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家導讀:我查閱了許多經驗方書,特別是名醫的治療醫案,正是這些歷經臨床實踐的方藥,使我擺脫了治療上的困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療效。今介紹如下,供同道參考。 治療咳喘的中藥方劑 雖然我們掌握了一些治療咳喘的方法,但在臨床上還會遇到許多非常棘手的咳嗽與哮喘,按照辨證論治的思路去治療,還往往達不到如期效果。為此, 1.麻杏二三湯 由麻黃、杏仁、二陳湯、三子養親湯組成。方藥如炙麻黃10克,炒杏仁10克,陳皮10克,茯苓10克,姜半夏10克,炒紫蘇子10克,炒白芥子10克,炒萊菔子10克,生甘草10克。主治慢性支氣管炎痰濕上涌,肺氣不降者。這個方子有許多名家使用,其宣肺、肅肺、降逆、祛痰的作用比較突出,起效比較快。缺點是藥性比較燥,容易傷肺陰,中病即止,不可久用。 2.麻黃九味湯 炙麻黃10克,五味子5克,杏仁10克,姜半夏10克,桔梗10克,炙款冬花10克,炙前胡10克,葶藶子10克,橘紅10克。主治痰氣壅盛,肺胃失降,咳嗽氣喘,夜不能臥者。這個方子是余近年來常用的方子,對慢性咳喘病癥,止咳、平喘、祛痰作用都比較顯著,名醫工作室的其他學員也常用此方,病人反映極好。余編一首小歌訣,記憶起來比較容易,歌訣為:麻味杏,半桔梗,冬前葶藶化橘紅,一遇咳喘便顯功。 3.清燥止咳湯 北沙參30克,南沙參15克,麥冬30克,天冬15克,炙桑白皮15克,炙瓜蔞皮15克,桔梗10克,橘紅10克,炙麻黃5克,杏仁10克,甘草10克。主治素體陰虛、肺燥咳嗽。此方集滋陰潤燥與止咳平喘于一方,標本并治,內外兼顧,滋陰而不留邪,止咳而不傷陰。近幾年,肺燥咳嗽增多,這與大氣污染有關,雖然是社會問題,但也需眾人努力。 4.二麻四仁湯 麻黃4.5克,麻黃根4.5克,桃仁9克,杏仁9克,白果仁9克,郁李仁9克,炙百部9克,款冬花9克,車前草24克,甘草4.5克。此方適宜于肺與大腸閉結者,肺閉則咳喘,大腸閉則便結,方以麻黃、麻黃根開達肺氣,桃仁、杏仁、白果仁、郁李仁潤腸降逆通便。肺氣開達,有利于大腸通暢;大腸通暢,則有利于肺氣之宣降。另有款冬花溫肺平喘,甘草止咳和中。方義明確,各達病所,自然收效如期。 5.六安煎 此方出于《景岳全書》,由半夏10克,陳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杏仁10克,白芥子10克六味組成。加生姜3片,水煎服。寒甚加細辛,陳修園喜加五味子、干姜、細辛三味,顯然是宗《傷寒論》小青龍湯治療嗽方義。這張方子比較平淡,許多人認為不起眼的方子用處不大,所以就把它忽略了。其實這張方子是平和了點,但有針對性,外感咳嗽,無論四時,凡寒氣入肺,治以辛溫者,投之必效。岳美中先生常于本方加減,治療四時咳嗽,其效立驗。 陳蘇生的二麻四仁湯 出處:實用中西醫結合雜志1995年8卷1期34頁 摘要:組成:炙麻黃4.5g 麻黃根4.5g 苦杏仁9g 桃仁9g 郁李仁9g 白果仁(打)9g 百部9g 款冬花9g 車前草24g 生甘草4.5g 陳辛夷9g 蒼耳子9g 功能:調整肺氣、排痰止咳、散風脫敏。 主治:哮喘、咳嗽。 用法:每日1帖,分2次煎服,小兒可酌量分多次服。 方解:麻黃辛散,開腠理,宣肺氣,透毛竅,散風寒,解痰平喘,且能收縮血管,故高血壓患者忌用;又因發散力較強,故體虛多汗者亦忌之。麻黃根與麻黃作用相反,不但能止汗固表,而且還能擴張血管,使血壓下降,呼吸幅度增大。兩者合用,一開一合,開合相濟調整肺氣,不但能加強肺的活動功能,而且沒有升提血壓,助長興奮的流弊。杏仁降肺氣之上逆,桃仁化血絡之凝瘀,一氣一血,能調暢肺部郁血,順氣降逆。郁李仁滑腸下氣,清能去濁,白果仁斂肺而不斂痰,一滑一澀,能起上(痰)下(便)分消之功。百部、款冬花,《濟生方》為百花膏,用于喘嗽之已,亦可治痰中帶血。車前草、生甘草,排痰止咳,調和諸藥,陳辛夷、蒼耳子,散風脫敏。 加減運用:若服本藥出現便溏,一般可不與處理,嚴重者去郁李仁,加藿梗,川厚樸。如濕重納呆,可加蒼術、川厚樸。便艱加大腹皮、瓜蔞仁、火麻仁。痰稠不暢加川貝母、瓜蔞皮。中滿氣滯加柴胡、生牡蠣、郁金、菖蒲。腹脹加大腹皮、瓜蔞。熱重加土茯苓、忍冬藤、連翹、白薇。如過敏癥狀不明顯者去陳辛夷、蒼耳子;過敏癥狀明顯者加白僵蠶、凈蟬衣。泛惡者加制半夏、姜竹茹。晝輕夜甚加夜交藤、合歡皮,痙咳加玉蝴蝶。氣虛加太子參、黨參;陰虛加沙參、麥門冬、知母、玄參。腎不納氣,喘息甚者加黑錫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