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支氣管炎系指支氣管發生炎癥,小兒毛細支氣管炎的病變主要發生在肺部的細小支氣管,也就是毛細支氣管,所以病名為“毛細支氣管炎”,通常是由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并發癥,也可能由細菌感染所致,是小兒常見的一種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小兒支氣管炎的癥狀有哪些呢?這是廣大的父母們一直關注的問題,因為小兒支氣管炎嚴重影響著子女們的身體健康,同時也給家庭帶了巨大的負擔。了解小兒支氣管炎的癥狀更加有利于對病情的監測,同時也能提醒父母。從而能過得到及時的治療,也能避免時間對病情的延誤。 1.急性氣管、支氣管炎常見于6個月以上的嬰幼兒,多為呼吸道病毒所致,發病可急可緩,早期表現有上呼吸道感染病狀,如流涕、干咳。2-3天后咳嗽逐漸加劇,伴分泌物增多,初為白色粘痰,后可為膿性痰。發熱可有可無,熱度高低不限。兒童可訴有頭痛、胸痛、疲乏。食欲不振,睡眠不安。嬰幼兒常有嘔吐、腹瀉。病程約5-10天,也有持續3周左右。 2.早期呼吸音可正常。如氣管病變為主,僅呼吸音粗糙;支氣管病變為主,則在胸背中下部可聽到干性及中粗濕羅音,且隨體位及咳嗽而改變。有時也可聽到呼氣音延長高音調哮鳴音。為分泌物增多,管腔粘膜充血、水腫使氣管變窄之故。 3.喘息性支氣管炎目前對該病是否為一種獨立疾病仍存在不同的看法。部分學者認為可考慮為嬰兒支氣管哮喘或輕型小兒支氣管哮喘,另部分學者認為由于該病在嬰幼兒中發病率較高,多數存在自然緩解的可能,故認為仍沿用此診斷名稱為恰當。國內兒科學會呼吸學組幾次討論,從臨床和預后考慮,喘息性支氣管炎為獨立性疾病。 4.本病可因多種原因及誘因所致,如嬰幼兒解剖生理特點、感染或其他因素引起支氣管粘膜充血、水腫、分泌物不易咳出,剌激平滑肌產生支氣管痙攣而引起喘鳴。其臨床特點:1.多見于3歲以下的嬰幼兒,常有濕疹及其他過敏史;2.常繼發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病情大多不重,發熱常為低→中度,肺部可聽到較多中粗濕羅音,不固定,伴喘鳴;3.喘息一般無明顯發作,非突發突止,喘鳴聲很大,但呼吸困難不明顯,一般無喘憋;4.有一定的復發性,大都與病毒感染有關。大多數預后良好,隨著年齡增長復發次數減少,于4-5歲前痊愈。部分病例在數年后可發展成為支氣管哮喘。 5.復發性支氣管炎臨床上有些支氣管炎患兒,有明顯反復發作史,每月發作1次以上,每年發作多達4次以上。臨床表現如急性支氣管炎癥狀,經過抗感染、祛痰、止咳等治療后好轉,但易復發。至5-6歲后漸見緩解。致病原檢查多為病毒感染,亦不能排除過敏、體質及環境等因素。部分病例可發展成慢支氣管炎或支氣管哮喘。 小兒發病后應及時送醫院治療,由于毛細支氣管炎多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故發病早期一般不需用抗生素治療。如發病后期懷疑繼發細菌感染時可用抗生素治療,治療以對癥治療為主,可概括為“鎮靜止咳”,此外,良好的護理也很重要,尤其注意不要打擾患兒,使之安靜休息,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重癥患兒可配合霧化吸入,并及時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也可用中藥治療。 毛細支氣管炎的愈后多數是良好的,病程一般為5天~9天。但應注意的是,患過毛細氣管炎的小兒日后容易患哮喘,通過全國小兒哮喘的流行病學調查和對嬰幼兒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的追蹤隨訪,發現其中有20%~40%的患兒以后發展居為小兒哮喘,因此,要積極防治毛細支氣管炎,以減少哮喘的發生。 通過上面的內容,了解到了一些有關小兒支氣管炎的癥狀。這樣為父母們減輕了一份擔憂,為子女們的健康多了一份保障。從而也為家庭的幸福增添了一份溫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