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朋友思維很亂,表現在對待問題不知道如何分析,在發言時詞不達意,口頭表達能力差甚至為零,根本不知道在說什么,寫作上也不知道如何下筆,寫出來東西無法看。那么這其實都與一種叫結構化的思維差有關。 那么什么是結構化思維? 結構化思維是以事物的結構為思考對象,來引導思維和表達過程的一種思考方法。 為什么重要 我們現在處于信息過載的互聯網時代,這要求我們具有邏輯思維和及時處理信息碎片化的能力。運用結構化思維,可以讓我們的思考問題有邏輯,能夠提升解決問題的效率,同時與人溝通更清晰。 進行結構化思維三大步驟 1.點明主題 主題一定要鮮明,具有清晰的中心思想。最好是開篇就能點明自己的主題,然后再闡述,不要讓別人猜測自己倒底是在說什么。 2.歸類分組,同類信息歸為一組 原則1:每層次的思想屬于同一范疇 原則2:每層次的思想之間相互獨立,不要重疊 3.邏輯遞進 縱向層次有邏輯關系,橫向層次有遞進關系 如何運用 1.口頭表達 先有主題,在第一句中就要觀點有結論。再開始分段用一定框架進行分析闡述。 時間/步驟框架: 代表時間的詞:過去、現在、未來;上、中、下午;一點、二點、二點 代表階段的詞:研發、測試、上線、運營;前期、中期、后期; 代表步驟的詞: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流程一、二、三;首先、然后、最后 空間/要素框架: 整體被劃分成不同的組成部分,支撐主題的信息全是組成部分 比如推廣方案可以用,研發需要做什么,產品需要做什么,推廣需要做什么的結構來組織 程度架子: 挑選出最重要的幾點 比如推廣活動最重要的幾點:切入點找的好不好,活動的可行性,有沒有可放大的價值點.... 舉個栗子,到年終了,我們都有很多總結,有時需要發言,那么該怎么在短短時間闡述呢?這里就可以運用幾種框架。 第一種是可以用時間框架,用過去、現在和未來,也可以如用程度遞進,感謝、希望和祝愿,那么無論是有所準備,還是在猝不及防情況進行發言,可保安然無憂,絕不出丑。如感謝過去一年領導栽培,團隊的支持,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將學到的知識,總結到的經驗和方法運用到工作中去,推運業務進一步發展,并祝愿公司在未來取得更大的成就,自己能在公司這個平臺有更大的發展。 小技巧,發言要有吸引力,就要經常和聽眾互動,時不時點一點聽眾的名字,這樣的好處是避免遞進時生硬,其次是讓自己有思考的時間,最好可以調動聽眾的情緒。 ?2.如何寫出可讀性高的文章 觀點先行,最先亮出觀點,給別人最想看到的 列出提綱,先建結構,再寫內容 承上啟下,每個結約,段落之間,要有恰當的過渡 結尾升華,闡明結論并進行展望未來,或者列出下一步的行動計劃。 3.結構化知識體系 首先找到初始體系,可以通過專家,或者專業的網站比如知乎、google,或者經典書籍,系統學習這個領域的知識。 其次是及時補充,填充知識體系 補充新的:每次接收到新的信息,納入到已有體系 拓展應用,將知識與問題之間進行關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