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波鄞州的東吳鎮,最有名的當屬有著1700多年歷史的全國佛教名剎天童禪寺。據此,東吳有很多地方以天童命名,如天童國家森林公園、天童嶺、天童溪、天童村等。 千百年來,人們進山朝拜或商貿往來,逐漸踏出了一條古道。這條古道東通北侖及象山港,西通小白、阿育王寺。在天童溪南岸,有個美麗的古村落,叫天童村。 天童村保留著自東向西的一條老街,如今古風依然淳樸,人們習慣稱其為天童老街。 ▲天童老街 古人逐水而居,村落沿溪而建,依街而興,自宋代起,天童老街就是遠近聞名的街市,曾是“東鄉十八街”之一。 象山港的海產品,運輸銷售的通道之一就是過天童街到東吳鎮小白河埠頭,再水運進寧波,天童街自然就成了水陸商品集散地。 據《鄞縣志》記載,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在天童上街中心太白廟一帶,有“福源”百雜商店、“同和”南貨糕餅店、咸貨店、“萬壽堂”中藥鋪等商肆數十家。 ▲淳樸安詳的生活 ▲天童村御史坊 沿寶天線向天童寺方向進山,路過天童村時會被村莊的建筑風貌所震撼。由于道路高出村莊,可以俯瞰村莊全貌,錯落有致的江南民居完整地鋪展開來,讓人恍然穿越到了清末民初。青磚灰瓦,層層疊疊,在連綿的蒼翠山巒映襯下,顯得格外悠遠寧靜。如此完整的古村落,能保留至今實屬不易。 ▲天童村鱗次櫛比的青磚灰瓦(圖來源 @KK_喜日) 步入如今的天童老街,已然沒有了昔日的芳華,只有幾排清代格局的木屋、門廊,訴說歷史的滄桑。老街、集市、廟會、社戲等中國南方古鎮特有的元素,似乎都已被遺留在遙遠的記憶里。 天童街因天童寺而興,而這條街市的繁榮也與街上的一座太白廟密切相關。太白廟因地處天童村太白山麓而得名,廟外兼有通天童寺的南薰亭路廊。《鄞縣通志》稱,太白廟由徐、王、應、謝、蔡五姓為主崇祀。在鄞縣民國年間留下的353個民間神廟中,太白廟是保存得最完好的一座,早在1986年就被列入鄞縣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列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太白廟 一般人想不到的是,這座太白廟既非佛家也非道家,大殿里供祀的神靈不是傳說中是“太白金星”,而是唐代的一位象山孝子——杜雍。 ▲孝子殿 【太白廟歷史來源】 唐咸通元年(860年),為躲避強盜,杜雍負母抱子逃到天童太白山麓。杜孝子將子藏匿后,又將母掩藏于近處山洞中,然而再回來尋找兒子卻已不見,“遂隱此躬耕以養,并不再去求取功名。鄉人感其孝,杜雍死后,建廟紀念。于是,便有了天童太白廟,又稱孝子廟。 熱鬧非凡天童镴會 有了廟,自然就有廟會。太白廟廟會,又名“天童镴會”,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天童镴會與其他廟會相比,會器特別,除有紗船、抬閣、獅子、白象、蓮燈、高蹺等紙會外,其中有很多镴制會器,如楊家將、十八般兵器、兵書、暗八仙等共114件,每件會器平均重15斤,一座楊七郎镴燈重達28斤,全堂會器用镴3000余斤,故名“镴會”。 ▲天童镴會行會隊伍進入天童老街 每至農歷九月十六日,吹吹打打,浩蕩游行,綿延著村民樸素的愿望,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谷豐登。 ▲天童镴會 除了廟會,還有社戲。聽村里老人說,每年農歷正月燈戲、四月初八天童寺香會,廟內都會做戲,那時候小廟里就會坐滿了來看戲的鄉鄰。魯迅筆下的《社戲》大約也是這樣的熱鬧光景。 ![]() ▲社戲 時代日新月異,天童村就像一個走不快的老人,慢慢的,慢慢的,就彎腰站成了靜止的垂暮。 就像李榮浩《老街》中所唱:“回頭望一眼,已經很多年時間,透過手指看著天,我又回到這老街....”走完整條充斥著復古懷舊情懷的天童老街,我們似乎也回到了那些年的舊時光,珍藏著最美的回憶。 天童村和天童老街,愿你在洗盡鉛華后再續鬧市繁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