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如果你主動去把握,很有可能就能夠借著這塊墊腳石,一飛沖天。然而,我們又說,高處不勝寒,登得越高,摔得越慘,最后,運氣好的人,什么都沒有做,反而得到了更好的結局。這看似是一個悖論,今天,我們要說到的兩位女性,就是這個悖論的對立面。她們,是漢高祖劉邦的兩位妃子,薄姬和戚夫人。
薄姬曾是魏王魏豹的妾室,在韓信消滅魏國之后,薄姬作為戰敗一方的妻妾,被召入了漢宮軟禁了起來??墒牵H有姿色的薄姬并沒有得到劉邦的寵信,畢竟,她是亡國之女,在漢宮的一年多里,她都沒有見到劉邦的面子。反觀戚夫人,從一開始,她就是劉邦最寵愛的女人,能歌善舞的她,甚至讓劉邦癡迷到不惜廢立嫡長子劉盈,改立她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兩位都可以算作是劉邦的女人,可是,她們的結局,竟然是一種出人意料的不同。
薄姬在漢宮的時候,和劉邦另外兩位妃子交好,她們三人約定,“茍富貴,勿相忘?!焙髞?,這兩位妃子先后得到了劉邦的寵信,信守諾言的她們,便向劉邦透露出薄姬的處境,劉邦心里很同情,因而憐惜薄姬,當晚便召入薄姬并寵幸她,于是,薄姬有了身孕,生下來一位皇子,名為劉恒。劉恒雖然是皇子,可并非嫡子,更非長子,八歲時候便被封王,離開了京城,薄姬也跟隨自己的兒子到了封國生活,劉邦從此幾乎沒有跟薄姬見過面。
那么,薄姬和戚夫人,誰最有可能成為大漢王朝最有權勢的人呢?大家可能會覺得,這有什么好思考的,肯定是戚夫人啊,近水樓臺先得月,薄姬有什么能力能夠得到非凡的權力。諷刺的是,最后的得意的,還真的是薄姬。
戚夫人作為劉邦寵愛的女人,劉如意作為劉邦最喜愛的兒子,他們都惹到了一個集團,這個集團被稱為呂氏集團,為首者,正是劉邦的正宮,呂后。呂后的兒子將因為劉如意而被廢立,這種事情,她怎么可能允許發生,別以為更得劉邦歡心就可以實現政治目的,呂后還有一個大殺器--大臣。從頭到尾,大臣都站在呂后這一邊,一直反對著劉邦廢立太子,在這種高壓情況下,劉邦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喜好,維持原樣。
很快,劉邦的壽命走到了盡頭,呂后的兒子成功登基為帝,呂后也因此掌控了大權。心生不滿的戚夫人屢屢在背后侮辱呂后,憤怒的呂后就砍斷她的手腳,挖去她的眼睛,熏聾她的耳朵,毒啞她的喉嚨,這位女子就這樣悲慘地走完了一生。
好像最后的勝利者,應該是呂后才對?別急,還沒有結束,呂氏集團的專制,令漢室忠臣們感到了危機,他們為了將劉姓江山穩固下來,集結力量,除掉了呂氏集團,呂后倒臺,必須迎接新的太后到來,薄姬就成為他們的首選,于是,代王劉恒登基為帝,成為漢文帝,薄姬順理成章地變成了太后,她的孫子劉啟,正是后來的漢景帝,文景之治,都是她的兒子們創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