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由《鬼吹燈》系列小說翻拍的電視劇《怒晴湘西》在騰訊視頻播出,豆瓣8.2的評分使這部劇成了目前為止國內盜墓題材口碑最佳劇集。 免費外鏈 許多網友不吝好評,表達了對該劇的贊許和認同: 網友制作的搞笑表情包,在劇外也為看劇被嚇尿了的小伙伴提供了壓驚之寶,助推了該劇的宣傳: 就在該劇播出不到一個月前,同樣由《鬼吹燈》改編的電影《云南蟲谷》以拙劣的五毛特效和糟糕的無腦劇情,讓原著書粉和普通觀眾不忍直視,豆瓣3.5分的差評也宣告了這部改編作品徹底失敗。 天下霸唱的《鬼吹燈》可謂是影視劇創作者“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但由于版權混亂、改編失敗、選角問題等原因,這么一個大IP卻鮮有口碑尚佳的影視作品誕生。 那么,在眾多《鬼吹燈》改編作品折戟沉沙的情況下,《怒晴湘西》是如何絕地求生,俘獲了挑剔的原著書粉的心呢? 0 1 尊重原著,認真還原 《怒晴湘西》雖為網劇,但其幕后的班底卻絕非草臺班子。 監制管虎曾執導筒拍出了《斗牛》、《老炮兒》等為人熟知的作品,拿獎拿到手軟;而導演費振翔雖是演員出身,但作為管虎的同學和發小,在導演技法上也深得管虎的真傳。這也體現出當今越來越多的優秀資源正在向網劇、網大、網綜等傾斜的大趨勢。 在《怒晴湘西》之前,該劇的主創班底于2017年拍出了網劇《鬼吹燈之黃皮子墳》,豆瓣5.2的評分差強人意。滿口臺灣腔的胡八一、不胖且油膩的王胖子、拖沓無比的劇情和驚悚全靠BGM,成為了觀眾吐槽的重災區。 經歷失敗后的導演費振翔也在拍攝隨筆中坦言:
▲導演費振翔 對于一部文學作品的影視化呈現,在尊重原著基礎中進行合理的改編是最基本的底線,但令人痛心的是,圍繞《鬼吹燈》系列的各色改編有時卻連這個基本底線也達不到。因此,便出現了《九層妖塔》、《鬼吹燈之牧野詭事》等作品口碑慘不忍睹的現實。 “加人物成長,加這加那的”導致了不尊重原著,有了前車之鑒,也給后面續作的拍攝提供了寶貴經驗。最終《怒晴湘西》取得了口碑和播放量的雙豐收,主創們“知恥而后勇”,沒有“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在絕對尊重原著的情況下稍加調整”的《怒晴湘西》最終獲得了原著書粉的認可,其中的一些“神還原”也成為了網絡平臺上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比如,知著君覺得最精彩的第2集中,對于“耗子二姑”的影像化處理便達到了與原著的契合。在深山攢館中發生的這次劇集小高潮,用陰暗的調色、出色的節奏把控、恰到好處的驚悚配樂,成功調動起了觀眾的腎上腺素,在看得驚險刺激之余仍會感到心有余悸。
▲“耗子二姑”片段(膽小者慎入!!!) 《鬼吹燈》、《盜墓筆記》等改編的影視作品層出不窮,如何將書中天馬行空的盜墓場景用視聽語言展現出來,成為了考驗主創的一大難題。如若此題得破,改編作品便離成功不遠。 手握8部《鬼吹燈》改編權的企鵝影視+萬達影業資金實力雄厚,對于特效制作上的花銷自然不會吝惜,再加上主創的智慧與想象力,《怒晴湘西》最終呈現的盜墓奇觀令人滿意。 原著中,瓶山古墓甕城里的神臂床子弩、無限永久連環機關在劇中得以呈現,殺得盜墓隊伍損失慘重,其復雜的機械設計也讓觀眾嘆為觀止。 ▲神臂床子弩 除了燒錢的CG特效之外,本劇盡可能依靠實景拍攝,免去了綠幕拍攝、后期摳像可能帶來的失真感,亦給觀眾帶來真實而大氣的感覺。 尊重原作,認真還原的《怒晴湘西》用頗具電影質感的影像說服了原著書粉,吸引了普通觀眾,滿足了不少人對于盜墓劇的所有想象。而該劇的成功也喚起了影視劇主創對于文學作品改編限度問題的重新思考。 近些年,有關影視劇“注水”的現象常被人拿來討論,《黃皮子墳》就因為加入了牽強的感情線來“注水”,使劇情變得拖沓無比,被觀眾戲稱為“東北鄉村愛情故事”,盜墓劇變“愛情劇”這誰能受得了?那么《怒晴湘西》的劇情節奏如何呢?其吸引觀眾的魅力又在哪里呢? 0 2 結構緊湊,觀眾本位 《怒晴湘西》可以稱得上是前傳故事,發生在民國年間,講述了陳玉樓、鷓鴣哨等老一輩“卸嶺力士”與“搬山道人”攜手探秘湘西瓶山的傳奇故事。在原著中這段故事是由老年陳玉樓講給胡八一、王胖子和Shirley楊聽的。 本劇則砍去了這些細枝末節,用片頭直接交代了故事背景,正片一開始便進入民國年代。因此,知著君提醒大家,千萬不要習慣性跳過片頭片尾,因為該劇的片頭含有重要信息,大氣磅礴的水墨風片頭棄之不看也有些可惜。這樣的片頭安排在國產劇當中實屬罕見,也體現出主創的創新之處。 ▲本劇頗有創意的水墨風片頭 除了故事脈絡的簡單直入,該劇的劇情也開門見山。第1集中間,一場大規模盜墓活動便已醞釀成行,到了第3集探墓的第一個小高潮已經展現在觀眾眼前。 劇情節奏的快速發展得益于本劇僅有21集的篇幅,相對于現在動輒七八十集的“鴻篇巨制”來說,本劇的集數在當前的中國電視劇市場足以用“可貴”來形容。要知道,《怒晴湘西》原著足有56章,平均下來每集至少要容納2—3章的劇情,這就要求該劇不能注水才可實現完整的敘事任務。 影視劇的創作,要求主創要以觀眾的需要為創作前提、以觀眾的喜好為審美標準。從成片來看,主創顯然抓住了現在觀眾的需要和喜好,讓片中人物早早就下到大墓之中,用大量的篇幅來展現盜寶的場景,滿足了觀眾的好奇心與期待值,迎合了他們追求感官刺激的觀劇心理。 《怒晴湘西》作為一部網絡自制劇,為同類型劇目的創作提供了一個值得參考的范本和標桿,也實現了觀眾群體觀劇水平成熟的良性循環。這都與戲劇理論中的“觀眾本位”思想不謀而合。 尊重觀眾,不侮辱觀眾智商,是當今影視劇創作者最基本的職業道德素養,但縱觀國內市場這樣把觀眾當兒戲的主創還大有人在…… 0 3 反類型人設,拒絕套路 這部劇除了上述成功因素之外,最吸引知著君的則是其中洋溢著的江湖之氣,這與片中主角人物的形象塑造有著密切的關系。 劇中陳玉樓由潘粵明飾演,較之原著中的“卸嶺魁首”,片中的陳玉樓少了幾絲匪氣,多了些書卷氣,一席長衫,舉止與談吐間的飄逸讓這個角色有了幾分俠之大者的風范。 而另一位男主鷓鴣哨則由高偉光扮演,作為云游四海的“搬山道人”,他有著豐富的生存經驗和盜寶技巧,一身道袍,仙風道骨,儼然一副江湖人士模樣。 俠與江湖,初看是武俠題材的必備要素,沒想到卻在這部盜墓題材作品中毫無違和感。 潘粵明的演技和氣質與陳玉樓比較契合,潘老師舉手投足間的一些細節設定,把充滿“偶像包袱”、好面子的陳玉樓生動地展現在觀眾面前。 ▲整理頭發這個細節生動展現了陳玉樓的“偶像包袱” 而在鷓鴣哨這個人物的塑造上,我們看到了導演挖掘演員潛力的非凡功力和高偉光自身極高的可塑性。《三生三世》中帥氣的東華帝君在本劇里臉上寫滿了滄桑,在特寫鏡頭的助推下,一個飽經風霜的“糙漢”形象就立了起來,這次高偉光卸下了“偶像包袱”,成為了觀眾心目中當之無愧的鷓鴣哨。 在我們的傳統印象中,一提到盜墓的人我們就下意識地與“賊”這個字聯系在一起。而《怒晴湘西》中陳玉樓和鷓鴣哨雖從事盜墓的行當,卻很難用“賊”來簡單概括。 陳玉樓作為富二代卻不慕榮利,開倉放糧,賑濟百姓,率領一群卸嶺力士盜富人之墓,濟窮人之貧,頗有些綠林好漢的色彩和無產者的形象。鷓鴣哨闖蕩江湖多年,在腥風血雨之中卻仍有一顆博愛之心,從他阻止紅姑娘殺狼和殺死痛苦的小鹿使其擺脫痛苦這兩個情節可見一斑,自有俠骨亦帶柔腸。 ▲殺鹿這場戲豐富了鷓鴣哨的形象,也讓觀眾對高偉光的演技有了新的認識 可以說,《怒晴湘西》反類型的人物塑造打破了常規劇作套路,用多層次的人物形象描繪出一幅民國江湖圖鑒。一部盜墓題材作品又糅合了武俠元素,新鮮又饒有趣味,頗具賣相,而劇中一群多面而又可愛的“盜墓者們”我們又怎能不愛呢? 其實,更為我們所熟知的胡八一在原著中盜墓的動機也并非貪慕錢財,而是他想通過盜墓得來的錢財以撫恤其犧牲戰友的家屬。但這樣一個動機卻在許多《鬼吹燈》改編的影視作品中未能展現出來,行動動機成迷,人物形象也就不完整,而很慶幸在劇版《怒晴湘西》中我們看到了完整的陳玉樓與鷓鴣哨,他們也在演員精湛的演技之下顯得熠熠生輝。 《怒晴湘西》現在已經更新至第9集,篇幅即將過半,劇情也正漸漸駛入高潮。從目前情況來看,只要做好瓶山大墓的特效呈現,保持劇情推進的高速運轉,那么知著君對于本劇的未來走向還是看好的。 0 4 結 語 《怒晴湘西》的驚悚效果成功嚇到了觀眾,一些怪奇玄幻的場景也在劇中得以展現,讓觀眾在大呼過癮之余,也在疑問著該劇是如何過審的。 《怒晴湘西》的順利播出,打了那些拍不好盜墓題材作品卻賴審查的主創的臉。沒有過不了的審,只有不走心的主創。希望《怒晴湘西》的成功能夠為今后盜墓題材影視作品的翻拍提供經驗借鑒,莫讓觀眾們的一次次期待最終成為遺憾。 圖片來源于網絡 參考資料: 1. 費振翔:《拍鬼吹燈系列隨筆》 2. 狐貍勛:《2019年首部8分劇,〈怒晴湘西〉打了所有盜墓劇的臉!》,微信公眾號影投人 3. 高日暉,于杰:《論李漁戲劇接受與創作理論的辯證思考》,《大連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
|
來自: 昵稱6205451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