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寶貝被全家人捧在手心里,生怕孩子吃一點苦,想要把最好的一切都給孩子,可家長知道嗎,一味的寵愛孩子,一味的代替孩子吃苦,只會害了孩子,等孩子長大后沒有能力去面對苦難,甚至崩潰,留給孩子最好的財富,給孩子最好的寵愛就是讓孩子學會吃苦,能吃苦。 有智慧的父母,都會讓孩子吃苦 拍完《讓子彈飛》之后,姜文便從大眾視線中消失了整整一年。這一年的時間,他帶著兩個兒子到新疆鍛煉,住最簡陋的房子,實行最嚴格的計劃。 姜文把從小嬌生慣養、備受寵溺、總愛無理取鬧的'小公子',硬生生鍛煉成,精力充沛、身體強壯、能夠在高原上飛奔,與野兔賽跑的'野孩子'。他說:如今的小孩,最缺乏的食物不是營養品,而是苦頭。多吃苦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既鍛煉了身體,又增強了能力。少時吃苦不算苦,算財富。他還計劃每年都要帶孩子去最艱苦的環境中鍛煉。 去年夏天,樂嘉帶著4歲半的小女兒靈兒徒步沙漠,四天走完了76公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腿上和腳上起了水泡,覺也睡不好,半夜里帳篷太熱,被蚊子圍攻……面對這些困難,兩個人都沒有放棄。他說:帶女兒徒步沙漠,是想讓孩子明白,作為一個女孩,這一生必須要學會獨立和堅持。雖然這次徒步因為孩子年齡小、強度大而備受爭議,但無可否認,野外生活體驗有利于培養孩子的堅韌毅力,提高孩子對于艱苦環境適應能力。溫室里的花朵,難以經受風雨的洗禮。 當我們加班加點地拼命賺錢,好吃好喝地供養,給孩子報最昂貴的課外班,勒緊腰帶讓他們參加各種夏令營,努力讓他們'不輸在起跑線'上的時候,那些真正有智慧的父母,那些我們所仰視的成功者,早已經把'讓孩子學會吃苦',擺在了教育最重要的位置。 不讓孩子吃苦,家長只會越來越苦一輩子以孩子為中心,舍不得孩子吃一點苦的父母,必然會培養出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不知感恩、冷漠無情的孩子。在走上社會之后,孩子必然難以適應復雜的環境和各種激烈的競爭,家長也只能自食苦果。 盧梭曾說過一句話:你知道運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你只要好好學習就行了,其它事情不用你管',這是多少父母曾說過的話,以為給孩子好吃好喝地伺候,他們就能成龍成鳳。結果,最終夙愿還沒達成,就分分鐘被不愛寫作業的孩子氣到心梗住院。苦和甜永遠是相對的,沒吃過世間的苦,自然不會感受到生活的甜。 你所拼勁全力,用生命保護的小孩,可能終究會長成一個不懂感恩,不會珍惜,不知幸福的人,甚至是一個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廢物蛋。從教育的角度來看,吃苦受挫折是必須的,教育不能只從正面灌輸,也需要有反面教訓,不夸張地說,沒有吃苦受挫折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經歷苦難,可以讓孩子快速成長,甚至帶來脫胎換骨。這并不是說,苦難本身有多大的意義,而是經歷苦難的過程,所帶給孩子深刻的思考與感悟。學會吃苦的重點,并不是讓孩子嘗盡貧窮的滋味,明明可以衣食豐足,卻偏偏要吃糠咽菜,明明住著樓房,卻偏偏要找個茅草屋。而是對于孩子心性的磨練,鍛煉孩子在未來過程中,承受住一時最壞的情況,并能更好地走向未來的能力。 |
|
來自: 果果w65k9gp8te > 《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