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史書本來應該是一件嚴謹的事情,但是對于史學大師司馬遷而言,他卻在《史記》里面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以致于后人因為他的這個錯誤對千古一帝秦始皇的身世產生懷疑。因為司馬遷的失誤,導致了從西漢開始,大部分學者都在懷疑秦始皇的出身。 一本《史記》,兩種說法在《史記·秦始皇本紀》里面記載著:“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 莊襄王為秦質子于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 以秦昭(襄)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鄲”。 但是在《史記·呂不韋列傳》當中卻記載:“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子楚從(呂)不韋飲,見而說(悅)之,因起為壽,請之。呂不韋怒,念業已破家為子楚,欲以釣奇,乃遂獻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子楚遂立姬為夫人”。 正是司馬遷的這兩張截然不同的說法,才導致了后人也不敢確定秦始皇到底是秦莊襄王的兒子還是呂不韋的兒子。 王室血統豈能冒充其實秦始皇到底是誰的兒子這點,根本用不著推敲。在古代皇族里面,對于血統有著嚴格的核查。根本沒辦法像《呂不韋列傳》里面說的那樣,呂不韋把帶有身孕的趙姬獻給子楚。再者從孩子父親子楚的態度也可見端倪。子楚后來作為秦國的儲君,派人去趙國接回了趙姬、嬴政母子二人,剛剛接回國不久后,子楚便以趙姬為太子正妻, 以嬴政為“王太孫”繼承人。如果子楚對于嬴政身份有所懷疑的話,那么他完成可以立次子成蟜為太子。 呂不韋身家之賭,不敢冒險最初呂不韋不過是個商人,因為做商人已經滿足不了他了,所以當他遇到了具有秦國王室血統的子楚之后,便認為“奇貨可居”,變賣家財全力幫助子楚回國爭位。這場賭注的成功點就在于血統,對呂不韋而言維護子楚一脈的血統的純正才是自己的首要任務,對于趙姬之子,呂不韋避嫌都來不及,還敢去給子楚戴綠帽。要是他真的給子楚戴綠帽,子楚還不跟他反目為仇,自己的這個“投資”豈不是打水漂。 在一些勇敢的后世史學家的推論當中,秦始皇絕對是貨真價實的“老秦人”。如明代史學家湯聘尹在他的在《史稗》一書中對此公開提出挑戰,認為秦始皇是私生子的記載是“戰國好事者為之”的胡說八道,根本沒有可靠的依據。 同為明朝的著名學者王世貞也認為秦始皇絕非呂不韋之子,他在《讀書后記》中提出了兩點見解:一、這是大陰謀家呂不韋故意編造的故事,其目的在于抬高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并暗示秦始皇能讓其長久富貴。一旦遭遇不測,還可陷他這位“皇子”于不義不孝不仁不禮的難堪境地。二、這種說法很可能出自呂氏門客和被秦所滅的六國貴族遺老遺少之口。他們誣罵秦始皇是私生子,用來發泄難言的私憤,并使天下的人知道秦國在事實上比六國先亡。 現代學者郭若沫先生同樣對司馬遷關于嬴政是呂不韋兒子的說法提出質疑,質疑的主要根據就是在在同一篇《呂不韋列傳》當中,前文提及趙姬是邯鄲歌舞姬,到了后文又變成了“子楚夫人,趙豪家女也”。前后自相矛盾的說法,本身就證明了這篇列傳的不嚴謹。 其次是文中還說“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這里的“大期”,到底多長時間?根據東晉徐廣說是大過十二個月,三國蜀人譙周說是大過十個月。這里不管是十月還是十二月,都符合或超過人類正常的生育時間。假設秦始皇真的是在趙姬懷了呂不韋之子后,才獻給子楚的,那么生育時間只能是低于十個月而非剛好十個月或者超過十個月。由此推算嬴政應是子楚的兒子,而非呂不韋的血脈。 那么自西漢以后,為何絕大部分學者都認為嬴政是呂不韋的私生子呢?除了像前文提到的明代學者王世貞所說的那樣:第一呂不韋在成為“仲父”,秦國的相國后,大權在握的情況下,為了保全自己,四處散布謠言,以求自保;第二那些失勢的門客跟六國貴族泄私憤,四處謠傳。 還有就是到了西漢時期,劉邦為了證明其得國之正,也有意讓這個謠言廣泛傳播。而之后的呂后掌權,呂氏一族為了提升呂氏的門第,對秦始皇是呂不韋之子的說法更是極力推崇。當然最重要的是秦始皇得罪了太多儒家學者,后世儒家學者為了報復他,一致認可了秦始皇是呂不韋之子的說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