則天和狄仁杰有不正當的關系,甚至這一觀點一段時間在網絡上還流傳的沸沸揚揚,這到底怎么回事呢? 首先,我們先從頭來梳理狄仁杰的身世。公元630年,狄仁杰出生于山西并州,也就是現在的山西太原。祖父狄孝緒,曾任貞觀朝尚書左丞,父親狄知遜,任夔州長史。可以說出身于官宦之家,從小受熏陶,想必從小不凡。 說實在的,狄仁杰的爺爺和父親,雖有從官,但是社會背景也不是很深,最初他也是通過科舉考試及第,才做官的。最初官職是汴州判佐。 狄仁杰性格剛正不阿,從不屈服權貴和社會,武承嗣看他不爽,就讓大唐第一酷吏來俊臣來收拾他,剛做官不久就被誣告,后來還是閻立本受理訊問,最終弄清事實真相,狄仁杰才洗清冤白,得以重見天日。 說到閻立本大家也不陌生,他是大唐第一畫家,他的仕女圖名震天下。后來閻立本發現狄仁杰是一個德才兼備的難得人物,謂之“河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于是就推薦狄仁杰作了并州都督府法曹。在此任內,狄仁杰通曉了吏治、兵刑等封建典章和法律制度,這對他成長起了很關鍵的作用,也是他斷案如神所積累的基本功。 唐高宗儀鳳年間,狄仁杰升任大理丞,執法不阿,兢兢業業,一年中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到1.7萬人,無冤訴者,一時名聲大振,成為朝野推崇備至的斷案“神人”! 到了武則天大周時期,剛開始狄仁杰的官職也不是很大。只做了個寧州(今甘肅寧縣、正寧一帶)刺史。在此期間,狄仁杰注意妥善處理少數民族與漢族的關系,做了不少業績,后來在郭翰的舉薦下,榮升為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撫使。 垂拱四年(688年),博州刺史瑯琊王李沖起兵反對武則天當政,豫州刺史越王李貞起兵響應,武則天平定了這次宗室叛亂后,派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后狄仁杰被卷入政治斗爭,被張光迅誣陷,被貶為復州(今湖北沔陽西南)刺史,入為洛州司馬。 但是,狄仁杰的才干與名望,已經逐漸得到武則天的贊賞和信任。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才被任命為戶部侍郎、同鳳閣(中書省)鸞臺(門下省)平章事,開始了他短暫的第一次宰相生涯。做了宰相以后,他更加嚴以律己,一心為國為民,逐漸深得武則天信任。 尤其是在武則天立嗣的問題上,狄仁杰據理力爭,多次和武則天理論,最終武則天感悟,聽從了狄仁杰的意見,親自迎接廬陵王李顯回宮,立為皇嗣,唐祚得以維系。 狄仁杰因此被歷代政治家、史學家稱為有再造唐室之功的忠臣義士,大唐中興第一人! 狄仁杰在武則天一朝,所作的貢獻無人能及,武則天對他的信重也是群臣莫及的,她常稱狄仁杰為“國老”而不稱其名,也是對狄仁杰的敬重。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慟,武則天哭泣著說“朝堂空也”。贈文昌右丞,謚曰文惠。唐中宗繼位,追贈司空。唐睿宗又封之為梁國公。 由此可見,狄仁杰的一生,所有功名也都是通過自己的辛苦掙來的。根本不是坊間傳聞的那樣,與武則天有不正當的關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