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料到,一對山村老夫婦,成了2019年第一對感動大熒幕的國民CP。 許多在大城市漂泊的青年,每年只有春節假期,能夠與父母和故鄉短暫會面。故鄉,在這些年輕人心中,已然面目模糊、搖搖欲墜。 豆瓣大神“飯叔”陸慶屹,耗時四年,用鏡頭記錄下游子與故鄉父母邂逅的四個春天。 觀眾走出影院驚呼:“本以為是沉悶文藝片,沒想到這么暖!”“有這樣的父母,每天都想過年啊!” 的確,片中陸運坤李桂賢夫婦(下文簡稱陸爸陸媽)的日常生活,為當代中國父母提供了極佳的養老范本。 究竟是什么,讓這對老年夫妻成為青年人心中的“甜蜜爆款”和“銀發超人”呢? 01. 互相欣賞,老有所愛 影片全部在貴州獨山——導演的家中實景拍攝,主人公便是他的父母兄姐四人: 陸爸是退休物理教師,酷愛音樂;陸媽生性樂觀,操持家中衣食起居。 陸姐姐是老三屆高考生,到東北念書后即在那邊安家;陸哥哥是11歲考入大學的神童學霸,在北京工作多年。 哥哥姐姐和陸慶屹一樣,只在每年春節回鄉探望父母,所以二老每年春節前,都會備足年貨,等待孩子們歸來。 鏡頭下的陸爸陸媽,哪怕在最忙碌的大年三十,都要在晚飯開工前娛樂一番:陸媽在廚房跳著舞羅列菜單,陸爸在自錄樂曲中手書春聯,子女們一到家,全家便歌聲四起、琴瑟和鳴,羨煞四鄰。 二老保持快樂的秘訣是:有自己終身熱愛的事業。 陸爸吹拉彈唱樣樣通,能親手制作各類樂器,還在互聯網浪潮中學習數碼錄音剪輯;陸媽在當地常年擔任文藝團體主力,能歌善舞,聲名遠揚。 老太太總愛唱當地一首民謠,當中一句是“人無藝術身不貴,不會娛樂是蠢才”。 娛樂,不僅是歌舞戲曲,也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二老半輩子沒去理發店,得閑就互相修頭染發;親友到訪,便拿出最好的飯食飲酒祝歌;天氣晴好時,還會穿戴立整地上山尋草藥、采山泉、打野菜。 強度得當的勞作和常年愉悅的心情,讓古稀之年的二老始終保持著鶴發童顏。 不知不覺,他們迎來了金婚紀念日。 上一輩人的故事,多是以窮困開頭,經過風雨交加的半生,雖有遺憾,總算向生活呈上了茂密殷實的答卷。步履間,驚喜有時,毀壞有時,歲月終被音樂織成抒情詩,在恩愛如初的交杯中一飲而盡。 陸家自90年代末,便有家庭錄像的習慣。父親的這一愛好,也影響了陸慶屹的一生。29年的漂泊過后,影像仍是他的武器和摯愛,最終誕生了這部名為春天的電影。 影片如一縷春風,在導演家鄉的山頭、田間、林梢、池畔和從小生長的樓頂院落撫過,每到一處,都定格下父母勤勞恩愛的足跡: 老兩口是遺世歌舞的文藝老人,用娛樂心態對抗命運悲辛,將幾十年如一日的相守化作自身的矯健與沉靜。 02. 淡看生死,順其自然 陸家堂屋上有只老燕窩,每年都有一批春燕來此寄居。多年來,陸爸始終對這些不速之客關懷備至,燕子來了,便想起即將歸巢的兒女,言語間有掩不住的歡喜。 孩子們離家后,二老便常常翻看影集,從舊照片中追索明明滅滅的記憶。好多故人都不在了,遠方也有高齡親朋病危,他們站在時間的罅隙窺視生命,用力將呼吸拉長到極致。 電影中有一家人的豐收、迎客、歡聚,也鐫刻下人們避之不及的疾病和死亡。 第二個春天,陸爸開始生病。過年時,二老堅持寫春聯、熏臘味、炸扣肉,制作幾十罐子家鄉鹵菜給孩子們帶回北京,父母用行動教育孩子們居安思危、不忘家傳、保持自力更生的能力。 這一年,陸爸的二哥病重,全家人回到闊別64年的老家羅甸。探親之余,陸慶屹也帶父母兄姐游覽了當地的深山巖洞,茂林溪橋間留下了歌聲與歡笑,和一家五口最后的合影。 下半年,陸姐姐舊疾復發,回到貴陽搶救。父母日夜陪床照顧,安撫長女的愧疚和無助。 二老誦經祈禱也未能阻擋死神,在痛失愛女的悲痛中,他們度過了晚年的至暗時刻。 第三個春天,陸家人沒有慶祝春節,而是一起回顧了1998年的家庭錄像: 當年看春晚小品的歡笑、父親教學生涯的最后一堂課、祭祖時姐姐生動活潑的出鏡解說……畫面歷歷在目,家卻永遠地缺掉一角。 從此,為陸姐姐掃墓成了父母的新年必修課,二老也開始默默盤算自己的離世。 到第四個春天,燕子提早歸來,陸爸學會了MV剪輯,家中響起女兒早年的錄音。 悠揚的歌聲中,陸爸逐漸恢復了生活的信心,陸媽開始熬湯藥調理身體,她希望能多陪老伴一些時日。 陸哥哥教父母使用智能手機,陸爸開始用手機唱歌,陸媽學會用微信和網銀。遇到滑稽事,老人開始對著手機大笑,還說要把聊天記錄保存好,供子孫后代一起開心。 開春后,二老回山上在女兒墳邊種辣椒,提防前來吃草的牛。事畢興起,腦海中飄過一段旋律,他倆便在墳前跳舞唱歌,雖記不全歌詞,依然挺胸收腹,于云幕春色中苦中作樂。 盡管寒潮烈烈,我們仍在這樣的真實中感到安然的力量。 03. 自我松綁,樂享當下 在中國,許多父母后半生的光陰,幾乎全部撲在子女身上,為孩子們的房、車、娃操碎了心。 但陸家父母從不以世俗標準要求子女,不干涉孩子在外的事業,也不逼迫兩個兒子結婚。 陸媽趕在眼花手抖前,連夜踩縫紉機,給未婚的小兒子備下孫兒的虎頭鞋,卻也本著“娃兒個人開心最重要”的原則,對孩子的婚事、房事、子嗣不作強求。 這份寬容和體諒,讓陸家三姐弟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追求恣意人生。就算走得再遠,故鄉總有一個溫馨的家在等待、接納著他們。這也是父母和睦的原生家庭,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 比起每日共處一室的矛盾齟齬,恰好的距離,反而增進了親子間彼此思念的張力。 父母有自己的追求,便不會一味地催婚、想抱孫子。這樣,老人的時間和空間也得以松綁,能全身心投入到熱愛的事情中,體會老當益壯的快樂。 陸爸定下一個小目標:每天為家里做一件事情。于是他開始學習網購,在天井和屋頂陽臺添置電器、修繕家具、養蜂養魚,三層民居一步步蛻變成二老的浪漫田園。 四個春天,在數字上對應著一家四口的生活態度:達觀、熱忱、和煦、浪漫。光陰漸進,匯入生命河流,唱罷一曲,便努力活至百歲,這悠長的期冀,便是一家人全數的浪漫與英雄夢想。 有家如斯,我日日企盼歸巢; 有父母如斯,我不再害怕衰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