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光荏苒,冬去春來,農歷己亥豬年悄然而至。金豬拱福,全國50座城市一起送金豬,福運滿滿。 ![]() 己亥新春將至,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豐富群眾節日文化生活,1月23日至2月12日,由中國文物報社聯合全國24家文博機構共同推出的“金豬拱福——己亥新春生肖文物圖片聯展”在全國50座城市的博物館同時展出。 ![]() 古往今來,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將豬幻化為驅邪化吉、招財送寶的吉祥形象,并將其列為十二生肖之一,豬也被賦予了不少佳號別稱,有豕(shǐ )、烏金、天蓬等。 ![]() 豬是最早被馴化的家畜之一,也是與人類生活最貼近的自然物種。豬安分守己,憨厚老實,對周邊世界有益無害,尤以其豐厚的體質,給人們帶來物質享用和經濟富足。研究顯示,家豬由野豬馴化而來。在中華大地上,早在距今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開始了對豬的飼養,豬也世代陪伴人們的生活,逐步成長為六畜之一。 ![]() 漢字的“家”,意指“宀”下有“豕”,寓意只有舍下養得起豬才稱得上是有了家。一個“家”字,蘊含了千百年來中國傳統農業社會黎民百姓共同尊崇的習俗與文化。 ![]() 在上古時期,表示豬的字為“豕”,甲骨文中的“豕”字與“犬”字很相似。王國維認為,腹瘦尾拳者為犬,腹肥尾垂者為豕。在古文字傳抄過程中,兩個字很容易混淆在一起,于是就產生了從“犬”的“豬”字。 ![]() 漢字的“家”,就是在“宀”下有“豕”,其意為只有住處養得起豬才稱得上是有了家。不但“家”的含意是在房屋內養豬,就連當時的社會活動,也以與豬有關的事為中心,例如“事”字的甲骨文象雙手舉長柄網捕捉豬或野豬之狀。又如“敢”字,有徒手捉豬以示勇敢之意。 ![]() 古人認為:豬一身是寶,用處良多,飼養可以致富,將其稱為“烏金”。在沒有文字之前,古人曾經通過繪畫、雕塑和陶塑等形式,表現豬的意象。紅山文化遺址出土豬頭龍身的玉豬龍,雕工精細,形象完整,反映當時人們認為豬和龍一樣,都是具有神秘力量的動物。 ![]() 古人還常用珍貴稀少的青銅、玉石雕琢帶有豬形象的禮器,可見自古以來,在人們的思想世界中,豬一直是為人所祭祀、崇拜的瑞獸,象征著力量、財富和權力。直至近現代美術作品中,仍有不少豬的造型,作為吉祥形象,受到世人的喜愛。
|
|
來自: 建安視覺 > 《社會、人生與家庭》